Hotcoin Research | “10·11”惊魂夜复盘:从繁荣到坍塌的原因、传导、影响与展望

CN
Hotcoin
關注
8 小時前

一、引言

10月11日凌晨,加密市场上演“惊魂一夜”。短短一个半小时,比特币等主流币短时暴跌两位数,山寨币纷纷闪崩,24小时爆仓金额高达193亿美元,创下加密史上最大单日清算纪录。

在表面繁荣的牛市周期里,无数高杠杆仓位、循环借贷和衍生品叠加出的泡沫,为灾难埋下伏笔。一次宏观黑天鹅事件,就足以引爆整个系统性风险。当价格崩塌、杠杆连环爆仓、流动性瞬间蒸发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恐慌的连锁反应,还有清算体系在极端压力下的“生死考验”。

这场“10·11闪崩”究竟因何而起?背后暴露了哪些风险和隐患?又给市场带来了怎样的冲击和启示?本文将深度解析这次暴跌的背景原因、传导机制、USDe脱锚风波、影响评估,并对2025年第四季度后续行情进行预判和展望。

二、造成暴跌的背景和原因

1.暴跌导火索:宏观黑天鹅突袭市场

此次暴跌的直接导火索来自宏观层面的黑天鹅事件——美国总统特朗普意外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0%新关税。10月10日晚间,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声威胁实施新一轮关税政策,中美贸易紧张局势骤然升级。该消息使全球投资者避险情绪急剧升温,资本纷纷涌向美元和美债等安全资产,这一消息发布在周五收盘后,传统股市已休市,加密货币作为高风险资产首当其冲遭到抛售。

情绪面因素也不容忽视。市场对全球经济放缓和贸易战升级的担忧,使本就脆弱的投资者信心进一步恶化。恐慌情绪往往会自我强化,形成抛售-下跌-再抛售的循环。此外,消息发生在周五晚(亚洲时间已是周六凌晨),时机极为不利:无论欧美还是亚洲,大多数机构交易员都已离岗或降低仓位过周末。流动性匮乏的时段叠加利空突发,为后续的闪崩埋下了隐患。

2.杠杆泡沫:虚假繁荣下的多米诺骨牌

特朗普关税威胁只是表面导火索,而真正让市场崩盘的深层原因,在于过去数月累积的高杠杆泡沫和隐藏的风险积累。

2025年下半年,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币屡创新高,表面上一片繁荣。但据分析,这背后相当一部分增量资金并非长期现货买盘,而是通过合约杠杆、借贷循环和流动性挖矿等方式堆积起来的投机资本。在牛市氛围中,交易者普遍加大杠杆押注上涨,许多加密对冲基金和机构投资者的仓位风险迅速攀升。随着价格不断走高,市场的实际杠杆率水涨船高,却被繁荣假象所掩盖。

当利空来袭时,这种杠杆繁荣反噬市场:消息引发的第一波下跌,直接击中了高杠杆多头仓位,大量杠杆多单在下跌中触及强平线,被强制平仓抛售。这些被迫平仓的卖盘又进一步打压价格,导致更多多头爆仓,抛压越滚越大,隐藏的高杠杆多头如多米诺骨牌般倒下,最终演变为雪崩式的链式反应。

3.市场结构缺陷:流动性脆弱与做市商退场

本次闪崩暴露了加密市场流动性供给的结构性缺陷:做市商无法覆盖极端情形、尾部资产流动性严重不足。当冲击来袭时,这些弱点使得部分资产价格近乎自由落体。

当前加密市场的主要流动性提供者是一些主动做市商(MM)。他们倾向将大部分资金用于主流资产(如BTC、ETH)的做市上,而对中长尾的山寨币只提供有限的流动性支持。正常行情下资金可以覆盖日常交易波动,但在极端行情下根本无力托底。而且今年以来新项目大量涌现,小币种数量激增,但做市商的资金和精力并未同比例增长,市场对小币种的流动性支持本已超负荷。换言之,尾部资产的市场深度非常脆弱。

来源:https://x.com/yq_acc/status/1977838432169938955 

在10·11崩盘中,当宏观利空引爆恐慌时,做市商出于自保策略,优先保证主流币的流动性,紧急抽调原本分配给小币种的资金去稳住BTC、ETH等大盘资产。结果,小币种市场瞬间失去了主要对手盘,卖压如山倒下却无买盘承接,价格出现近乎自由落体式的暴跌。多个币种瞬间暴跌80-95%以上,物联网代币IOTX一度暴跌接近归零,TUT、DEXE甚至显示99%跌幅,一度失去所有买盘。这警示交易者:平日正常的点差和交易深度,在暴风骤雨中可能转瞬蒸发,平时被忽视的尾部风险会在危机中撕裂市场。

三、市场闪崩传导机制解析

当行情在10月11日凌晨开始迅速下跌时,加密市场内部的微观结构问题进一步放大了跌势。初始下跌触发的连环爆仓,叠加流动性供给枯竭,构成了闪崩的主要传导机制。

来源:https://www.coingecko.com/en/coins/bitcoin

第一阶段(5:00附近):受关税消息影响,比特币自约$119,000开始下跌。这一阶段交易量虽然放大,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市场尚有序运行,做市商维持着正常的买卖价差。主流币缓慢下跌,一些杠杆较高的多头开始爆仓平仓,但冲击相对有限。

第二阶段(5:20左右):大约20分钟后,市场突然出现清算瀑布。山寨币板块的跌势急剧加速,大量中小市值币种在几分钟内暴跌,引发新一轮强平。据观察,此时全市场交易量飙升至平时的10倍。更危险的是,主要做市商疑开始迅速撤单自保,令许多交易对瞬间失去了买盘支撑。这一阶段,市场流动性显著收缩,卖压开始无人承接。

第三阶段(5:43左右):约在第一波清算23分钟后,更具戏剧性的脱锚崩盘在币安上演。币安交易所内的三个特定资产USDe、WBETH和BNSOL几乎在同一时间发生价格崩盘:

  • USDe稳定币价格从$1闪崩至约$0.6567,跌幅达34%。而此时在其他交易平台上,USDe仍保持在0.90美元以上,并未出现如此极端的脱锚。

  • WBETH(币安版质押以太币)价格断崖式下跌,一度暴跌88.7%,从约等值于$3,800的价格崩至仅$430左右。

  • BNSOL(币安版SOL代币)同样遭遇崩盘,从正常价格约$200急跌82.5%至最低$34.9。

这一幕标志着市场结构的全面崩溃,币安上的买方流动性接近枯竭,价格发现机制失灵,连稳定币和挂钩资产都惨遭踩踏。

最终阶段(6:30前后):随着主要资产脱锚和做市商全面退出,市场在6点半左右陷入无序状态。币价在恐慌中大幅波动,全网累计强平额急剧飙升。到上午9时统计的24小时爆仓规模已超192亿美元,约164万人仓位被强制平仓。其中最大单笔爆仓单损失超过2亿美元。整个崩盘过程从消息引发到市场失控,仅用了短短约1个半小时。

四、稳定币USDe脱锚风波

此次闪崩中引人关注的插曲是新型合成美元稳定币USDe的“脱锚”风波。然而USDe的这次大幅偏离并非典型的稳定币系统性失控,而更像是交易所局部流动性枯竭导致的价格错位。

USDe是由Ethena推出的一种合成美元资产,通过现金与永续合约的Delta中性策略对冲套利(即“现货多头 + 永续空头”策略)来维持与美元1:1挂钩。它本质上是一种超额抵押稳定币:用户铸造USDe需要提供足额抵押品,协议通过持有现货和做空期货来对冲价格波动。正常情况下,USDe可以在链上流动性池(如Curve、Uniswap)中稳定兑换,且支持铸造和赎回机制保证价格锚定。截止暴跌前,USDe流通供应约在90亿美元规模,并保持超额抵押状态。

在市场剧烈动荡之际,币安交易所内的USDe/USDT交易对出现了异常暴跌,USDe价格短时跌至约$0.6567。然而,几乎在同一时间段,USDe在其他主要交易场所(包括去中心化交易池Curve以及另一大交易所Bybit)却基本保持平稳:Curve池中USDe对其他稳定币的价差不足1%,Bybit平台USDe最低仅下探至$0.92左右。显然,这并非USDe协议本身失去锚定,而是币安单一平台的局部现象。

来源:https://x.com/gdog97_/

导致币安USDe价格暴跌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 流动性匮乏与基础设施缺陷:币安并非USDe的主要交易市场,其平台上USDe流动性只有几千万美元量级,相比Curve等有上亿美元池子的场所要浅得多。正常情况下,专业做市商可以通过USDe的铸造/赎回机制在各平台之间套利,确保价格一致。但币安当时没有与Ethena团队建立直接的赎回通道,且极端行情下币安的充值提现也出现暂时障碍。结果,当币安自身基础设施在暴跌中不堪重负,市价偏离无法通过外部流动性及时纠正,USDe在币安的买盘很快被耗尽,卖单将价格砸穿锚定价。

  • 风控和预言机设计问题:币安采用统一保证金账户体系,不同资产共用保证金池。当USDe价格暴跌时,大量将USDe作为保证金的账户被瞬间强平,平盘又进一步加剧USDe抛压,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币安对USDe价格的风控引用了自身交易所较浅的订单簿价格作为预言机价格,而未参考Curve等外部深度市场价格。这导致USDe在币安的标记价格急跌,引发自动去杠杆和连环强平,进一步夸大了价格跌幅。

  • USDe循环贷高杠杆风险:另外,币安提供USDe高收益理财(12%年化)鼓励用户循环套息,这使大量用户进行了USDe抵押借贷的循环操作,隐藏了高达10倍的杠杆敞口。且许多交易者将USDe作为通用保证金,导致抵押品集中度高。

综合而言,USDe在币安的剧烈异动只是“看起来像脱锚”的假象。事实上,在整个风波过程中,USDe协议的超额抵押状态一直良好,赎回机制正常运作,在币安价格闪崩时,市场参与者迅速通过赎回将USDe供应从约90亿削减到60亿,整个过程没有出现任何死循环或挤兑。

此次事件也给交易所和稳定币发行方都敲响警钟:透明度与安全性的平衡至关重要。一方面,Ethena提供了USDe的透明数据和公开机制,保证了市场信心;另一方面,交易所需要改进风控模型,特别是对于自身并非主要交易市场的资产,应采用更稳健的预言机来源或限制极端行情下的不合理强平。本次币安也在事后迅速修补漏洞:原定10月14日生效的WBETH和BNSOL定价机制更新提前在10月11日完成,并针对USDe事件向受影响用户补偿近4亿美元损失。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平息了市场质疑,但也凸显中心化平台在极端行情下的脆弱性。相比之下,去中心化平台如Curve提供了更深的流动性,Aave等协议自动清算机制也运行平稳,展示了DeFi在应对极端波动时的韧性。

五、影响评估:余震、损害与变革契机

如此剧烈的一次市场变动,尽管部分影响可能需要数周才能完全消化,但我们已经能看到对行业的一些广泛影响:

1.山寨季信心受挫:本次事件制造了“大赢家”和“大输家”。对于那些遭遇重大损失的投资者、基金甚至做市商而言,短期内势必信心受挫、元气大伤。一些加密对冲基金可能因此爆仓清盘或亏损严重。DeFiance Capital创始人Arthur透露,他们基金虽有亏损但“排不进历史前五大波动日”,尚属可控。他同时直言这次暴跌让整个加密领域大幅倒退,尤其重创了山寨币市场,因为绝大部分山寨币的价格发现都依赖离岸中心化交易所。这可能促使部分专业资金降低山寨币敞口,转向更具可靠性的投资标的,短期内山寨板块或将持续低迷,“山寨季或许不会来了”的悲观论调开始流传。

2. 交易平台的应对与改进:这次事件对交易所尤其是币安的声誉造成一定冲击,也逼迫平台进行反思和改进。

  • 补偿用户损失:币安在事后除了补偿用户损失外,很快完成了WBETH/BNSOL定价系统切换,避免再有类似的锚定价差漏洞。

  • 扩大保险基金:币安等交易所或将加快扩大保险基金规模的计划,以更从容应对极端市场波动。Hyperliquid也已宣布将每日收入的一部分注入更大的保险池,以增强平台抗风险能力。

  • 调整机制缺陷:同时,币安可能会重新评估其统一保证金模式和预言机机制,以杜绝再出现类似USDe错价引发的强平连锁。

  • 引入熔断机制:当价格在短时间内暴跌超一定比例时,临时停盘冷静,让流动性恢复。这在传统金融已是标配,加密行业或许也需要借鉴。当然,如何平衡熔断与24小时连续交易的特点,是个挑战。

3. 去中心化金融优势凸显:本次风波中,DeFi领域经受住了考验,反而凸显出优势。Aave等头部协议在大规模清算中表现稳健,1.8亿美元清算无人工干预顺利完成,证明了智能合约的可靠性。去中心化交易所如Uniswap交易量飙升但持续提供流动性,没有出现卡顿或重大失灵。Curve等稳定币池成功化解USDe冲击,维持了币价平稳。这让更多人开始反思:加密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是否应该更加去中心化?

4. 监管与合规影响:这样剧烈的闪崩难免引起监管机构关注。一方面,监管者可能加快制定杠杆上限、风险准备金等方面的要求,限制散户过度使用杠杆,防范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如果确有证据表明存在蓄意操纵市场的行为,各国法律部门可能介入调查,对涉事机构或个人追责。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近年来已多次警告加密市场的操纵风险,这次事件或成为他们推动更严监管的佐证。对于交易所来说,加强合规和透明度建设将更为紧迫,否则投资者信心和合规资格都可能受到影响。

5. 投资者心理与策略的改变:“312”、“519”以及如今的“10·11”,每一次惨烈暴跌都是加密市场的里程碑事件,也深刻影响投资者心理。经历此役之后,不少散户和机构会重新评估风险管理策略。未来一段时间市场上的杠杆使用率可能会下降,资金偏好将从高风险小币种转向相对稳健的蓝筹币和以太坊等核心资产。此外,一些重仓单一交易所的用户可能会开始分散交易场所风险。这些行为变化将逐步塑造一个更成熟理性的市场生态。

综上,10·11暴跌的直接损害是巨大的,但长远看或许也带来倒逼行业改良的契机。表面看这是一只宏观黑天鹅导致的意外,但真正让市场崩塌的,是长期累积的杠杆幻象和结构性缺陷。如果加密行业若能针对杠杆、流动性和风控架构做出改革,这场灾难或许能转化为未来健康发展的转折点。

六、后市展望:风险与机遇并存的Q4行情

经历此次洗礼后,2025年第四季度的加密市场将何去何从?展望后市,我们既要看到风险挑战,也应把握潜在机遇:

1.短期余震与筑底预期:暴跌之后通常伴随余震风险。在未来数周内,不排除陆续传出一些“后遗症”消息,例如个别基金爆仓清盘、项目方资金链断裂等。这些次生利空可能对市场情绪造成反复冲击。不过,只要没有更大的雷暴,市场有望逐步消化负面影响。经过这次大规模去杠杆后,市场抛压已大幅释放,卖盘集中释放往往意味着阶段性底部区域的临近。如果后续没有新的黑天鹅,主流币可能在震荡中完成筑底,情绪有望缓慢修复。

2.宏观环境变量:宏观因素仍是影响Q4行情的关键。眼下需持续关注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风险偏好走向。如果特朗普关税威胁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引发双方实质性贸易报复,则全球风险资产都将承压,加密市场难独善其身。反之,若紧张情绪缓和或消息被市场消化,加密市场有望恢复自身运行逻辑。另外,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通胀数据等也将在Q4发挥作用。假如通胀持续受控,美联储暗示停止加息甚至有宽松预期,风险资产可能整体迎来提振。

3.市场结构改善与机会:经历本次洗牌,市场杠杆率大幅下降。Bitwise的报告提到,暴跌中约200亿美元杠杆被抹去,这是加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杠杆出清。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没有核心机构倒下,没有系统性崩溃,就没有长期颓势。长期驱动因素如机构入场、稳定币支付普及、传统资产链上化等趋势依旧在推进。短期来看,全市场去杠杆后反而更加健康,后续上涨将有更坚实的现货基础支撑。如果新的增量资金进场,将不需要像之前那样花大量力气对抗顽固的多头杠杆阻力,这可能使未来的反弹更轻盈。

4.可能的反弹催化剂:展望Q4,潜在利好催化剂也值得关注。例如多样化加密资产ETF的审批进展,有望在年底前后迎来监管裁决,如果出现批准,将是重大利好。又比如以太坊生态在今年内的网络升级、Layer2发展、AI和RWA等新应用突破等,可能重新点燃市场热情。如果后续没有重大利空并出现上述利好,主流币有望在Q4末或2026年初重拾升势。

5.加密货币格局进一步分化:暴跌后的反弹潜力在不同板块可能明显分化。比特币、以太坊等作为市场基石,经历此次风波后市占率或进一步提升。投资者可能更倾向将资金投入这些“抗冲击能力”更强的资产,期待它们率先恢复并创新高。而山寨币板块短期可能持续低迷。山寨币很难再现集体飙升的“山寨季”行情,唯有少数质地优良、有实质利好的项目可能持续走强。

结语:2025年10月11日的暴跌将作为又一个“纪念日”载入加密货币的发展史。这场由宏观黑天鹅引发、杠杆泡沫破裂而加剧的市场惊魂夜,给所有参与者上了一堂惊心动魄的风险教育课。无论这背后是否有人刻意导演,我们都看清了加密市场的两个面孔:一面是脆弱的高杠杆和低流动性使其在极端情况下不堪一击;另一面却是韧性的去中心化金融的稳健运行、市场自我修复能力以及投资者对长期价值的信仰,支撑着这个新兴市场走过至暗时刻。展望未来,加密市场将在监管磨合和自身改革创新中逐步成熟。作为投资者,我们既要居安思危,时刻谨记“活下去才有未来”的铁律,也要对行业的创新与成长保持信心。祝愿大家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投资顺利、安全前行。

关于我们

Hotcoin Research 作为 Hotcoin 交易所的核心投研机构,致力于将专业分析转化为您的实战利器。我们通过《每周洞察》与《深度研报》为您剖析市场脉络;借助独家栏目《热币严选》(AI+专家双重筛选),为您锁定潜力资产,降低试错成本。每周,我们的研究员还会通过直播与您面对面,解读热点,预判趋势。我们相信,有温度的陪伴与专业的指引,能帮助更多投资者穿越周期,把握 Web3 的价值机遇。

风险提示

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性较大,投资本身带有风险。我们强烈建议投资者在完全了解这些风险的基础上,并在严格的风险管理框架下进行投资,以确保资金安全。

Website:https://lite.hotcoingex.cc/r/Hotcoinresearch

X: x.com/Hotcoin_Academy

Mail:labs@hotcoin.com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