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模块化解决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

CN
5 小時前

撰文:Yokiiiya

模块化是当前区块链演进的核心趋势,需要讲清其出现的必然性——即单片区块链的局限性如何自然引出模块化方案。得用对比结构突出「分工」带来的优势,比如 DA 层(如 Celestia)与执行层(各种 L2)分离如何解决「不可能三角」问题。

一、核心思想:为什么需要模块化?

传统的区块链(如早期的以太坊、比特币)是单片式区块链。它们像一个独立的小作坊,要包办所有生产环节:

  • 执行:处理交易和智能合约运算。

  • 共识:决定哪个区块是有效的,并排序。

  • 数据可用性:确保所有交易数据被公开可用,以便任何人都能验证状态。

  • 结算:最终确定交易结果,解决争议。

问题在于:这个「小作坊」能力有限。当所有工作都压给它时,它就会遇到我们熟知的「区块链不可能三角」——在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之间难以兼顾。

模块化区块链的解决方案是:将这四个核心功能拆分开,由不同的、专业化的「工厂」来负责。 通过分工协作,实现系统整体的高效运转。

二、模块化区块链的「分层」详解

模块化设计通过解耦核心功能,让每个层级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事:

  1. 执行层:专门处理交易和运行智能合约,是用户直接交互的界面。

  2. 结算层:提供交易最终性,验证证明,解决争议,并作为不同执行层之间的桥梁。

  3. 共识层:通过节点网络对交易的顺序和有效性达成一致,维护账本的一致性。

  4. 数据可用性层:确保交易数据被完整发布且可供验证和下载,是安全性的重要基石。

三、模块化如何破解「不可能三角

模块化架构通过分离功能,允许对每层独立优化,为破解「不可能三角」提供了路径。例如,执行层可以追求高速处理,而共识和数据可用性层则专注于安全与去中心化。

模块化区块链通过专业化分工的思路,将传统单体区块链的四大核心功能——执行、结算、共识和数据可用性(DA)——解耦,让各层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事,从而为破解「不可能三角」提供了可行性。下面这个表格能帮你快速抓住各层是如何针对「不可能三角」进行优化的:

Celestia是典型例子,它专注于做数据可用性层,通过数据可用性抽样(DAS)等技术,在保证去中心化和安全的同时大幅提升可扩展性。Rollup(如Arbitrum, zkSync)是模块化思想的成功实践,它将交易执行转移到链下(执行层),最终将数据锚定到以太坊等更安全的底层(共识与数据可用性层),从而继承底层安全性的同时获得高性能

四、理性看待模块化

尽管模块化设计前景广阔,但也需要理性看待:

  • 「破解」是优化平衡,并非终极解决:模块化区块链更倾向于一种更优的权衡艺术。它并非让一条链同时在三方面达到完美,而是通过架构调整,让整个系统在维持可接受的安全和去中心化水平下,实现更高的可扩展性。其核心在于专业化与协作。

  • 新架构带来新挑战:这种解耦也引入了新的复杂性问题。例如,层与层之间的通信安全至关重要。同时,系统的整体复杂性增加,对开发者和用户的理解门槛更高。目前,模块化堆栈中一些组件的去中心化程度(如排序器)仍有提升空间。

模块化区块链通过解耦核心功能,让专业层做专业事,为区块链的可扩展性开辟了一条切实路径,使我们更接近「不可能三角」的优化平衡。当然,这是一场持续的演进,而非一蹴而就的革命。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