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宇
编审:赵一丹
当所有人都在热议资产如何上链时,RWA(真实世界资产)的真正命门却在于「桥梁」——预言机(Oracle)。它的可靠性直接决定了代币化资产的生死。如果说区块链是舞台,那么预言机就是裁判:沉默,却能决定比赛的走向。
曹操出行的碳减排量值多少代币?华检医疗的 OTC 药品库存是否真实存在?这些链下问题,智能合约本身无法回答,最终都要交由预言机来裁定。它既是 RWA 世界里的信任引擎,也是最大的单点风险。
信任的软肋——预言机的风险与案例
在 RWA 项目中,智能合约可以处理链上逻辑,却无法直接感知链下世界。预言机便是项目的眼睛和耳朵,承担着数据喂价、状态验证与自动执行等职能。一旦预言机失灵,整个系统就会建立在虚假的基础之上。
历史上已有惨痛的教训。2019 年,Synthetix 因价格错误导致 3700 万枚 sETH 的资产被异常铸造;2020 年,DeFi 协议 bZx 因预言机操纵遭遇攻击,损失 3649 枚 ETH。这些事件揭示了预言机的不稳定性如何在瞬间击垮一个庞大的金融系统。
2025 年 3 月,预测市场 Polymarket 再次暴露了预言机的脆弱性。一个关于「乌克兰是否会在 4 月前与特朗普签署矿产协议」的对赌池(约 700 万美元押注),被一名持有大量 UMA 代币的「鲸鱼」通过操纵 UMA 预言机的投票机制恶意操纵,导致错误判定结果。这起事件凸显了 「乐观预言机(Optimistic Oracle)」在依赖代币投票机制时可能面临的治理攻击风险,特别是对复杂事件进行定性判定的挑战。
即使在以合规著称的传统金融环境中,类似的挑战也同样存在,只是被隐藏得更深。RWA 市场的迅速扩张,让这种脆弱性被进一步放大。
架桥的艺术 —— 不同安全等级的预言机
不同的 RWA 场景对于预言机的需求差异明显。中心化预言机效率极高,但一旦被操纵,后果不堪设想。去中心化预言机网络节点广泛,抗攻击能力最强,却在成本和延迟上饱受质疑。
而联盟型预言机则作为折中方案,由多家机构共同验证数据,兼顾效率与可信度。例如,MakerDAO 将其稳定币 DAI 的部分储备金投资于美国国债,并通过合作方将这些国债进行代币化上链。在这里,预言机用于持续验证链下托管账户中国债资产的存在和估值,关乎数十亿美元储备资产的安全。
另一方面,传统金融巨头也在探索自己的路径。摩根大通的区块链部门 Onyx 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合作的 Project Guardian,探索代币化资产(如政府债券、外汇)的跨境交易与结算。预言机在此用于提供可靠的汇率喂价和合规状态验证,体现了传统金融机构对合规与监管的高度重视。
美国的 DeFi 协议则广泛依赖 Chainlink 等去中心化预言机,追求抗审查与开放性,这与传统金融的路径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多样化的路径选择,映射的是不同金融文化和制度对信任的定义。传统金融机构更倾向于「机构背书」,而加密原生世界则更看重「算法共识」。预言机因此成为二者之间博弈的交叉点。
对于 RWA 而言,这不仅是技术选择,更是信任架构的哲学问题。
合规预言机 ——RWA 的法律桥梁
RWA 的发展不仅面临技术挑战,更需解决合规性问题。预言机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成为连接区块链世界与现实世界法律框架的桥梁。
监管合规性是 RWA 无法回避的挑战。预言机需要确保传输的数据符合各地法规要求,如 GDPR、MiCA 等数据保护和加密资产监管框架。这要求预言机不仅传输数据,还要对数据处理的合规性进行验证。
身份与权限管理在 RWA 场景中尤为重要。预言机需要与数字身份系统集成,确保只有授权方能够访问特定数据,同时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
法律可执行性是 RWA 的另一关键方面。预言机可以通过引入数字签名、时间戳和存证数据,为链上交易提供法律认可的证据,确保链上行动能够与链下法律后果对接。
从传话筒到公证人 —— 技术演进与全球分野
过去,预言机被视作「传话筒」,只是将链下数据搬到链上。但随着市场对安全性和透明度的需求上升,它们正演进为「公证人」,不仅传递数据,还要验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
零知识证明(ZKP) 让验证在不泄露隐私的前提下进行,解决了合规与隐私保护的矛盾;可信执行环境(TEE) 则通过硬件安全区域保证数据处理不被篡改,但依赖硬件厂商的 "信任根" 也令人担忧。
央行和国际监管机构的介入,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分野。与此同时,国际清算银行(BIS)和 IMF 也在研究如何将预言机引入跨境支付和债券代币化的场景中。
不同地区的探索路径各具特色:香港政府成功发行了代币化绿色债券,利用区块链技术提高发行效率和透明度。预言机在类似场景中可用于引入环境效益数据或外部利率基准,展示了政府在金融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融合。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香港与华为香港合作,探索在数字人民币(e-CNY)跨境贸易结算中引入智能合约。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需要预言机提供贸易关键数据(如物流签收信息),展示了央行数字货币与预言机技术结合的应用前景。
美国强调市场驱动与去中心化,欧洲强调联盟治理与合规,而新加坡和迪拜则在大宗商品和跨境支付中寻求灵活平衡。菲律宾和泰国的尝试则更具实验性,从预算上链到公共治理,展现了预言机在主权治理中的可能角色。
这些分歧的存在,揭示出未来预言机生态将不会是单一路径,而是多极化并行的格局。
典型案例分析 —— 预言机的实践应用
港股上市公司的 RWA 实践
2025 年以来,香港资本市场掀起了 「RWA 淘金热」。大批具有传统金融牌照、实体资产或现有业务基础的港股上市公司,正在将 RWA 代币化嵌入其核心战略。
物管巨头酷派集团成立了由董事会主席兼 CEO 领导的 「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事业部」,研究将旗下位于深圳南山的酷派大厦与东莞松山湖的酷派科技生态园的权益进行代币化的可行性。

华检医疗正在打造垂直领域的 RWA 生态,构筑一个「IVDNewCo Exchange」生态,将「医疗创新药高科技资产」与「医疗创新药知识产权」作为核心资产,并配套发行稳定币「IVDDollar」(IVDD)。

国际 RWA 发展态势
在国际市场上,RWA 已成为 DeFi 的核心组成部分。链上代币化资产总价值已增长至约 302.6 亿美元,市场资金流向呈现出从代币化国债等低风险资产(约 73 亿美元)向私募信贷等高收益产品(约 159 亿美元)的明确转变。
私募信贷已成为代币化 RWA 市场的最大组成部分,其链上总价值接近 170 亿美元。美国国债紧随其后,位居第二,价值略高于 70 亿美元。
Figure Technologies 在代币化私人信贷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次是 Tradable 以及资产管理公司 Maple Finance。
未来的信任疆界 —— 风险、争议与前景
预言机并非万能,它们自身也蕴含新的风险。预言机攻击可能通过操纵喂价触发大规模清算,OEV 让预言机成为新的价值抽取环节,而治理难题则关乎谁对错误数据负责、谁来监督预言机运行。
随着 RWA 的规模从数十亿走向万亿级别,这些问题不再是边缘议题,而是系统性风险的源头。未来的解决方案可能是央行与国际组织主导的国家级预言机网络,也可能是传统金融与去中心化架构的混合模式。
甚至可能出现「预言机即服务」的商业巨头,像今天的 SWIFT 一样成为跨境金融的基础设施。
RWA 项目的下一阶段竞争,将是预言机架构的竞争。一个设计精良的预言机系统不仅能防止单点故障,还能成为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投资者评估 RWA 项目时,应将其采用的预言机方案作为首要尽调目标,包括其数据来源、验证机制、节点组成和应急方案。只有在 "隐形裁判" 足够可靠的前提下,万亿级的 RWA 市场才能真正从愿景走向现实。
随着全球链上代币化资产总价值突破 302.6 亿美元,中国市场也迎来重要进展:三未信安研发的 RWA 可信上链预言机已通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检测认证。该技术通过硬件级安全芯片和国密算法,确保物联网终端数据在传输、处理、上链全过程真实完整、不可抵赖。
预言机作为 RWA 生态的「信任引擎」,正在帮助港股上市公司盘活存量资产 —— 酷派集团探索物业资产代币化,中国新城市推动商业地产上链。
未来,随着「预言机即服务」模式的发展,这套系统可能成为像 SWIFT 一样的跨境金融基础设施,最终支撑起万亿级的 RWA 市场。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