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系列:STO简介、优势、现状及未来

CN
币学
关注
6年前

前言:在链圈币圈,2017年最火的词莫过于ICO。从2017年底开始,有一个新的概念开始流行,那便是——STO。近日,随着基于以太坊的证券型通证标准ERC1400新提案的发布,STO的提及率越来越高,变得尤为炙手可热。


那么,STO到底是什么?STO有哪些惊人优势?STO会不会使爆发出比ICO更剧烈的热潮,引发新一轮牛市?让币学君通过本文带领大家读懂何为STO。



第一章 什么是STO?


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即“证券化通证发行”:通过证券化的Token对外进行融资。


其目标是在合法的监管框架下,进行合法、合规的,并且具有传统证券性质的Token公开发行。证券型Token持有者所享有传统证券性质的权益,如股权债权、收益权、投票权等。


STO本质上和IPO(首次公开募股)、ICO(首次代币发行)并无区别,它们的作用都是用来募集资金,甚至有人戏称STO是合法化的ICO,是更灵活的IPO。



第二章 STO诞生背景


去年火爆的ICO,吸引了大批狂热的投资者进入区块链行业。ICO项目发币非常简单,只需要发布一份白皮书就可以开始募资了。由于ICO不受管制且发行门槛极低,这就导致滋生出各种非法集资和传销诈骗的问题,具有极高的风险性。


ICO的代币炒作价值以及快速融资功能让众多投机者垂涎不已,众多怀着“一夜暴富”美梦的投机者蜂拥而至,即使是每天爆出各种ICO诈骗案例都不能阻止人们疯狂投资ICO。


由于涌入数字货币行业的资金数量越来越多,这引起了各国监管部门对ICO项目的关注,这时候大家才隐约回神——市场上层出不穷的ICO项目明显是有点失控了。


2018年1月,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了有关投资ICO风险的研究,研究表明,ICO筹集的资金中有超过10%被盗,人们越发担忧加密货币和ICO市场。


因此,从今年2月份起,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举行了不少关于加密货币的听证会,提出由美国证监会SEC进行通证市场监管。最终SEC借鉴了美国目前正在使用的证券法,把适合证券监管条例的通证项目,纳入到现有监管范围,称为“证券型通证”,其余那些不符合监管条例的通证称为“实用型通证”。


我们可以如此理解:美国政府知道如何监管的Token划分到“证券型通证”,美国政府还没想好如何监管的Token划分到“实用型通证”。


很多ICO项目都试图和证券撇清关系以规避监管,同时却有一部分的开发者和机构朝着融合区块链技术特性和接受监管的方面努力着,STO随之应运而生:广大区块链从业者试着从政府角度反思ICO,通过顺应监管需求,专门定义的一类符合证券监管的代币通证的发行方式。



第三章 STO与ICO、IPO优缺点对比


过去的两年里,不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业公司通过ICO项目筹集了大量资金,理论上,ICO为希望支持该项目的企业和个体投资者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投资工具。


最重要的是,在传统的ICO项目中,项目方用“发币”的形式供投资者购买,项目方提供其ICO项目发行的代币以换取用户手中的比特币或以太坊,而无需出售公司本身的任何股权便达到了众筹的目的。


另外,ICO基本没有法律监管,很难保护投资者的财产安全,项目方圈钱洗钱、割韭菜跑路的情况屡见不鲜,时常发生。


相比起ICO,STO更是一种升级,由于STO发行的代币是实际的金融证券,因此投资者的公司资产,利润或收入等有形资产均可作为STO代币的依托。能利用有形资产支持STO的运作可不是一件小事。在某些情况下,这些STO代币可以代表实际股权,充当公司的“数字股份”


STO与ICO最大的区别在于监管:ICO基本没有法律监管,STO强调法律监管和监督。


STO的发行需要加强监管和监督,意味着投资者拥有更多的保护和权力,也增加了STO项目的透明度。


更重要的是,这些STO代币的性质意味着它们在法律和监管方面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因为它们从实际证券中获取价值,所以STO可被视为投资。这也为几乎所有领域的公司和项目打开了新的闸门。


与ICO相比,IPO需要寻找中间商,花费大量资金,耗时需要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还需要满足发行规定、监管需求和信息披露等诸多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受到严格监管的STO看起来更像IPO而不是ICO。


相比IPO的高门槛,STO降低了用户的准入门槛,任何人、任何资产都能参与其中。这意味着规模较小的、刚起步的公司可以快速筹集资金,而无需支付高额费用,大大提升了项目的灵活度。


STO像是一种介于IPO和ICO中间的筹款工具,它融合了两者的优点,为投资者规避了大量风险,既具有证券的属性,也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更高效的运行。



第四章 STO的发展现状


目前美国、新加坡、欧盟等国家对STO的监管要求不尽相同,有着各自的标准。


目前在美国进行STO,需要接受美国证监会SEC监管,监管规则借鉴的是美国目前正在使用的证券法。10月13日,Overstock(美国十大网上零售商之一)旗下的区块链平台tZERO完成了它的证券型通证发行(STO),这也是基于以太坊公有链平台的第一个STO案例。


在新加坡进行STO,需要接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的监管,监管法则需满足新加坡“证券及期货法”的监管要求,在公开发行STO前需要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提交和注册招股说明书,除非拥有豁免事项。


在欧盟进行STO,需满足欧盟的金融监管政策,以及欧盟成员国自身的金融监管政策。 欧盟要求符合相应的证券监管条例,对STO的项目方提交的招股说明书里的数据,要对真实性及持续性的负责。另外,要求Token在合规的交易所上市,需要通过合规的、有牌照的券商来发行STO。


而在中国,对于STO这一新事物并没有相关的监管政策。STO本质上上一种融资工具,在我国未经批准的公开融资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STO仍适用去年9月4日七部委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的监管范畴:代币发行融资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


所以目前在国内发行STO是不被允许的,会被依法取缔。STO在国内的未来发展,需要观察监管层政策的动向,不排除会有通过沙盒监管的方式尝试。



第五章 STO的未来展望


数据显示,全球股票资产价值约70万亿美元,债务约100万亿美元,房地产约230万亿美元。


传统金融市场发展至今,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但也衍生出了一系列问题:融资成本高、准入门槛高、手续繁琐、耗时周期长、灵活度透明度低等。


而随着各国对区块链技术的大力发展,各种资本迅速涌向区块链行业。币学君觉得,未来几年,传统资产TOKEN化(即资产上链)很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新的发展潮流。


STO作为一个新事物,目前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STO还有很多未被发掘的潜力。目前STO已经勾起了很多传统金融巨头和机构的极大兴趣。


STO会不会使市场爆发出比ICO更剧烈的热潮,引发新一轮牛市,目前还无法判断。STO是否会成为传统金融和区块链世界之间的桥梁,需要看各国对STO的监管政策以及STO本身的发展而定。


作者:币学Bixue,微信个人号:skyleimo,备注“币友”,欢迎交流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OKX:注册返20%
链接:https://www.okx.com/zh-hans/join/aicoin20
广告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