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餐厅创业到 AI 公链,0G Labs 创始人如何跨界打造 AI Layer1

CN
6小时前
撰文:J1N,Techub News
在短短几天内,币安、OKX、Upbit、Kraken 等头部交易所纷纷上线一个备受关注的 AI 公链项目「0G Labs」,0G 代币在 TGE 后 15 分钟内暴涨 20%,24 小时交易量突破 24.72 亿美元,市值迅速跻身前 70。这不是简单的 FOMO ,而是市场对一个「AI原生」Layer 1区块链的共识。
0G Labs,成立于 2023 年,以其模块化设计和去中心化AI操作系统(deAIOS),试图解决传统区块链在 AI 应用上出现的高成本、低吞吐、数据瓶颈问题。
0G 与太多昙花一现的「AI+链」叙事不同。0G Labs 表示,他们不是简单堆砌工具,而是从底层架构重构,构建了一个无限可扩展的生态。0G Labs CEO Michael Heinrich 称:「我们不是在修补旧系统,而是在打造一个 AI 作为「公共品」的未来。」本文将从 0G 的技术本质、创始故事、融资成就、近期热点到未来路线,结合官方博客、新闻报道和市场反馈,带你了解「0G」。

全球首个 AI 原生 Layer 1的模块化革命

如果你问 0G 是什么,官方的说法是「去中心化AI操作系统」(deAIOS),但这只是冰山一角。0G 本质上是一个 EVM 兼容的 Layer 1 区块链,专为 AI 工作负载优化,融合了计算、存储和数据可用性三大模块。它不是传统区块链的「 AI 插件」,而是从设计之初就以 AI 为优先,解决去中心化 AI 应用的性能瓶颈。
先说技术架构。0G 采用了双层设计:数据发布通道(Data Publishing Lane)和数据存储通道(Data Storage Lane)。前者用基于门限的系统和可验证随机函数(VRF)来随机选择节点,确保数据传输高效且安全,避免广播瓶颈。后者则通过数据分区实现水平扩展,能处理海量数据,适合AI模型训练和推理。这种分离让 0G 在数据可用性上达到了「无限可扩展」官方称,比 Celestia 快 50,000 倍,便宜 100 倍。
要理解 0G 的模块化革命,我们得从区块链的痛点说起。传统 Layer 1 如以太坊,在处理 AI 任务时,总会遇到瓶颈:数据吞吐量低、存储成本高、计算效率不足。AI 模型往往涉及海量参数和数据集,动辄 TB 级别的训练数据,如果全扔到链上,网络瞬间瘫痪。0G 的团队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没有选择在现有链上加插件,而是重新设计了一个 AI 优先的架构。这里的双层设计特别巧妙,数据发布通道负责快速分发,确保节点间协作顺畅,而存储通道则专注长期持久化,通过分区技术避免单点压力。官方博客中提到,这种设计灵感来源于分布式系统的经典原理,但他们加入了区块链特有的安全机制,如 VRF 随机选择,这大大降低了攻击风险。
核心组件包括:
  • 0G Chain:EVM 兼容的 Layer 1,专为数据密集型 AI 负载设计,支持摩擦 less 交易和数据交换。吞吐量高达 2GB/秒,成本仅是传统 AI 的几分之一。
  • 0G Storage:分布式存储网络,节点通过 Proof of Random Access(PoRA)机制参与挖矿。节点正确响应数据查询就能获奖励,不仅提升了可扩展性,还确保了数据完整性。想象一下,存储训练数据、证明或元数据,都能在链上高效完成。
  • 0G Data Availability (DA) Layer:无限可扩展的数据可用性层,使用 VRF 和 GPU 进行纠删码,确保在多数假设下高效确认数据。开发者可以自定义模块,构建去中心化共享排序器,降低成本。
  • 0G Compute Network:灵活的框架,连接服务提供者和用户,支持数据检索、AI推理和模型训练。GPU 驱动的资源让 AI 计算去中心化,成为「公共品」。
这些组件如何解决瓶颈?0G 的模块化让 AI全链运行:模型、数据、输出都能验证和保护。举例,在 DeFi 中,0G 能实时决策;在游戏中,支持Agent-to-Agent交互;在 NFT 领域,推出 iNFT 标准(ERC 7857),让 NFT 更智能。
深入一点,0G Chain 的 EVM 兼容性是个聪明选择,意味着开发者可以无缝迁移现有应用,同时享受 AI 优化的性能。吞吐量 2GB/秒这个数字听起来夸张,但根据测试网数据,它确实在高负载下表现出色。0G Storage 的 PoRA 机制则借鉴了 Filecoin 等存储项目的经验,优化了随机访问证明,减少了不必要的计算开销。DA Layer 的纠删码技术,确保即使部分节点故障,数据也能快速恢复,在 AI 训练中至关重要,因为中断可能导致整个模型重训。Compute Network 更是亮点,它不只提供计算资源,还允许用户自定义任务,比如实时推理,这在去中心化 AI 赛道是具有革命性的。
从官方产品页面看,0G 的愿景是「无限可扩展、完全可组合」,为下一代 AI 应用赋能。测试网 V3(Galileo)已超标完成吞吐与终局基准,主网 Aristotle 一上线,支持包含索引、SDK、RPC 以及安全服务等。
在社区反馈中,许多开发者表示,Galileo 阶段的吞吐测试远超预期,甚至在模拟海量 AI 负载时,网络极为稳定。主网 Aristotle 的推出,则标志着 0G 从实验走向实现,它集成了所有模块,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开发者工具链。让 0G 不只是一个链,而是一个完整的AI基础设施平台。

从餐饮到 Web3 的「零重力」跨越

0G 的创始人故事听起来像硅谷传奇,核心团队包括 Michael Heinrich、Thomas、Ming Wu和 Fan Long,四人背景互补,像是为 Web3 量身定制。
Michael Heinrich 是 CEO,早期创办 Garten,一家办公餐饮公司,融了超 1 亿美元。疫情期间遭遇业务放缓,毅然决然转战 Web3,与大学好友 Thomas 重逢。Thomas 是 Conflux 早期投资者,带着顶级密码学资源,拉来 Ming Wu 和 Fan Long 两位 Conflux 联合创始人,在区块链和高性能计算上经验极为丰富。
团队精简但高效:还有中文区负责人 JT、核心成员 Vanessa 和 Griny 等。Michael 常说:「我们是亲力亲为的创建者,不是草台班子。」0G 的起源于 2023 年,灵感出自近年来大批量 AI 上市所带来的技术隐患。如 GPT 被少数巨头控制,透明度和控制权成问题。团队决定建一个开放生态,让 AI 去中心化。
「0G」名字源自「Zero Gravity」,象征无重力、无限可能。早期,他们聚焦模块化 AI 链,支持链上存储训练数据、模型和整个 AI 栈。与其他炒概念的项目不同,0G 从零开始基础设施,强调「Buidl 长期主义」。
Michael Heinrich 从餐饮行业起步,Garten 在硅谷一度风光无限,服务于众多科技公司。但疫情的冲击,让他反思商业模式,转向 Web3 时,正好赶上 AI 热潮。Thomas 的加入带来了资源网络,Conflux 的背景让团队在密码学上占尽优势。Ming Wu 和Fan Long 作为技术骨干,他们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经验,直接转化为 0G 的架构设计。团队虽小,但每个成员都身经百战,JT 负责中文区,扩展了亚洲市场影响力,Vanessa 和 Griny 则在运营和社区上发力。
回溯2023年,那时 AI 模型如雨后春笋,但中心化问题日益凸显。团队灵光一闪:为什么不让区块链来解决 AI 的垄断?于是 0G 诞生了。与其他炒概念的项目不同,0G 从一开始就强调实际构建,团队亲力亲为,代码开源,社区互动频繁,在 Web3 圈子里,赢得了不少好评。

3.25 亿美元的底气与主网首秀

来源:@0G_labs
0G Labs 与去年完成 2.9 亿美元融资包括实验室筹集的 40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以及 0G 基金会(0G 协议的独立治理机构)获得的 2.5 亿美元代币购买承诺。参投方包括 Hack VC、Delphi Digital、OKX Ventures、Samsung Next、Bankless Ventures、Animoca Brands 及其联合创始人 Yat Siu、Polygon 及其联合创始人 Sandeep Nailwal、斯坦福区块链基金 (Stanford Blockchain Fund)、Abstract VC、Alchemy、Blockdaemon、Foresight Ventures。
这些钱怎么花?主要加速 deAIOS 开发,确保安全、透明、可访问。Michael 强调:「AI 不应该被局限,我们要建一个开放的 AI 源。」
成就方面,0G 已超出预期:
  • 技术突破:推出 iNFT 标准,多篇论文在 FSE、ICCV、CIKM 等会议发表。全球首个分布式100B+参数模型上线,证明了其在 AI 上的实力。
  • 社区与节点:2024 年节点销售 8.3 万个,吸引 6,000+钱包,融到 3,000万美元。生态伙伴超100家,包括 Coinbase Wallet、MetaMask、Ankr、Ledger 等。
  • 主网上线:2025 年 9 月 22 日,Aristotle 主网正式启动,与 TGE 同步。这是 0G 从测试到主网上市的跃迁,主网一上线就拥有最大生态:验证器、DeFi 协议、开发者平台全方面就位。测试网 Galileo 已验证其高性能,Aristotle 则统一存储、计算和数据可用性,支持可验证 AI 执行。
市场情绪反应非常 FOMO,TGE 后价格连续飙升,社区称「死拿赚翻,做空爆仓」。

交易所上币操盘与市场「0G」拉升

头部交易所集中式抢上,市场情绪再度高涨。币安现货公告前,合约价格破位下杀,市场悲观。但宣布 BNB Holder 空投 TGE,价格暴涨 20%,15分钟反转,完美利用预期差。只分配 200 万代币给BNB Holder,抛压低,套住套保者。传统项目上币后放利好,0G 却在盘前释放 DAT、韩国交易所上币消息,拉高预期。
据 CryptoBriefing 报道,主网 Aristotle 上线标志 0G 进入生产阶段,团队阵容豪华:Google Cloud、Alibaba Cloud、Fireblocks 等。@0G_labs 官方在 X 推文称:「我们正建首个完整模块化 deAIOS,确保 AI 不被垄断。」
Michael 警告 AI 若无区块链,会演变为无人类输入的中心化系统。呼吁去中心化治理,确保透明。

未来AI链上「无限」扩展

来源:@0G_labs
0G 的路线图清晰,主网上线后,重点是生态扩展和新品发布。
产品迭代方面,PoRA 的优化将进一步降低存储成本,支持更大规模网络。模块架构的升级,能处理更复杂的AI负载,比如多模态模型。Compute Network的扩展,计划接入更多GPU,这将使去中心化计算更高效,推动从推理到微调的全链AI流程。
与 AI16Z 这样的基金合作,能带来更多投资和项目孵化。Virtuals 等伙伴,将探索 Agent 交互,在游戏中意味着AI角色间自主对话,在 DeFi 中则是实时风险评估。DePIN领域的应用,也将爆发:利用 0G 存储大规模传感器数据,实现物联网与 AI 的融合。
全球布局上,基金会动作频频。黑客松和孵化器,吸引了全球开发者;大使计划扩展社区影响力。Guild on 0G 程序的 888 万美元投入,针对早期团队,提供从测试网到主网的全链支持。
不只是资金,更是生态建设的长期投资。目标清晰:构建一个跨领域的开发者社区,涵盖Web3、AI、游戏,甚至传统行业如医疗和金融。
Michael 的愿景,简洁却有力:0G 作为桥梁,让 AI 成为公共品。这在当下 AI 垄断担忧中,特别有吸引力。当然,风险不可忽视。高控盘可能导致短期波动,市场炒作也需警惕。但从长期视角,0G 在优化链上 AI 的能力上,已显标杆潜力。它不只是 Layer 1,而是基础设施的未来。

写在最后

0G 的出现,是技术、团队与时机的完美集合。从 2023 年的萌芽只用了短短两年就实现在 2025 年上线主网。技术上的模块化创新,解决了长期痛点;团队的跨界背景,带来了独特视角;面对 AI 巨头垄断,0G 提供去中心化方案,让开发者自由构建。它不只是 Layer 1,而是 AI 链上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