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Ponyo
编译:Saoirse,Foresight News
核心要点
-
代币的成功取决于三大要素:叙事、产品与市场契合度(PMF)以及价值捕获。
-
大多数代币止步于「三分之二」阶段:叙事易于构建,产品与市场契合度虽极具挑战性,却非成即败;而价值捕获则更为复杂 —— 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法律合规要求及上市层面的考量,都会让价值捕获机制的设计与时机选择变得棘手。
-
仅有少数代币(如 HYPE)能同时满足三大要素。许多在其他方面表现强劲的协议,仍会在价值捕获环节遭遇瓶颈,即便基本面扎实,也会限制代币的上涨空间;部分情况下,甚至会出现基本面薄弱但代币表现相反的现象。
-
投资三角模型易于理解,却难以落地实践。指标可能被人为操纵,协议文件常掩盖关键细节,代币经济机制也可能在项目推进中临时变更;市场叙事迭代迅速,如今在三大要素上全不达标或完全达标的代币,未来走势可能截然不同。
在加密货币发展初期,仅凭叙事就能让代币价格飙升,但这种时代早已过去。如今,代币的成功取决于三大维度:1)强有力的叙事;2)产品与市场的契合度;3)稳健的代币价值捕获机制。
三大维度全部出色的项目堪称「优秀」,满足两项可算「良好」,仅满足一项或全不满足则属于「糟糕」。
这便是我用于评估代币的核心思维框架。
三大维度解析
1、叙事
即市场参与者认同的「故事」。缺乏叙事,项目便难以获得关注。
2、产品与市场契合度(PMF)
核心是真实用户、真实手续费收入与真实需求。不同产品的衡量指标虽有差异,但关键在于「持续付费的用户」—— 收入与用户留存率是重中之重。需注意,总锁仓价值(TVL)、钱包数量、交易次数、原始交易量等多数指标易被操纵,因此必须交叉验证多个数据维度。例如,对于永续合约去中心化交易所,需同时关注交易量与未平仓合约量:若未平仓合约量低而交易量高,通常意味着存在虚假交易行为。
3、代币价值累积
若代币无法实际捕获协议价值,便毫无价值可言。常见的价值累积机制包括手续费分成、代币回购、回购销毁,以及强制使用场景。就我个人而言,回购是最优选择(原因详见《收入分成已死,回购与销毁万岁》)。但价值累积与协议收入密不可分:即便累积机制设计完善,若协议本身收入薄弱,代币仍无法通过价值验证。
这些道理看似显而易见,多数人也自认为早已掌握,却仍会陷入「叙事 + 用户采用率 = 代币上涨」的误区。
生命周期特性
投资三角并非静态模型,三大维度在代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影响力各不相同:
-
叙事(短期):项目上线初期,团队需依赖叙事吸引流动性、关注度与用户基数。
-
产品与市场契合度(中长期):叙事能为项目争取时间与资金,却无法带来用户留存 —— 只有真正契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实现长期发展。
-
价值捕获(中长期):若代币与协议现金流无关,即便产品用户量持续增长,内部人员仍可能抛售代币,导致持有者亏损。
为何「三项全优」如此困难?
多数代币最多只能满足三大维度中的两项。其中,叙事构建相对简单;产品与市场契合度虽极具挑战,但标准明确 —— 要么解决了市场痛点,要么没有。而价值捕获是最易被低估的环节,因为它很快会演变为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战」:
-
项目创始人:追求资金储备与流动性;
-
用户:希望手续费更低、希望手续费更低、激励更多;
-
代币持有者:仅关注代币价格上涨;
-
做市商:需要更高的做市资金支持;
-
交易所:追求低风险与良好的合规形象;
-
律师:希望减少法律纠纷。
这些诉求往往相互矛盾。当团队试图平衡各方利益时,最终会让代币沦为「平庸」—— 这并非团队能力不足,而是利益激励机制的必然结果。
案例分析
HYPE:三项全优
-
叙事:作为独一无二的「币安级」去中心化交易所,其累计交易量已突破 2.4 万亿美元,并定位为「未来可承载全品类金融业务的 Layer 1(底层区块链)」。
-
产品与市场契合度:日均清算量 100-200 亿美元,未平仓合约约 150 亿美元,在去中心化永续合约市场占据 60% 以上份额,拥有 64 万 + 用户,日均收入达数百万美元。
-
价值捕获:99% 的手续费(1% 流向 HLP 基金)用于回购 HYPE,每笔交易收益均回流至代币价值体系。
Hyperliquid(HYPE)堪称「三位一体」的典范,完美覆盖三大维度。
LDO:两项达标
-
叙事:作为以太坊第一大质押协议,质押规模约 400 亿美元,是「流动性质押」的代名词。以太坊质押是当前加密领域最强劲的叙事之一,而 Lido 正是这一叙事的核心参与者。
-
产品与市场契合度:优势显著 ——stETH(Lido 发行的流动性质押代币)已渗透至 DeFi 全生态,Lido 拥有近乎垄断的市场份额,产品体验成熟且用户信任度高。
-
价值捕获:完全缺失。Lido 虽对质押收益收取 10% 的手续费,但全部归节点运营商与协议国库所有,LDO 持有者无任何收益 —— 代币仅具备治理功能。例如,Lido 去年营收超 1 亿美元,LDO 持有者却未获得分文。
Lido 虽为行业头部协议,但其代币却沦为「旁观者」,是典型的「两项达标」案例。
PENDLE:两项达标
-
叙事:占据「收益交易」赛道核心地位 —— 用户可将生息资产拆分为 PT(本金代币)与 YT(收益代币),并在 Pendle 平台交易收益权。作为赛道首创者与头部项目,Pendle 深度受益于「DeFi + 流动性质押」的市场热潮。
-
产品与市场契合度:总锁仓价值超 100 亿美元,累计交易量超 500 亿美元,支持多链部署,且旗下 Boros 产品开拓了新市场,深受收益交易者与流动性提供者认可。
-
价值捕获:存在短板。Pendle 对收益收取 5% 的分成,并将部分交易手续费分配给 vePENDLE 质押者,但收益交易的特性决定了用户活跃度较低 —— 多数用户仅「设置策略后长期持有」,导致日均手续费仅数万美元,与庞大的锁仓价值和市值极不匹配。
Pendle 依赖叙事与产品契合度支撑,但收入短板限制了价值捕获能力。此外,其产品对普通用户门槛较高 —— 收益交易逻辑复杂,非加密领域资深用户难以理解,这也在短期内限制了其增长上限。
0-1 项达标:99% 的代币
绝大多数代币都处于这一区间:要么只有叙事却无实际用户,要么产品上线却无价值捕获机制,要么只是无人关注的治理代币。除 XRP、Cardano 等少数凭借「社群信仰」突破市场规律的项目外,几乎所有山寨币都遵循「博傻理论」—— 价格上涨仅依赖「接盘者」,而非真实价值支撑。
六、未来展望
投资三角模型易于理解,却难以落地。指标可能被操纵,协议文件常隐藏关键细节,代币经济机制可能临时变更;市场叙事迭代迅速,如今全不达标或完全达标的代币,未来走势可能彻底反转。
此外,山寨币投资的难点在于「个案差异极大」:多数代币的表现难以超越 BTC、ETH 或 SOL。但一旦找到真正「三项全优」的稀有代币,回报可能改变人生 —— 一次成功的投资,便能让投资者摆脱亏损困境,甚至彻底改变财富轨迹。这正是加密投资的魅力所在,也是即便充满挑战,仍有人持续参与的原因。祝你好运。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