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轮牛市NFT的投资经历

CN
5小时前

有读者在留言区问:

2021年6月为什么突然改变了对无聊猿的看法,然后大胆买入,虽然并不是像加密朋克那样上了重仓,但是也买了5%或者10%的仓位?关键是还拿到了2022年4月无聊猿卖地的时候150E的高点,当时应该是给无聊猿见了很大一部分仓位。能具体说说当时对无聊猿这些NFT买入和卖出的操作以及当时的心态吗?

无聊猿并不是我买入的第一个NFT。

早在无聊猿之前,推特上就开始显现出NFT的苗头。当时大量海外KOL开始用各种小图片替换自己的推特头像,而一些关注度很高的账号则用加密朋克作为自己推特的头像。我看他们的推特才知道原来它们头像上挂着的那些图片叫NFT(ERC-721)。那些NFT都能在OpenSea上买卖。

当时看他们的那些玩法,我的直观感受就是:

- 那个加密朋克我以前也看过啊,那东西可以作为头像这样炫耀啊?

- 在虚拟世界中用个比较流行的NFT炫耀自己的身份这不就和现实世界中带劳力士、开劳斯莱斯一个道理吗?

我感觉这东西有点意思,更重要的是我竟然发现当时中文区的KOL们竟然没有几个谈论NFT,还普遍沉迷在DeFi的各种挖矿中。

我感觉这会不会是个机会?于是就全情投入进去了。

刚开始我就是乱打乱撞地胡买。尽管交了一些学费,但渐渐地开始对NFT的玩法有了一点感觉:

它和DeFi不一样,DeFi重要的是实打实的收入,而这个东西重要的是情绪价值和身份标签------因为它的图片能够被看见、被传播、被议论,能够在脑海里形成具体的印象。

这种感觉是我后来买入加密朋克、无聊猿和其它NFT的关键依据。

当我第一次看到无聊猿时,它还没有发售,还在宣传阶段。我的印象中它主页上的内容很强调俱乐部。

但俱乐部意味着什么?我根本看不懂,于是完美错过原始发售。

后来,我发现推特上越来越多KOL开始挂它的头像、开始讨论它时,我能明显地感觉到这个项目开始流行了、开始具备了情绪价值;一些“身份”价值比较高的KOL开始认可它,它渐渐成为加密朋克之外的一个新标签。

我也开始理解所谓的“俱乐部”------推特上一些素昧平生的人,因为同一个NFT头像的原因互相关注、互相留言、互相温暖,这是不是就是虚拟世界中无边界、无障碍的俱乐部?

那时,它的价格已经1点多个以太坊了,相较于发行价0.08个以太坊,按我们通常的标准,这绝对不算便宜,并且这个时候买入绝对不算早。

但我觉得这个价格我能承受、另外也因为好奇,我买入了。

我不记得买入了多少仓位,当时的我没有精打细算,就是随手拿一些亏得起的钱买的,但应该没有上面那位读者说的5%甚至10%那么多。

买是买了,但我并没有特别看重无聊猿。其实当时其它一些NFT也很热,无聊猿的热度顶多也就是比其它项目稍微热一点而已。所以它和我买入的其它NFT一样,在我看来都差不多。

我当时和周围的朋友强力推荐了加密朋克,但我一个字都没提过无聊猿---我对无聊猿没有那么强的把握。

后来,整个NFT生态普涨,什么人都往这里冲,什么乱七八糟毫无意义的图片都来买,我觉得它们不正常了。

另外,头部NFT的价格开始出现大幅波动。给我印象很深的就是仅仅在一天的时间里,加密朋克的底价从100个以太坊突然飙涨到140个以太坊,然后一天还是两天后,又暴跌到100个以太坊。

在这种情况下,我分期分批地把手中的NFT全部卖掉了,当然也包括无聊猿。但我没有卖在最高点,我也想不到它后来最高能涨到150个以太坊。

后来在熊市中,我又把加密朋克和无聊猿接回来了。

买回加密朋克我的想法和定投比特币、以太坊一样。

买回无聊猿是因为我对NFT生态还抱有期待。

再后来,我们都看到了,无聊猿几经挣扎,一直都看不到成效,于是我把手里的无聊猿全部换成了朋克,只留了变异猿。再后来变异猿也渐渐出掉了,留了几个而已。

回顾这段历史,一定要说有什么值得留恋的,我觉得第一是运气;第二就是保持好奇心。这两者缺一不可。

运气是老天爷给的,没什么好讲。但好奇心可以培养和发现,是每个参与者都可以努力养成的。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BTC两折到手,注册送100U+储值返5000U!
广告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