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扎根、香港开花:数字人民币与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双轨加速」

CN
3小时前

撰文:叶开,华夏数字资本

引言

今天传出一些谣言:「京东蚂蚁被央行拒绝退出稳定币牌照」,然后很多网红很快又删掉了,这就是缺智商。虽然香港稳定币条例和新的指引结合起来,多了很多限制看起来要废,但其背后的逻辑本质是什么?更多的是限制美元稳定币,留出空间给离岸人民币稳定币;限制稳定币散户,先做大机构市场稳定币。

而京东蚂蚁被央行拒绝,不是被退出稳定币牌照,很大概率源自于被拒绝离岸人民币稳定币,Joycoin的目标是港元稳定币,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会先来自于涉银行业务的中资机构(在港而言中资机构是指驻港央国企金融机构),而不是京东蚂蚁。

从这个话题引起来,我们聊聊香港稳定币、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和数字人民币的可能性,在这里为了不给监管添堵,声明一下:剧情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正文

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实施前两天,凤凰网数字经济频道采访华夏数字资本对于稳定币条例解读,其中问到一个问题:请比较形象的描述一下数字人民币和稳定币的关系。我用一棵大树来比喻:数字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像一棵新金融大树,从上海临港自贸区的「黑土地」扎根,茎干由央行背书的数字人民币数据脉冲构成,枝叶在香港的海风中舒展,结出一枚枚「CNHC」离岸果实。这棵植物的生长是有计划的,不是机械化运作,而是有机共生。数字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并非相互替代,而是通过「双轨制」模式,共同推动人民币在全球的流通。

根系、茎干与叶片:如何理解「双轨」模式

1.上海根系:深扎实体经济的基础

作为最大的在岸人民币中心,上海临港自贸区被看作这棵植物的根系,支撑着人民币的核心生态。电子围栏里的跨境电商、汽车出口、绿色能源装备等「大额B2B结算」交易,采用数字人民币作为入口,再通过央行接口转化成香港沙盒内的CNHC稳定币,让企业在链上进行支付。这种模式确保资金保持在贸易闭环内,不受外部资本流动的干扰。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能够在数分钟内完成支付,远超传统SWIFT需要2-3天的结算时间。

根系的目标是通过这些大宗交易为人民币稳定币注入充足的流动性,乐观预计到2030年,跨境支付规模可达到1万亿元,链上RWA融资达到5000亿元,逐步扩展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2.数字人民币:站在中央的坚韧茎干

数字人民币就像是一条坚固的管道,承载着人民币的支付网络。它连接上海的根系和香港的枝干,起到了关键的连接作用。在上海,数字人民币主要处理境内的人民币资金拆借和结售汇;一旦资金跨境,它会通过央行接口批量转换成CNHC,再进入海外市场。

这种中央控制的设计既保障了监管的有效性,也提供了灵活的资金流动渠道。通过这种「冷暖交换阀」,央行能够对境内外资金流动进行有效监管,同时给出足够的自由度支持跨境支付。

3.香港CNHC:面朝全球的绿色枝叶

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作为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其作用就像是这棵植物的枝干和绿叶,面向全球市场。CNHC除了作为人民币计价资产的链上共识「票据」,还被设计成适合跨境支付的小额支付工具,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通。香港金管局的要求非常严格,确保每个CNHC都能1:1锚定人民币现金或高流动性票据,并允许多链发行。

香港的CNHC不仅能够服务国际贸易、资本流动,还能够在绿电算力资产、能源矿产资源、港股代币化清算等人民币计价资产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市场研究表明,如果CNHC能实现4倍加杠杆,足以支撑40万亿人民币的年贸易清算量。这使得人民币在东亚、中亚、中东走廊和全球贸易中,逐渐与美元稳定币同场竞技。

如何让根系为CNHC叶片提供养分

整个资金流动的过程像是一个精密的生态系统,确保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动性和可操作性。以下是推演的人民币资金流转过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1)FT账户和电子围栏链:在上海自贸区,人民币先通过FT账户转化为可出海的数字人民币,并加以监管。

(2)央行跨境四通阀:央行通过「冷暖交换阀」进行身份和贸易真实性的校验,确保合规性。

(3)沪港双域桥:资金从上海的数字人民币批量进入香港托管行的储备池,转化为香港的CNHC。

(4)多链同步铸币:CNHC根据储备余额,由持牌的香港稳定币发行人在多个区块链平台上同步发行,涵盖以太坊、Solana、BNB链等。

(5)反向赎回:通过香港的清结算行(中银香港)或做市商,用户可通过四通阀将CNHC兑换为数字人民币并返回国内进行使用。

这一整套流程像是金融市场的「三防隧道」,既防止资本外流,也确保贸易合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来说,这个过程几乎是「飞速通关」。

双轨监管技术体系

为确保「双轨模式」下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的安全与合规,上海与香港的监管机构可以分别构建严密、高效的监管技术体系:

上海端,以「FT账户」和「电子围栏」技术为核心,通过建立专门的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实现资金在账户内闭环流动、精准监测,配合央行与商业银行协同的资金进出管理,确保每笔资金的跨境流动都基于真实贸易背景。同时,利用电子围栏技术实现资金用途的精准管控与定位追踪,确保资金只用于合规的跨境贸易支付。央行在上海的跨境四通阀设置跨境资金「身份验证与真实性审核」接口,对数字人民币跨境批量转换成CNHC前进行逐笔真实性、合规性审核,运用链上链下数据融合技术,通过AI与大数据分析进行动态实时风险监测,防范洗钱和资本外逃风险。

香港端,在《稳定币条例》基础上,香港金管局要求稳定币发行商建立严格的「储备资产托管与透明度机制」,通过指定本地托管银行(如中银香港)对CNHC储备资产进行隔离托管与定期审计,运用区块链上的「资产实时透明度证明」(Proof of Reserve)技术,实现链上储备余额与链下托管资金的实时对账与同步更新。此外,CNHC的多链发行过程,依托分布式账本的不可篡改性和链上追踪技术,通过链上智能合约实现每笔跨链资产的实时登记、追踪和交易历史的永久可查性,确保资金流动过程完全透明化、可监管。

通过上述一整套监管技术手段,上海与香港可以构筑起严密的跨境资金监管体系。资金在链上每一次流动都能被精准监测、追溯到最初源头,既防止了资金非法外流,又保障了跨境支付的高效运行与资金安全。这种双域联动的监管技术创新,为未来人民币国际化与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全球流通提供了坚实的监管基础和技术支撑。

双轨制的意义、风险和挑战

「数字人民币+人民币稳定币」的双轨模式,并不是简单地一分为二,而是一种兼顾效率与安全、央行监管与市场活力的平衡设计。从支付效率看,单靠央行主导的数字人民币体系,虽然稳健合规,但因为运行在许可链上,跨链能力有限,很难覆盖全球7×24小时的实时跨境交易需求。而如果完全依赖市场化的离岸人民币稳定币CNHC,又容易面临储备资产波动、风控失效等系统性风险,一旦脱锚,可能引发信心危机。

双轨制正是为了解决这一「两难」:数字人民币像主干道,负责保障主权、身份合规和资金流动的正本清源;CNHC像辅路和支线,快速灵活、低成本地延伸到全球每一个有人民币需求的角落。

正如国际清算银行(BIS)所强调的那样:央行是主根,私营机构是分支,双轨制的关键在于央行掌握根本控制权,同时释放市场力量去延展边界。

当然,这种架构也并非没有挑战。例如,如果香港利率大幅波动、储备资产收益跟不上,CNHC可能被集中抛售,带来脱锚风险;而在其他地区政策尚不明朗的情况下,链条延伸可能中断,影响贸易闭环;此外,一旦央行主导的跨境系统出现技术故障,双轨之间的桥梁也可能失效。因此,双轨制的未来既充满想象空间,也需要制度、技术与全球协调的多重护航。

综上所述,「数字人民币与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双轨模式体现了金融科技与政策监管之间的精妙平衡。上海作为人民币在岸生态系统的根系,和香港作为面向全球的离岸人民币金融枢纽,正在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离岸人民币稳定币(CNHC)逐步走向全球舞台。尽管这一过程伴随技术、政策与市场风险,但在明确监管、有效风控和技术创新的协同作用下,人民币双轨模式预计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极具竞争力的创新范式。展望未来,随着更多全球地区的政策协同与技术完善,更多的全球资产以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计价,人民币有望在全球数字经济浪潮中占据更加主动和关键的地位。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OKX:注册即返20%,全网最高返佣,不薅白不薅!
广告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