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 2025 年下半年,Web3 与传统金融正在加速融合。一场围绕「美股上链」的叙事迅速成型。从 CEX、券商、支付基础设施到 RWA 专用链,多个关键参与者入场,这不仅是资产 token 化的延续,更是全球资本市场底层架构的重塑。

📈 一场链上美股的集体行动
1. Kraken / Bybit/Gate + xStocks
xStocks 将超 50 支美股(如苹果、特斯拉)托管,并 1:1 铸造成 Solana 上的 token。
用户可用稳定币直接在 Bybit / Kraken/ Gate 等交易所购买,包括在 AiCoin 等支持 xStocks 交易的平台上,实现无国界、全天候的资产配置。
2. Robinhood 的链上转型
已在 Arbitrum 链上部署 200+ 支股票和 ETF,包括 SpaceX、OpenAI 等 Pre-IPO 资产。
正开发自有 L2 公链,定位为股票、债券、ETF 的交易主场,力图定义股票 token 的发行标准。
Bitstamp 负责订单撮合,提供 24/7 现货+永续交易服务,尤其面向欧洲市场。
3. Stripe 的稳定币和身份布局
收购 Bridge(稳定币 ↔ 法币转换)与 Privy(Web3 身份与自托管钱包解决方案)。
致力于降低商户和用户进入链上金融的门槛,成为 RWA 生态的重要支付桥梁。
4. Plume 与 RWA 专用链项目
Plume 正构建保险、债券、房地产等 RWA 的发行与组合基础设施。
Robinhood Chain 等“券商自建链”将与 RWA 项目产生直接生态竞争。
✳️ 美股走向 Crypto 的动因
1.美元金融基础设施效率不足
法币入金流程复杂,尤其对非美用户。
美股仅限工作日交易,全球流动性有限。
Crypto 提供 24/7 无边界交易、极低成本、高度可编程的交易框架。
2.稳定币 = 新美元,钱包 = 新券商
用户用稳定币就能配置美股资产,绕开银行系统。
钱包承担身份、投资、支付功能,一站式管理链上资产。
3.链上急需锚定资产
美股 token 是最有流动性、最易监管、最具认知度的 RWA 类型。
比房地产、票据等 RWA 更具作为“DeFi 抵押品”的天然优势。
🔍 美股 Token 化 与 RWA 的关系
作用 | 说明 |
---|---|
信任锚定资产 | 美股具备最高级别的全球认可度,降低 RWA 用户教育与信任成本 |
流动性种子资产 | AAPL、TSLA token 可参与借贷、结构化产品、做抵押,远胜低流动资产 |
合规桥梁 | 有现成的信托架构(如 xStocks 模式),更容易获得监管支持 |
⚖️ 平台方与 Crypto 用户的影响分析
对平台方(Robinhood、xStocks、CEX)
优势 | 劣势 |
---|---|
强用户留存 + 多元资产组合 | 托管机制需 1:1 真实对应,存在影子资产风险 |
多元营收模型 | 政策灰区大,未来合规成本不可忽视 |
卡位链上证券标准与 RWA 场景 | 系统对接链下市场复杂,开发和维护成本高 |
对用户(Crypto 投资者)
收益 | 风险 |
---|---|
无需开户即可投资美股,资产多样化 | 资产假锚定或脱锚风险,可能存在 FTX 式隐患 |
参与链上美股 + DeFi 组合玩法 | 某些地区监管明确禁止此类证券代币交易 |
全天候交易,流动性强 | 缺乏做市时,定价可能严重偏离真实市场 |
🧩 Robinhood 与 xStocks 的生态之争
项目方 | 定位 | 技术路径 | 优势 | 挑战 |
---|---|---|---|---|
xStocks | 股票 token 发行平台 | Solana | 合规托管架构完善,多家 CEX 合作 | 非闭环生态,易被替代 |
Robinhood | 券商 + 公链发行者 | 自建 L2 + Arbitrum | 有用户体系、撮合、发行完整闭环 | 合规和技术难度极高 |
Stripe | 钱包 + 支付入口 | 多链集成 | 拥有法币桥、用户基础 | 缺乏交易场景 |
Plume | RWA 模块化平台 | 独立链 / 模块组合 | 可集成性高 | 用户入口与流动性不足 |

🌍 新叙事窗口与周期机会
链上资产组合将从 meme → 实体现金流进化,吸引长期资金。
链上发行(如“合法化 ICO”)将可能成为主流,项目方募资与股票同时链上流通。
投资逻辑将从叙事炒作 → 收益锚定、分红逻辑 转变。
🔥 美元 vs Crypto 的当下关系
维度 | 当前表现 |
---|---|
美元流通场景 | 稳定币交易量爆发,Crypto 钱包成为美元“全球入口” |
美元发行通道 | Circle、Tether、Stripe、Base 等构建“非官方美联储”体系 |
监管视角 | 区分监管:DeFi、匿名币收紧,RWA 和稳定币倾向包容或引导 |
关系属性 | Crypto 是美元在链上的全球代理网络,不是对手,而是下层基础设施扩展 |

🔮 未来趋势:Token 化证券能否真正落地?
代币化证券(Tokenized Securities)当前虽炙手可热,但其未来真正能否合规落地,仍取决于两大关键因素:政策释放的确定性与市场机制的持续优化。
🏛️ 监管变量正在重构行业预期
过去几年,监管始终是加密世界与传统证券融合的最大阻力,但这道墙正在松动。美国的政策风向是观察重点之一。假设特朗普在未来选举中重新执政,新一届政府有望带来更加宽松和务实的加密政策。目前已有诸多迹象表明监管氛围趋于缓和:
SEC 撤回对 Coinbase、Kraken 等主流交易平台的部分诉讼;
设立数字资产专项监管工作组,着手重塑行业合规路径;
稳定币立法取得重大突破,为链上美元注入合规基础;
多位 SEC 高层表态“代币化金融工具并不天然属于证券”。
与此同时,欧洲的 MiCA 法规、日本、新加坡的数字证券监管体系也趋于成型。像瑞士的 DLT 法案、MAS 授权的 RMO 牌照,都为平台如 Backed 提供了合法合规的运营土壤。这意味着全球主流司法管辖区正向代币证券释放“合规试点”信号。
🧠 技术与市场的演进:从“概念产品”走向“实际体验”
与上一轮周期相比,这轮代币化证券项目的产品设计显著进步。它们更加注重底层资产的真实性和链上可验证性。例如:
Backed、Swarm 均提供每月储备报告;
Chainlink 等预言机实时同步代币与对应资产的价格;
Robinhood、Bybit 等将代币美股直接嵌入原有交易平台,提升交互体验。
再加上 T+0 结算、碎股购买、全天候交易等新机制,让用户在类似 AiCoin 的平台上,也能低门槛、无中介地配置苹果、英伟达、微软等美股资产——交易体验甚至优于传统券商。
❗ 三大核心挑战:从流动性、法规到产品匹配
尽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但代币化证券想要真正走入主流,仍需解决以下三大难题:
流动性瓶颈
多数代币股票仍局限于平台内交易(如 xStocks),缺乏跨平台流通和套利通道,导致价格发现效率低下。做市商的参与仍然有限,尤其是在无法对冲风险、缺乏链上结算机制的情况下。法律定义不清
在美国,“代币是否等于证券”仍处模糊地带。无执照平台若将美股代币化服务面向美国散户,将面临严峻法律挑战。而在中国等监管严格地区,则需格外注意是否触及“非法证券中介”边界。用户心智与金融文化差异
对于以高波动为常态的加密用户而言,美股的收益波动相对平缓;要说服他们将部分资产配置到稳定回报的代币股票,需更具金融教育和收益场景设计。
🛠️ 可能的解法与创新路径
若行业要突破当前瓶颈,可能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创新:
通过权益拆分或链上 DAO 共持股机制,创造新的代币化股东体验;
引入链上 AMM + 订单簿融合模型,解决部分流动性问题;
推动“代币证券”统一监管标准出台,提升法律确定性;
降低 KYC 门槛,提升加密用户的接入便捷度(如利用链上信用积分替代传统身份审核);
建立稳定的资产桥梁,例如 AiCoin 正在打通 xStocks 美股与原生加密资产的双向配置能力,降低散户用户跨境交易门槛。
📌 下一步,将由谁率先打破平衡?
谁能率先打通「传统资产的链上发行 → 流动性提升 → 合规套利」的全流程,谁就将定义新一代资本市场的底层结构。这场比赛仍在早期阶段,但方向已经明确:
RWA 是资产层面的引擎;
稳定币是交易的“高速公路”;
合规平台如 AiCoin、Bybit、Robinhood 等,则是流量与交易效率的入口。
如果这一体系最终成熟,代币化美股不仅会成为 RWA 赛道的锚点,还将让资本市场的“链上迁移”不再只是叙事,而成为真正的现实。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