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论币:亏过500万后,才看清的致命陷阱

CN
9小时前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大家好,我是林超,全球金融市场观察者,专注加密货币市场分析,为大家带来最有深度的交易资讯解析及技术教学。


最近行情无聊且反复,偶尔带用户做做短线单。林超总结发现,很多粉丝作为新手往往对这种时期的波段盈利很感兴趣。但这种盯盘消耗的精力对比获得的收益,对本人来说并不算划算。所以林超劝大家在这种时期可以交易,但不可频繁交易,新手往往更偏向追求感官上的刺激,但想长期盈利,就需要克服。


交易和德州扑克一样,都是在追求长期胜率最大化的“最优解”,而非某把梭哈过后的快感。但两者的关键区别在于:德州有公共牌和有限的概率空间,每一步背后都可以推导出数学期望,并用GTO等模型进行近似最优计算。而交易没有“明牌”,所谓的概率优势,只能靠大量长期的数据积累和盘感训练一点点摸索出来。今天林超总结了海龟交易法的要点,给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帮大家在交易过程中正视自己的心态。


亏钱时死扛,就是舍不得止损。 好多人心里想:“我宁愿不赚钱,也绝不止损出场!” 期货因为有杠杆、波动大,大家相对容易认清楚止损的必要性。但股票、币圈里,不愿意止损的人海了去了。为啥?他们总抱着“牛市总会涨回来”的念头,这成了他们死扛的最好借口。但真正的交易一定是需要止损的,且越果断越好。

被“沉没成本”套牢。 因为讨厌亏钱,就引出了对“沉没成本”的错误态度。沉没成本就是已经花出去、拿不回来的钱。经济学家薛兆丰说得很明白:“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但大多数人心里过不去这个坎儿。比如书里那个例子:公司花1亿美金搞了个项目,结果发现一个更好的技术。按理说,应该果断放弃旧项目搞新的,着眼未来。可公司一想,那1亿不就白扔了?结果可能硬着头皮继续搞旧项目,这就是被沉没成本坑了。交易里也一样,很多人死扛一只亏损的币,除了怕亏钱,心里还想:“要是现在卖了,之前的亏不就白亏了?” 于是死守等回本,完全不管别的币涨得多好。这就跟那公司一样,因为过去的投入,错过了更好的机会。而且,亏得越多,越难放手,这就是为啥有人可以一直把币拿到归零都不愿意割的原因。很多人最后关软件卸载APP,就是因为“都亏这么多了,止损不就全没了?” 可实际上呢?后面行情怎么走,跟你亏了多少、投入了多少,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林超提示大家,该止损就止损,该让利润回吐就回吐,别老盯着那些沉没的成本不放。


有点盈利就慌,急着落袋为安。 书里管这叫“处置效应”。林超觉得这主要是因为怕亏钱和怕不确定性。账户一有浮盈,人就开始焦虑:这利润稳不稳?会不会又跌回去?这种不确定性让人浑身难受,特别想赶紧平仓锁定利润。尤其是浮盈开始上下波动的时候,平仓的冲动最强烈。但交易恰恰需要你拥抱这种不确定性。想抓住大趋势行情,就必须在有浮盈的时候扛得住波动。只有这样,才有机会拉大你的“盈亏比”(赚的时候多赚,亏的时候少亏),实现交易系统长期盈利的目标。“见好就收”的想法,注定拿不住趋势行情。

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结果偏好)。 很多人判断交易好坏,只看最后是赚了还是赔了。赚了就觉得对,亏了就觉得错,完全不管背后的逻辑合不合理。职业交易员恰恰相反,他们更看重交易逻辑。逻辑对了,哪怕单笔亏了,也是对的交易;逻辑错了,就算这笔赚了,也是错的交易。比如“死扛”:很多人扛着扛着还真扛回来了。结果偏好下,他就觉得这方法对,结果某天遇到一波扛不回来的行情,直接爆仓。还有很多人靠运气短期赚了钱,结果偏好强化了他错误的行为模式,最终走向失败。交易这行,吹牛为啥有市场?就是因为大家普遍觉得“赚钱的就是牛人,谁赚得多谁是大神”。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杠杆的市场里,单次甚至短期结果偶然性非常大,而稳定的交易逻辑才是长期制胜的关键。看结果不如看逻辑。


太看重最近的事(近期偏好)。 很多人用一套方法,只要最近连着亏几笔,立马就说“市场变了”或者“方法失效了”。比如海龟交易法则本身,很多人试过,但只要遇到连续亏损期,就说“这方法知道的人太多,早失效了”。可实际上,真正能用好这套方法的人少之又少,极少数是因为真懂其逻辑,大多数人则是因为不理解,一亏就改,被“近期偏好”牵着鼻子走。他们不知道,任何交易方法都不可能一直赚钱,都有它的“不利期”。想成功,必须拉长时间,从逻辑和系统整体表现来看问题。那种“最近谁赚得多谁就厉害,以前牛但近期亏的就不行”的想法,是典型的外行思维。交易明星常有,寿星罕见,可惜很多人不明白这点。

跟风从众(潮流效应/羊群效应)。 这个简单,就是别人信啥,自己就跟着信啥。比如,很多人都说“海龟交易法则早失效了”。他们真的验证过吗?没有,就因为大家都这么说。在交易里,独立思考、有洞察力特别重要,能帮你避开这种盲目跟风。所以林超再次强调,每个人都要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这是一定是最核心的。


被“锚点”定住了(锚定效应)。 这是个心理学名词,意思是人做判断时,容易受第一印象或最初信息的影响,像船被锚定住一样。这在交易出场时特别明显。为啥行情下跌亏损时很多人不动,等反弹回成本价附近就急着跑?除了怕亏钱、怕不确定,还有个原因就是“锚定效应”。有的用户,从5万赚到上千万,最后又跌回3万。为啥不在回撤到一定程度时收手?第一,她能赚那么多,很可能就是靠死扛回撤(这本身风险巨大)。第二,在回撤过程中,她想:“我账户曾经到过那么高,现在平仓,岂不是把到手的利润又丢了?” 她把那个曾经的高点当成了心理“锚点”。账户一路下跌,她一路被这个锚点锁住,一路不甘心,最后怎么上去怎么下来。这在交易里太常见了。解决办法就是设置合理的出场规则(比如动态跟踪止损),明白回撤是抓趋势必然付出的代价,坦然接受一定程度的利润回吐。不承担回撤,怎么拿得住对的方向?


林超总结

本人对行情其实是没什么情绪的:不特别乐观,也不太悲观,更不会去赌暴跌或暴涨。我关心的只有三件事:在哪些位置赔率够高、能不能打得下去、风险是否可控。市场要是给面子,那就多赚一点;不给面子,少亏或不亏就是胜利。没机会就老实等,等“能不亏的机会”。 所以林超再次强调,短线操作可以有,但不可以频繁。

结合到现在的行情看,比特币触发4小时超买,同时价格结构压力位。处理仓位有两个逻辑。第一种,是最稳健的做法—先止盈一部分多头仓位,然后把止损线上调到EMA20/50。如果后续价格跌破EMA20/50,就全部被动平仓,保住已有利润。第二种做法,是直接把多单全平,然后择机切换到做空,搏一次超买+前高压力下的回落。这两套方案没有绝对的对错,选择哪种完全取决于你的交易基本功和操作风格。突破以后再说突破的事,没突破就当没突破处理,先把该赚的钱赚了。


SOL目前的走势来看,不仅无聊,而且矛盾。 从日线均线看,价格还在 EMA200 下方,偏空;但从形态上看,又像是潜在的头肩底。最烦的就是这种走势,现在看不清,一旦走出来又回头一看—好像一切都很明显。这种行情,选择只有两个:分时窗口找高赔率的短线机会,或者彻底不碰,直到出现清晰结构。

投资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选择好的标的,更在于何时买入和卖出。保住本金做好资产配置,才能在投资的海洋中稳健前行。人生在世如长河入海,决定胜负的,从来都不是一关一隘的得失和一时一地的亏盈,而是百川聚来的泓沛!

全球市场瞬息万变,世界是一个整体,关注林超,带你拥有全球顶级金融视野

实时咨询,欢迎关注公众号:林超论币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Bybit: $50注册体验金,$30,000储值体验金
广告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