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的sol
看不懂的sol|2025年07月11日 03:15
反洗钱新规来了!8月1日起,现金买黄金超10万元需上报! 实物黄金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既是天然的货币,又具备良好的流动性与匿名性,现在就是想针对匿名性围追堵截。 实物黄金的流动性自不必说,以很小的体积就可以轻易实现较大额度的交易和互换。 实物黄金的匿名性其实也容易理解,因为实物黄金不像实物纸币那样有冠号,也不像线上交易能够留下痕迹,并且黄金还可以随时被分割或重新熔铸,所以一件实物黄金在被交易之后,其实是很难被追溯的,更是根本没有办法锁定它的下一次交易。 所以我们看到这个新规所规定的内容,其实还附加了“现金”条件,是“现金买黄金超过10万元需上报”,关键在于,基于法定货币的交易是可被追溯的。 所以这次的新规其实并不是孤立举措,而是系统性收网的一环。 实际上随着近年来以反诈为名义的各类措施不断加强,法定货币交易的可追溯性已经越来越强了。首先是取得实物货币的操作难度已经较大,仅仅是“大额取现预约登记”和“设置ATM取现上限”就已经能够极大程度地限制取现行为,那么对余下更少的取现行为进行识别的难度就大大下降。针对非柜面转账的限额,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就不展开了。 绝大部分交易行为毕竟还是通过法定货币实现,而以法定货币计的黄金价格都处于随时变动中,所以就更难以另外找出一个一般等价物进行黄金交易。针对法定货币监管的大网已经建立起来,条件已经成熟,所以现在才能够发布针对实物黄金匿名性的黄金交易新规。 换言之,管住了法定货币,其实就是管住了黄金的匿名性。 在世界范围内,针对贵金属交易的监管程度愈加严格是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而且国内像深圳这样的黄金交易集散中心从去年以来就开始加强了对黄金交易的监管,要求达到一定额度就实名登记,现在的新规并非完全的新事物,只是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实名登记的监管。 新规提到,加强对黄金交易的监管是为了反洗钱。其实,洗钱并不一定刚需“一般等价物”的属性,像艺术品、奢侈品、古玩这样非常明显的“非标品”就常常被用于洗钱犯罪。 当然我们这里并不是在否认一些犯罪分子确实在利用实物黄金的匿名性进行洗钱,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实物黄金的匿名性实际上还可以被用于逃税,而且这部分需求刚需“一般等价物”,不可能转向非标品——这其实也是加强黄金交易监管没有明说的另一层用意。 因此,针对实物黄金的匿名性的需求只会被新规压制,而不会就此消失。所以在新规完全落地前,会有一波抢跑的购入需求,这些购入行为关联的卖出行为还会形成一个相对短的长尾效应;而在长期,有什么样的替代品,既能够有(相对的)匿名性,又能够有货币属性,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呢?
+4
曾提及
分享至:

脉络

热门快讯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