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的sol
看不懂的sol|2025年05月14日 06:48
你的真懂什么是锚定效应吗? 99%交易者亏钱都踩过的坑 庄家又是如何通过锚定效应进行收割的? 什么锚定效应?源自行为金融学领域,是一种认知偏误。 简单来说,我们决策时易受第一印象影响 将首次接触的数值当作基准, 例如投资者 A 在10万时入场 当BTC跌到8.5万,他大概率会觉得非常便宜。 而投资者B,在65000的时候入场 涨到85000点时,他大概率会觉得非常贵 这都是因为投资者难免会和最开始接触市场时候的价位对比。 A跌到85000的时候,一看,跌了15%,够便宜了吧 B涨到85000的时候,一看,涨了30%,太贵了吧 事实上,85000到底贵不贵,和价格入市没有关系。 因为入市点而对市场的贵或便宜产生判断就是典型的锚定效应。 最开始的10万点或6.5万点成为一个锚 而我们围绕这个锚来形成我们的观点 这是新手交易非常容易犯的错误。 02、庄家如何制作“锚定效应”收割 在投资市场中,锚定效应常常左右投资者的决策,导致非理性操作,也成为庄家常见是手段。 比如在牛市行情里,当某山寨币价格处于100美元时,不少投资者舍不得卖出手中的山寨币。 这是因为此前价格曾触及150 美元,他们不甘心,一心想着等价格再次涨到150美元时再出手,结果却再也等不到那个价位。 后续价格下跌,80美元时,投资者被之前的100美元锚定; 跌到50 美元,又被80 美元锚住; 就这样,山寨币 一路下跌,投资者一路被锚定,陷入不甘心的循环。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山寨币连续暴跌时,投资者往往不知所措,丧失操作能力; 而当价格开始反弹,达到之前锚定的位置时,投资者才如梦初醒,纷纷选择抛售。​ 再看另一种情况,当 BTC 价格从 60000 美元一路飙升至 800000 美元时,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觉得价格太高,不敢买入。 可当 BTC 继续疯涨到 100000美元,随后又回落到 80000 美元时,不少人却争相入场 “捡便宜”。 这种因近期价格信号影响判断的现象,在 BTC 投资中十分普遍。 无论是 “熊市思维”“牛市思维”,还是对 BTC 价格点位的预测、追涨杀跌等行为,本质上都受思维锚定的影响。 而庄家也是利用了大家这一锚定心里,进行轮番收割。 回顾自己的 BTC 投资历程,相信不少投资者都曾陷入这样的思维陷阱! 03、如何克服“锚定效应”? 其实很简单,就是你需要一个真正的锚 生活略有不同。币圈市场充满不确定性,未来走势难以预测。但核心原则相通,即要确定好属于自己的投资体系之 “锚”!​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投资理念,一旦形成固定的思维范式,便很难接纳其他模式,这就导致思维或多或少被 “锚定”。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在手握锤子的人的眼里,每个问题都像钉子。” 无论是基于基本面的价值投资,还是跟随市场趋势的投机策略,拥有一套成熟的交易体系作为投资之 “锚”,才能在充斥着各类噪音的币圈市场中保持独立判断,不随波逐流。 投资者需要做的,是在自己设定的 “锚定” 框架内,从容不迫地执行投资策略,这与我们常提及的能力边界密切相关 。​ 以常见的定投策略为例,如果采用价值投资体系,那么在币圈投资中,你的 “锚” 应该是 —— 一种加密货币的内在价值! 同时,投资者应当避免以下四种潜意识中常用的错误 “锚”:​ 1、不以 当前价格 为 “锚” 衡量 内在价值中 2、不以 历史价格 为 “锚” 衡量 当下的投资价值​ 3、不以 初始买入价格 为 “锚” 衡量 投资盈亏​ 4、不以 价格波动幅度 为 “锚” 衡量 投资价值变化​ 那么,如何确定加密货币的内在价值?在币圈投资中,可借助多种分析工具和指标进行综合估值。 例如,对于公链类主流币,可以通过评估其网络吞吐量、生态项目数量、开发者活跃度等指标;对于应用型代币,可分析其实际应用场景的落地情况、用户增长数据、市场需求等维度。 通过严谨、系统的估值分析,才能找到价值投资者真正的 “锚”。只有拥有这个 “锚”,才能在币圈市场的剧烈波动中保持冷静,坚定持有,甚至安然度过加密货币市场的寒冬。​ 所以总结一下 克服锚定效应的最重要做法就是自己找到锚 有了真锚,自然就不会受到假锚影响 而真锚需要深入的研究 以价格为基准做决策,基本都有陷入锚定效应之嫌。
+5
曾提及
分享至:

脉络

热门快讯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