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做空一个时代。

CN
6年前

做空一个时代




好比现在很流行的用区块链和互联网来作对比一样,在过去的地缘政治著作中,人们往往用卡特时代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和尼克松时代的国务卿基辛格来作比较,认为他们都是国际地缘政治领域的“大作手”。但其实两个人应该是既生瑜,何生亮的关系。命运的吊诡之处在于,两个不世出的天才都是在1938年离开了时局动荡的欧洲旧大陆,到遥远的美利坚追寻美国梦。同样在哈佛拿到了博士学位之后,又同样走上仕途,甚至同样出任过国家安全顾问的要职,最终都成为了美国最重要的国家政治战略家。两个人虽然分属不同的党派,但均对“政治正确”不屑一顾,秉持绝对的实用主义外交战略。


布热津斯基是波兰人,1928年出生于华沙。虽然很早就移民到了美国,但直到晚年仍保持着较浓的波兰口音。与基辛格不同的是,他由于早年性情率直,虽然在哈佛取得了学位,却一直未能获得教职,最终只能前往哥伦比亚大学另谋高就。在政治上,他也说不上一帆风顺。1968年的选战中,尼克松以微弱优势战胜了民主党的汉佛莱。彼时站在尼克松身后的战略家是基辛格,而在汉佛莱身后的大作手就是布热津斯基。直到1977年卡特总统入主白宫,他才真正得到了一展才华的机会。卡特总统亲切的叫他Zbig。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所谓的改革与新思维的破产,将国家引入了混乱的深渊,形势所迫他只能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就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这标志着苏联的正式解体。由于这一天是1991年12月26日,所以后人多把冷战胜利的首功记在里根政府的头上。实际上推动美国在冷战中由守转攻的却是卡特政府,而用今天流行的称谓来讲,其“操盘手”正是布热津斯基。面对苏联此前如日中天的势力和冷战中的攻势地位,前几任总统都采取了相对绥靖的策略,然而布氏随卡特入主白宫两个月之后就系统提出政府外交政策的核心:以所谓“人权”、“自由”等理念在意识形态领域全面瓦解苏联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合法性。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常常看到的所谓“公知”炒作“民主”,“公民权”等概念,实际上都是布氏在半个世纪之前玩剩下的。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突然遇到一个人类历史上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即在一个没有苏联的新世界中,怎样当好历史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霸主。太祖在《毛选》第一章第一节第一句就写道“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布热津斯基在他的《大棋局》中,也提出了一个目标(掌控欧亚大陆)、两类国家(地缘战略棋手国、地缘政治支轴国)、四个区域(中央区、西部区、南部区、东部区),和五大战略任务(其核心是长期维持美国的全球霸权)。在他来看,“存在即合理”,一个大国为维护自身利益,不论采用任何手段,和任何国家、势力或个人结盟,都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和台湾断交是可以接受的,和社会主义中国建交也是可以接受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买一本《大棋局》翻阅,感受一下大师的思想风采。


布热津斯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一贯主张联中抗苏。在基辛格看来,今天的俄罗斯仍然属于“强者”的范畴,应该用“权利平衡理论”来处理对苏关系。但在布热津斯基的眼中,苏联是不可调和的敌人,而俄罗斯只能被纳入“弱者”的行列,不能够享受和“中美国”平起平坐的待遇。在大棋局中,作为世界最大强国的美国要想长久维持“全球稳定基石”地位,就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战略布局和外交格局,前者意味着战略重心不能轻易从欧洲转移,后者则意味着不要轻易和利益攸关、实力已较为强大的国家搞坏关系。


美国经济学家弗雷德博格斯腾2008年在《平等的伙伴关系》中甚至提出了G2的概念,他认为中国将成为经济超级大国,美国应该成全中国,使其成为国际经济秩序的共同管理者,这一概念其实和现在所提的新型大国关系有诸多相同之处。布热津斯基后来也为这一理念强力背书。2016年6月,中国外长王毅在访美期间还曾在华盛顿与布热津斯基会见,王毅赞赏布热津斯基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所作积极贡献,表示中方愿与美方一道,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2017年5月27日,星落五丈原。地缘政治大作手布热津斯基逝世,享年89岁。



1


每一部战争片都必须要回答观众一个问题,即“为何而战”。同样我们all in区块链也好,梭哈币圈也好,也需要回答自己一个问题,即从一个较长的时间维度上看为什么我们一定要all in 在这个机会上。当然也可以换一个提法,从历史或者宏观周期的角度,我们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上。


前两天李笑来老湿在朋友圈里给出了韭菜的定义-“不合格投资者,即不能或者无能力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然而实际上大多数人并不是不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仅仅是习惯性的高估一项技术的短期影响,而低估其长期影响,同时也没有一个分析框架来对事物进行宏观或微观的判断,所以只能追逐眼前的利益,随波逐流。这一次,我们主要从政治周期和经济周期的角度聊聊我对区块链这个投资机会的一些看法。



这两周朋友圈里刷屏的内容主要是世界杯,6月15号开打的贸易战在大众的视野中转瞬即逝,在币圈的热度还不如刷平台币。但实际上贸易战有可能是美中两国新一轮政治周期的标志性事件。好在这一轮的博弈中,中国的精英已经认识到了贸易战或者其它经济手段的背后政治意味,也有很多专家学者撰文分析。很多研究机构、智库甚至较为系统研究并持续跟踪美国经济社会发展背景、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抬头背后的经济社会基础、特朗普新政主张及进展等,并推出了系列的跟踪分析研报。对此我们就不再赘述了,还是主要聊一聊我们对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时代政治周期的理解。





大棋局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地缘学说先驱麦金德的“腹心”理论以及 19世纪英国提出的权力平衡和分而治之的政治学说。布热津斯基在此基础之上,将世界分为四大区域,意图阻止五个主要玩家(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印度)之间任何可能的联合,尽量控制地缘枢纽国家,并且阻止五大玩家与其他枢纽国家的联盟。最终战略目标就是通过主导亚欧大陆,进而主导非洲和世界。


不能不说布热津斯基这一构想绝对是跨越了时空的神来之笔。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复盘一下这个地缘政治战略的实施情况,可以看到除了一些局部略有差异之外,基本上全球地缘政治的走向都在这个大的框架之内,除了中国。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最多的经济成果,同时通过与俄罗斯的实质性联盟和第一岛链的扩张在东西两线都获得了最大的战略空间。无论从经济上还是地缘政治上中国都是最大的获益国,也是大棋局中最大的变数。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果以60年一甲子作为一个大的政治周期,前三十年可以看作是以布氏大棋局为框架的中美绥靖周期,后三十年则可以看做是大棋局框架崩溃中的中美对抗周期。在前三十年中,美国的政治精英们一直抱有一种期望,认为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水平的提高,将会极大的影响中国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他们相信中国的政治将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变得更加的民主化,意识形态也会逐步向美国靠拢,同时也将积极的接受美国输出的各种价值观,此其一。另外他们还相信,中国将会遵循从二战结束到共产国际解体这期间由美国和盟国所建立的国际架构和规则,逐步成为其中的一分子,并在其中扮演一个全球性经济大国的角色,而不是一个政治超级大国,更不会成为美国全球霸权的挑战者,此其二 。


所以在绥靖周期内,美国的政治精英容许中国加入WTO,并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来迅速发展自己的产业体系。另外,《大棋局》中还有一个比较宿命的隐含前提,即美国作为远离大陆的国家,是无法永远维持其全球霸权的,只能管理其衰落的过程,以尽可能延长其霸权地位,这也是绥靖周期中的政治主线。


如果说卡特总统身后的操盘手是布热津斯基,那么特朗普总统身后的操盘手就是极右的斯蒂夫.班农。《时代》周刊曾称其为“伟大的操弄者”。班农认为中国摘走了自由市场的花朵,留下了一个衰落的美国。更重要的是美国精英的绥靖,并没有使中国走向他们希望的意识形态方向,这令他们感到异常失望。从近期的贸易战局势我们可以看到,班农的被解雇其实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特朗普在竞选时的口号“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就代表着美国政治周期切换的共识。“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质上是同一个语境,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这句话。


第一个层面是当前的共识已经不是管理和延缓霸权衰落的过程,而是让美国再次复兴并重振霸权,这代表着大棋局框架下战略目标的根本性改变。第二个层面是在重振霸权的过程中,美国将完全以自身利益优先的原则,尽一切努力阻止任何挑战者的成功,特别是中国。这代表着绥靖周期到对抗周期的切换,以及防守转向进攻的切换。因此,贸易战升级并不奇怪,甚至未来出现更高烈度的对抗也不奇怪,我们如果还是以过去30年周期中双方分歧的性质和强度来进行未来中美对抗的预判,就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战略失误。




经济是金融的基础,而政治是经济的基础,这就是作为投资者要思考大环境和政治周期的原因。在这样的一个政治周期下我认为大多数人,特别是非专业的普通投资者(韭菜)在传统金融领域里的投资将会面临更多非市场因素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


2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万事万物都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周期。经济学对宏观周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欧洲。国内的投资界近年来对宏观周期的研究也是异常火爆,天王尼古拉斯金涛生前不显,死后却火遍了大江南北,还是因为他那篇科普性质的《人生发财靠康波》。结果是现在做投资的无论是搞什么标的,言必称康波,简直有一种把宏观周期波动当成K线图来看的倾向,仿佛掌握了经济周期就可以未卜先知,参透天机,从而实现财富自由。然而功利主义的只看“K线”,不去认识经济波动背后的实质推动力,无非也只是刻舟求剑罢了。




鉴于有部分读者可能对于康波理论不是特别熟悉,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其大致框架。类似“bussiness cycle”的主张在很多重要的经济学家著作中都提到过这个概念,比如在李嘉图、马歇尔、庞巴维克跟马克思等人的著作中都有。在天王的框架中,一个完整的康波包含了数个朱格拉周期(短周期)、基钦周期(中周期)和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

 

首先是3,4年的短期波动,因经济学家joseph kitchin最先发现该周期,称之为“基钦周期”。该周期是由于商业存货的变化而造成的。厂商为使存货的增长超前于销售的增长,将扩张存货1,2年。但是当销售增长缓慢时,存货将在仓库中囤积。因而,厂商将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削减产量以减少存货积压。当存货最终恢复到更适当的水平时,销售额回升,厂商将再次寻求扩张存货。

 

中周期则关系到厂商投资于新厂房和设备的变化。该周期持续8-11年,clement jugtar首先发现了该周期,称之为“朱格拉周期”。由于厂商希望扩张自己的固定资产并使其现代化,扩张将持续4--5年。但是当厂商已经扩张和实现装备现代化后,将不再需要新的投资。因此接下来的4,5年中,在厂房与设备方面的支出将减少。经过这段时期,固定资产将损耗、过时,因此又会开启另一个4,5年的投资繁荣阶段。

 

最后是持续45-60年的长波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俄国经济学家nikolai kondratieff最初注意到该周期,但不能解释其成因。天王金涛认为康波的本质是商品价格的波动,而成因是人类欲望和预期的集体共振。但奥派大师熊彼得认为发明与创新才是长周期背后的驱动力。当然理论部分可以留给学者们作更多的探讨,我们重点还是按照天王的康波周期分析框架聊聊当前所处的阶段以及简单推演下一步可能的一些情况。


国内的长波复苏阶段:大致是在1980-1990这十年,我党在经济层面的改革解放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破除了很多禁锢和束缚。这时国外已经开始了互联网技术的革命,国内通过改革开放,逐步将这波红利引入到自己的经济体系中,为长波的复苏带来了根本的动能。这时候经济增长速度快,但通胀不高,实体行业开始起飞,柳传志,任正非,张瑞敏,潘宁这类实业家开始崛起的黄金年代。文化领域,那时候国内年轻人的偶像是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真是一个诗意的年代。





国内的长波繁荣阶段:大致是在1980-1990这十年,互联网技术革命的红利开始规模化的为经济繁荣提供持续的动力。中国开始启动投资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模式,同时货币开始高通胀化。城镇化的历史画卷终于展开,商品房出现之后作为非常重要的财富容器开始上涨。但这一阶段的楼市由于还处于非常早期,也没有和学区医疗等公共服务直接挂钩的概念,所以大多数人并没有应该到哪里去配置房产这样的概念。长波繁荣期会开始出现比较多的加杠杆的现象,有人开始贷款买房积累财富,但也有人看到了互联网技术革命的红利将进一步在国内释放,选择了在科技领域创业。马云,马化腾这样的大佬都是90年代开始创业。那时候外资企业开始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年轻人都觉得去外资企业工作是特别牛逼特别高大上的事。 




国内的长波泡沫期:大致是在2001-2010这十年。互联网技术革命对国内的扩散进入了纵深,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达到顶峰。经济高速增长,同时通货高速膨胀,泡沫期的特征是信贷繁荣,有些觉醒者开始疯狂的加杠杆。水库欧神就是2004年在天涯论坛发帖,开始了2N之路。重、化工业随着投资的拉动变得非常发达,甚至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苗头,但还远远未到泡沫破灭的时候。由于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大量的人口迁徙到一线城市及周边,一线城市的房价开始起飞但还未达到让人怀疑人生的地步。社会生活方面,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暴富,人们的道德水平开始堕落,拜金主义盛行。



国内的长波衰退期:大致是在2010-2019这十年。 泡沫期疯狂加杠杆者的财富爆发让民众震惊,无论是欧神还是许家印孙宏斌,都在这20年的功利主义时代中如鱼得水。但互联网技术革命带来的经济增长动能已经开始逐步耗尽,需求无法高速增长带了实体行业的产能过剩现象,很多实体行业都出现了行业性的整体衰退,然而政府的开闸放水、前五年的金融自由化浪潮、虚拟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住了实体行业的衰败。但经济已经明显的脱实向虚。所有人都在加杠杆购买资产,或参与资本市场的炒作,很少人意识到房间里的音乐已经慢慢放缓并即将停止。虚拟经济的炒作逐渐达到让人无法置信的程度,明星艺人小燕子,冯裤子等也开始疯狂的资本运作割韭菜。超级富豪意识到危险开始转移资产,眼看危机将至。作为一名党员,不得不说我党确实是每到危急关头都具备超强的自我净化能力,总是能够刮骨疗毒、凤凰涅槃。 而且每到关键时刻总是能够出现一个强势的领袖核心,英勇果决的凝聚共识,推动反腐和改革。从各个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民粹主义和强势政治明星的出现也是长波衰退期和萧条期一个常见的特征。





国内的长波萧条阶段:2019-20XX。长波萧条期的特征是总需求严重不足,分(pin)配(fu)机(cha)制(ju)由于长期的失衡会去到不得不变革的边缘,货(fang)币(shui)政策效果也不再明显。说白了就是老大说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阶段根据各国历史经验往往是强势政府出现,并且大刀阔斧的改革并清理落后的生产关系。 在泡沫期膨胀起来的人这时候往往由于路径依赖会看错趋势,成为被割韭菜的对象。从强力改革的逻辑来看,房产税大概率会在近几年出台。 


纯粹从宏观周期的角度来看,无论怎么推演下一步我们的选择其实都不多。经济一旦完全的脱实向虚,那就和很多传销币空气币一样,已经资金盘化了。这几天看到每一个平台币都在说下一步要做生态,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真正能够拯救一个资金盘的不是做生态,而是下一波牛市。熊市下的存量博弈是非常残酷的,只有冻结住流动性,宽进严出,维持住币价,盘子才有可能不崩。只要坚持到下一波牛市,大规模新韭菜进场,又是一条好汉。当然我们的经济还远远没到完全资金盘化的地步,虽说脱实向虚,毕竟底子还在。

 

目前我们流动性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处于美元的加息周期中,到处抽血,本身外部的流动性就是越来越紧张的,特朗普这时候还打响贸易战,这对我们出口的造血能力肯定是个很大的打击。美国人看我们目前的状况,认为可以把我们打爆仓,觉得我们要不就只能汇率来个大跌,人民币一次性贬值到位,要不就是房价来个大跌,资产价格崩盘。就像达里奥的去杠杆模型一样,僵尸企业该炸全部成片的炸,先来个彻底的出清。然而这一切都是理论上的。任何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危及稳定的操作,从来就不可能是我们执政的选项。我们实际看到的情况将是并且长期是去杠杆目标下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主要从以下两个层面来理解。


一是“分层次的”去杠杆。即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一边刚性兑付一边违约。本身过程中建立防火墙无疑是正确的,但从前边供给侧产能调整和近两年债券市场违约的案例来看,真正到了这时候最快被打爆的往往是民营企业。这些最有活力的市场主体退出之后,反而是僵尸国企和融资平台通过刚性兑付存活下来。二是为去杠杆设置“底线”,以货币政策为去杠杆兜底。即稍微有点系统性风险的苗头,马上货币政策出来托一把。现在很多媒体总是路径依赖,一看到动用货币工具马上大惊小怪以为又要大放水了,实际都只是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兜底的手段。大放水这种事短期之内是不要想了。

 

总结下来,历史总是循环往复的,八九十年代我们经历了一轮国退民进,在长波萧条期里我们会更多的经历国进民退,更多的看到市场化力量的消退,以及政府管控力量的加强。我们这一代人在改革开放之后长大,有可能并不那么好理解。那么可以参考目前对房地产市场的管控。


很多省会中心城市(例如我所在的西部中心城市成都)当前二手房成交量每天已经不足百套了,如果下一步去杠杆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兜底失效,完全有可能通过行政命令把流动性打到更低的程度。很多人空有上千万上亿的身家,却只是一个数字,永远无法套现,这就是对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的冻结。当然也不是永远这样, 熬到下一轮长波复苏期,全世界经济又起来的时候自然会再放开。很多人看水库论坛中了毒要去学欧神,实际上绝大多数现在跑去学他的人在这个过程中都会因为杠杆太高被打爆仓。


所以投资者在大的周期转换时最忌路径依赖和随波逐流,如果说过去十年二十年屌丝只需要狂加杠杆all in楼市就可以逆袭实现财富自由,那么未来十年如果仍然刻舟求剑就很有可能站错了方向被割了韭菜。



3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雷军就已经是互联网行业的大咖了,彼时马云马化腾都才刚刚开始创业。但到了2007年雷军卸任金山CEO之时,江湖地位却已经比两人差了很远。2010年,雷军在微博上公开分享了自己的“大反思”。这位曾经的IT劳模不无感慨的说道:一日梦醒才明白,要想大成,光靠勤奋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三年的长考,让他得出了“一定要顺势而为,不要做逆天的事情”这样的结论。当年他就创立了小米和顺为资本,all in 到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中。顺为顺为,顺势而为。



看清楚了目前我们所处的位置之后,正确的策略已经呼之欲出了,那就是“做空这个时代”,做多数字资产。技术上看做空一类资产的方式非常简单,无非就是将持有的该资产卖出,甚至放空单,或者买入对其有颠覆效应的替代性资产。因此从长期来看,普通人(韭菜)的最佳策略还是尽快的进入币圈,根据自己个性化的财务状况和投资偏好建立起自己的数字资产组合。趁熊市的机会改善资产配置,在下一轮大牛市来临之前尽量降低法币现金在自己资产中的比例,而提高token组合在自己资产中的占比。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现在不是熊市吗,好多项目即便是私募进去也会破发了,为什么不等到牛市的时候再来配置。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从较长的时间维度上看,目前还处于行业非常早期的阶段,后面还会经历数轮的爆发式增长,那么熊市就不是可怕的时期,反而是一个让我们得以用较高的安全边际配置优质token的机会。而且币圈熊市往往会持续2-3年,这也让我们的配置动作相对比较从容,不会有上不了车的担心。


也许有的朋友看了我之前的那篇文章(逆天问道-在熊市中追寻区块链投资的真义),还是无法直观的理解为什么从长期来看后面的用户越来越多,token的价格就会越来越高。这里我们就抛开应用,生态,项目团队经营对token价值的提升等等因素不谈,仅借用矿霸大神江卓尔在《一切自由皆正义》中的一幅图来直观的展示一下两者之间相互的关联。蓝色线是比特币总市值,橙色线是比特币的活跃地址,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相关关系非常的明显。图我没有找到高清无码的,看不清楚的同学可以自行百度江老湿的这篇文章《一切自由皆正义》。


币圈朋友们都说,币圈一日,世上三年。这是形容区块链行业发展迅速,币圈的风口和热点也是切换得非常迅速,一季度还在搞媒体,二季度又开始疯狂的刷平台币了。一个机会出现之后,总是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勃焉,太难抓住。其实这本质上还是投资逻辑和分析框架的问题。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在谈到他的创业之道时说过,太多人问他一年后会怎样,十年后会怎样,但很少有人思考十年之后或者更远的未来不变的东西是什么。基于对未来变化的预测去建立一门生意是不可靠的,只有建立在不变的因素之上的生意才是稳固且可预期的。我们每一次都以为这次不一样,然而阳光之下并无新事,深入思考哪些是不变的因素即使在币圈也是非常有效的策略。

 

例如,商业的本质是不变的,值得我们长期持有的好生意,一定是非常赚钱的且可持续的生意,而不是虚无缥缈的“生态”或者“概念”。又例如,人性是不变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还例如,一切商业的基础都是人,商业最大的风险也是人,投资很大程度上就是投人,但永远不要用金钱考验人性,因为人性经不起考验,这一点也是不变的。再例如,概率长期来看是有效的,因此赌博长期赢钱的关键不是梭哈,而是挑选对的游戏,同时用严格的模型控制好风险回报比率。当然这一类不变的因素还有很多,接下来也对币圈未来一段的时间的走向作一些简单的推演,聊一聊我们可以采取的一些短期策略。


宝二爷在很多场合都讲过一句话,币圈目前就是个流量生意。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懂了这句话。流量不但可以决定一个token的价格,很多时候甚至可以决定一个项目的生死。其实不单单是币圈了,整个中国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行业都是流量生意。而且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经验来看,获取流量一定是越来越难,流量也一定是越来越贵的。现在币圈的交易所大战和过去团购网站的大混战或者是互金P2P的千团大战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对于流量的争夺。无论是PC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是目前的币圈,流量的演化都遵循这样的一个规律:



如果说大家去年发糖果的时候基本还处于流量0成本甚至是流量负成本阶段,那么熊市中流量的存量博弈将快速的将当前币圈推到流量低成本甚至是流量高成本的阶段。无论是FT模式的横空出世,还是众多传统交易所被迫资金盘化等现象都符合了这样的一个规律。后面我们将会看到的情况是流量竞争越来越激烈,流量也越来越贵,贵到离谱(当然以Fcoin每天的收益来看,现在就已经很贵了)。在这种形势面前,眼下去争论刷单是不是资金盘意义不大,普通韭菜有两个确定性较高的策略可供短期之内选择。


一是“薅羊毛”,利用项目方或者交易所对流量的残酷争夺,批量化系统化的套利。SM、持有,刷单都是可以考虑的薅羊毛选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三点,首先是越早进越安全,越晚进风险有可能越大。其次是要分散化且注意风险回报比的控制,因为前面我们已经说了任何项目人的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而对于一切中心化的交易所而言人的风险本质上都是不可控的,所以随便all in绝对是不可取的。最后是尽量自动化和系统化提高效率,例如可以采用一些刷量的工具以及对近期将要上线的新平台作一些系统性的研究等等。当然以上只是用目前最火的交易所流量红利来举例,后面也可以针对其它项目其它形式的流量红利来系统化的分析和套利。


二是可以布局一些和流量挂钩的token,利用下一步流量将会越来越贵的确定性趋势来进行套利。例如在PC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有一些玩流量领域非常成功非常牛逼的连续创业者,他们进入区块链行业之后也组建了一些区块链相关的社群,发了一些token。由于职业敏感性他们大多在去年牛市中就已经作了布局,累积了海量的流量。未来一方面他们铁定会用自己的引流能力来为token输出价值,另一方面其中有的token还可以直接兑换他们手中储备的币圈流量,所以在流量升值的大背景下token升值的预期是非常确定的。当然还是那句话,任何项目最大的风险是人的风险,如果埋伏这类token一定要确保自己对发行人的人品、能力、过往操盘的历史业绩非常清楚,重点还是人品。我自己也买了一些这样的token,这里就不具体说了,以免有打广告的嫌疑。


对创业者来说,这样说起来策略也是比较清晰的。币圈历史上最牛逼的币和模式,大都是利用了人性最根本的一些特点:自私、贪婪等等。所以,混币圈的最佳套路无非就是两个,长期来看把你的币和商业模式建立在这门生意最底层的逻辑--人性上,短期之内则是采取无所不用其极的方式来争夺流量。不要觉得这样搞很low,成王败寇,没有流量根本坚持不到下一轮牛市的到来。无论是假装暴发户草根没文化也好,扬言直播吃JJ也好,宝二爷这样的人性大师不也是在想尽一切办法打造自己币圈IP和引流吗。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给熊市里的诸位打打气。你买入的不是token,你买入的是一个新的时代!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OKX:注册返20%
链接:https://www.okx.com/zh-hans/join/aicoin20
广告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