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的万亿盛宴:谁在赚钱?

CN
4小时前

撰文:Cole

在风起云涌的加密世界中,比特币和以太坊是万众瞩目的明星,而稳定币(如 USDT 和 USDC)则是这个庞大生态系统的「血液」、「燃料」和「筹码」。它们串联起一切,是交易者躲避波动的避风港,也是 DeFi(去中心化金融)世界的底层结算工具。

你可能每天都在使用它们,但有没有想过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你将 1 美元交给发行方(比如 Circle),换回 1 个 USDC 代币。你持有这个代币,不产生任何利息。当你换回美元时,你拿回的也仅仅是 1 美元。

然而,这些发行方却赚得盆满钵满。Circle 在 2024 年的收入高达 17 亿美元,而 Tether 更是在 2024 年创下了 130 亿美元的惊人利润。

这笔钱……是从哪里来的?我们来一起看看稳定币系统的运作方式,以及谁是这场盛宴的真正赢家。

01 核心「印钞机」

稳定币发行方的商业模式,简单到近乎「无聊」,但又因其规模而无比强大。它本质上是一种古老的金融模式:玩转「浮存金」。

这就像一家银行吸收了活期存款,或是一个货币市场基金(MMF),但关键区别在于——它不需要为这些「存款」(你持有的稳定币)支付一分钱利息。

在零利率时代(2022 年之前),这个模式几乎赚不到钱。但随着美联储近年的疯狂加息,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Circle 和 Tether 的利润也随之「原地起飞」。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稳定币巨头数十亿美元的估值,本质上是对美联储「在更长时间内保持更高利率」这一宏观政策的「杠杆押注」。美联储的每一次加息,都像是对这个行业的一次直接「补贴」。如果美联储未来重返零利率,这些发行方的核心收入将瞬间蒸发。

当然,除了利息,发行方还有第二收入来源:机构手续费;

  • Circle (USDC):为了让 Coinbase 这样的大客户更愿意使用,Circle 的铸造(存钱)是免费的。只有当机构每天赎回(取钱)的金额过大时(超过 200 万美元),才会象征性地收一点费用。Circle 的策略是:最大化储备金的规模(做大「浮存金」的盘子)。

  • Tether (USDT):Tether 则更为「雁过拔毛」。机构客户无论是铸造还是赎回,Tether 都要收取 0.1% 的费用(最低 10 万美元起)。Tether 的策略是:最大化每一笔交易的收入(利息和手续费我全都要)。

02 Circle vs. Tether的战略对决

虽然商业模式基石相同,但 Circle 和 Tether 在如何管理那上千亿美元的储备金上,却走了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这造就了它们截然不同的风险、透明度和盈利状况。

Circle (USDC) 的合规与透明

Circle 竭力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值得信赖、拥抱监管的「乖学生」。它的策略核心不是「请你相信我」,而是「请你相信贝莱德」。

Circle 的储备金结构极其保守和透明。它没有自己下场去管理那几百亿美元,而是选择将这份信任「外包」给了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

Circle 的大部分储备金被存放在一个名为「Circle 储备基金」(代码 USDXX)的工具中。这是一个在美国 SEC 注册的政府货币市场基金,由贝莱德全权管理。根据 2025 年 11 月的数据,这个基金的投资组合无聊到极致:55.8% 的美国国债回购协议和 44.2% 的美国国债 。

  • Circle 的潜台词是:「各位机构和监管者,你们担心的储备金安全问题,我解决了。我的钱不是放在某个神秘的银行账户里,而是由贝莱德在一个受 SEC 监管的基金里帮我管着,买的都是最安全的美国国债。」

这是一种高明的战略防御。Circle 牺牲了部分潜在收益(它需要向贝莱德支付管理费),以换取机构和监管的长期信任。

Tether (USDT) 的激进与暴利

如果说 Circle 是个严谨的会计,那么 Tether 就是个激进的对冲基金经理。

Tether 在透明度上一直备受诟病(它依赖 BDO 的「鉴证报告」,而非全面的财务审计),但它的投资策略却远比 Circle 激进、多元,也因此带来了惊人的盈利。

让我们看看 Tether 截至 2025 年第三季度的储备金里都装了些什么:

  • 「常规」部分(像 Circle 一样):美国国库券(1124 亿美元)、隔夜逆回购(180 亿美元)、货币市场基金(64 亿美元)。

  • 「激进」部分(Circle 绝不会碰):

    贵金属(黄金):129 亿美元

    比特币:98 亿美元

    担保贷款:146 亿美元

    其他投资:38 亿美元

看明白了吗?Tether 不仅在赚美国国债的利息,它还在同时承担着大宗商品风险(黄金)、加密货币波动风险(比特币)和信用违约风险(那 146 亿美元的神秘贷款)。

Tether 的运作方式根本不是货币市场基金,它更像一个「内部对冲基金」,而它的资金来源,就是全球用户持有的、无息的 USDT。

这就是 Tether 能在 2024 年实现 130 亿美元利润的秘密。它不仅吃利息,还在赌比特币和黄金的资本利得,同时通过放贷获取更高的风险收益。

这也解释了 Tether 为何如此强调它的「超额储备」(或称「净资产」,截至 2024 年 8 月为 119 亿美元 )。这笔钱并不是可以随意分配的「利润」,它是一个「资本缓冲垫」,是 Tether 必须预留的「防雷基金」 。它必须用这笔钱来吸收其风险资产(比特币、贷款)可能带来的潜在巨额损失,以防止 USDT「脱锚」。

Tether 必须 保持高利润,才能支撑得起它高风险的资产游戏。

Circle及Tether储备资产构成对比(数据截至 2025 年第三/四季度)

03 利润去哪儿了?

这数百亿的利润,是如何被分配的?这再次揭示了两家公司的巨大差异。

Circle (USDC) 的「枷锁」:与 Coinbase 的昂贵分账

Circle 虽然收入(Revenue)很高,但其净利润(Profit)却一直被一项巨大的成本所拖累——那就是它与Coinbase达成的收入分成协议。

Circle 和 Coinbase(USDC 的联合创始方) 早在 2018 年就达成协议,双方同意分享 USDC 储备金产生的利息收入。Coinbase 能获得「剩余支付基础」的 50%。

这份协议是按 Coinbase 平台上的 USDC 持有量来计算的。但到了 2024 年,Coinbase 平台上的 USDC 仅占总流通量的约 20%,但这份早年的「陈旧」协议却使其有权拿走总储备金收入的约 50% 至 55%。

这项分销成本「侵蚀了 Circle 的大部分利润」。Circle 支付给 Coinbase 的收入比例从 2022 年的 32% 飙升至 2024 年的 54% 。在 2025 年第二季度,Circle 总收入 6.58 亿美元,但光是「分销、交易和其他成本」就高达 4.07 亿美元 。

因此,Coinbase 不仅仅是 Circle 的合作伙伴,它更像是 USDC 核心收入流的「合成股权持有人」。Coinbase 既是 Circle 最大的分销渠道,也是其最大的成本负担。

Tether (USDT) 的「黑匣子」

Tether 的利润分配则是一个完全不透明的「黑匣子」。

Tether (USDT) 由一家在英属维尔京群岛(BVI)注册的私营公司iFinex拥有。iFinex 同时还拥有并运营着著名的加密货币交易所Bitfinex

Tether报告的130亿美元利润,全部流入了母公司iFinex。

作为一家私营公司,iFinex不需要像上市公司 Circle那样公布详细的成本和股息。但根据历史记录和公开信息,这些钱有三个去向:

  • 股东分红:iFinex(Bitfinex)有着向其私人股东(如 Giancarlo Devasini 等高管 )支付巨额股息的历史(例如 2017 年就支付了2.46亿美元)。

  • 留存为资本缓冲:如前所述,Tether 将巨额利润(例如119亿美元)作为「净资产」 留存在账面上,以对冲其持有的比特币和贷款等风险资产。

  • 战略投资(或内部腾挪):Tether/iFinex 正在利用这些利润进行多元化投资,高调进军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和比特币挖矿等新领域。并且,Tether 和 Bitfinex 之间长期存在着复杂的内部资金往来(例如著名的 Crypto Capital 窟窿事件)。

因此,Circle 的利润分配是公开的、昂贵的、且被(Coinbase)锁定的。而 Tether 的利润分配是不透明的、自由裁量的,并完全由 iFinex 的内部少数人控制,这些钱正在成为其建立下一个商业帝国的弹药。

04 普通玩家如何「分一杯羹」?

既然发行方吃掉了所有的国债利息,那么作为稳定币的持有者,我们(加密玩家)又是如何在这个生态中赚钱的?

我们能赚的钱,不 来自发行方,而是来自其他加密用户的需求,通过提供服务(流动性、贷款)并承担链上风险来获取收益。

主要有三种玩法:

策略 1:借贷(Lending)

  • 玩法:你将你的 USDC 或 USDT 存入算法货币市场,比如 Aave或 Compound 。

  • 谁付你钱?:借款人。他们通常是需要加杠杆的交易者,或是急需现金但又不想出售手中比特币/以太坊的「囤币党」。

  • 如何运作:Aave 和 Compound 这样的协议会自动撮合借贷,根据市场供需实时调整利率。你(贷方)赚取大部分利息,协议财库抽取一小部分。

策略 2:提供流动性

  • 玩法:你将你的稳定币(通常是 USDC/USDT 或 USDC/DAI 这样的交易对)存入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流动性池」中。

  • 王牌平台:Curve Finance

    Curve 是专为稳定币之间(例如 USDC 换 USDT)的兑换而设计的 ,其算法能做到极低的滑点(价差)。

    谁付你钱?:交易者。每当有人在 Curve 上用 USDC 换 USDT,他们需要支付一笔极小的手续费(例如 0.04% )。这笔费用会按比例分给你。

    额外奖励:为了激励你提供流动性,Curve 还会额外「空投」你其治理代币(CRV)作为奖励。

  • 为什么受欢迎?:由于池子里都是锚定1美元的稳定币,你几乎不用承担「无常损失」(Impermanent Loss)的风险,使其成为理想的「收租」策略。

策略3:收益耕作(Yield Farming)

  • 玩法:这是指各种更复杂的「套娃」策略,以追求收益最大化。

  • 举个例子:你可以

    1) 将 USDC 存入 Aave;

    2) 以这笔 USDC 为抵押,借出 ETH;

    3) 将借来的 ETH 投入到其他高收益的池子里。

  • 风险:这是风险最高的玩法。你面临智能合约被黑客攻击的风险、抵押品(ETH)价格暴跌被清算的风险 ,以及协议奖励突然枯竭的风险。

05 小结

归根结底,稳定币的故事是「两种经济」的故事。

第一种是私密的、链下的盛宴:发行方(Tether/Circle)将你我「闲置」的储备金投入美国国债,并将由此产生的数十亿利息与他们的股东和企业盟友(如 Coinbase)瓜分,而代币持有者一无所获。

第二种经济则是我们自己构建的——那个充满活力的、链上的 DeFi 世界。在这里,用户通过借贷和提供流动性,从其他用户支付的费用和利息中赚取收益。

这揭示了行业的核心讽刺:一个去中心化的生态系统,其「血液」却由高度中心化、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银行」所供应。这个庞大帝国的未来悬于两大支柱之上:一是发行方赖以生存的高利率宏观环境;二是 DeFi 用户对投机和杠杆的持续需求。

这两大支柱能持续多久,或许才是这个万亿赛道真正的终极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