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看到 Brickroad 和 Irys 的联合做研究报告的时候意识到一个问题:AI 的发展速度未来会非常快

CN
BITWU.ETH
关注
2天前

上次看到 Brickroad 和 Irys 的联合做研究报告的时候意识到一个问题:

AI 的发展速度未来会非常快,但是 AI 的关键其实不在“谁的模型大”,而是谁把数据的所有权、可验证性、可编程性绑在一起。

Irys 作为首个可编程的 Datachain,似乎在试图颠覆这一局面,让数据从被动资产变成主动“活起来”的工具,真正回归到创作者、开发者和社会手中!

所以自上次发文后我又把 Irys @irys_xyz 翻了个底朝天,现在感觉这个洪荒之力直接冲击了我的新认知:

Irys 在这块的完成度,比我想象的要高,咱们一起来拆解 👇(欢迎杠我)

1)一句钩子:

「数据是新石油」喊了十年,可真正赚钱的还是五大巨头。

那普通人/中小团队怎样分杯羹?——

让数据自己会写规则、自己收钱,Irys 给了个可行的雏形。

2)Irys 到底是什么?

Irys 在我看来,就是 AI 时代的数据从“静态存储”到“可编程数据”的革命性转变;

大多数所谓“数据链”,本质只是昂贵的云硬盘。

Irys 的差异在于以下三点:

1)原生 EVM(IrysVM),合约能直接读写数据;

2)成本锚定硬盘,不锚代币;

3)多账本分层,期限灵活数据第一次从“静态文件”变成“会动的资产”。

3)我理解的这三点代表的三层价值:

1)可验证存储:数据放上去,别人信得过;

2)原生可调用:合约直接调,不用外部搬运;

3)可编程经济学:访问一次触发一次分润?订阅?拍卖?都写进数据结构;

数据 = 智能合约 × 资源包:Irys 把数据当作“第一公民”,允许开发者直接在数据中嵌入逻辑指令,让数据像智能合约一样执行任务、自动化流程,甚至与 AI 代理互动。

4)技术细节里最打动我的,是它的 “多账本架构”:

想象一下:你上传一份数据集,它能自动触发 AI 模型分析、验证来源、根据使用付费分成,或嵌入版权机制,确保创作者自动获利。

Submit(验证态)→ Publish(永久态)→ 更多期限账本。等于帮你把成本、时间、可用性拆成拨码开关:想省钱就选 3 个月,想省心就买永久。

存储不是一刀切,成本/时间/可用性被拆开管理,这才是工程思维。

5)再看竞品:

Irys 的本质区别在于“可编程性”——它不是单纯存储层,而是让数据“智能”起来,支持 AI 模型在链上协同工作。

通过 IrysVM(一个 EVM 兼容的原生执行层),数据可以即时检索、跨应用共享,还支持永久或临时存储——

成本比 Web2 云存储(如 AWS)和 Web3 竞品(如 Filecoin)低得多,且定价稳定、无波动。

Filecoin:540天内要续签,合约看不到数据本体;

Arweave:永久,但数据躺着,不能被逻辑层直接改写;

Story:写的是“授权关系”,大文件常常还在链下Irys:文件本体+逻辑都在链里。

Irys:文件本体+执行逻辑一起链上,让数据“自带 CPU”。

6)AI 视角下,Irys 意味着什么?

AI 模型可以在同一个网络中完成数据存储、验证与变现,甚至通过可编程逻辑实现“数据 + 计算”的无缝协同,自动化工作流如数据审计、模型实时适应。

切换到 AI 视角,AI 正在吞噬世界,但底层基础设施跟不上。模型训练需要海量数据,却面临来源不透明、所有权模糊的问题。

Irys 专为 AI 应用打造,提供完整的链上基础设施:存储、验证、变现一站式。

模型可以:

1)直接从链上抓训练集(可验证来源);

2)用合约写清楚“谁用了我的数据、该给多少;

3)甚至模型之间能在链上自动协作与结算;

4)真正的“机器和数据的自由市场”才可能出现。

简单概括就是:训练集可验证、访问可计费、模型之间能链上协作结算——

如果真跑通,AI 会出现 “数据×算力的自由市场”,而不是再被云厂商和私域垄断。

7)Programmable Data ≠ 把文件塞进合约

有个概念我很喜欢:Programmable Data(可编程数据)。

不是“把数据丢进合约里”,而是数据本身携带可执行规则。

类似 NFT 里内嵌“版税逻辑”,但这次对象是各种数据集/模型参数/多媒体资产。Irys 里可以是「被读一次→自动分润」「被引用→自动授权」… 玩法随便写。

8)数据可验证 ≠ 完整重算

他们的验证技术(Matrix Packing、抽样验证)让我意识到:

数据可验证 ≠ 完整重算;

你只需要证明“这份数据真的在、真的没被动过”,而不是每次传全量。这是更现实的路径。

9)我现在反而在想另一个问题:

当数据具备了合约级“自我防护”和“自动收费”能力之后,传统 Web2 平台还有多少溢价?

中间商的议价权会被压缩到哪?

也抛个现实的疑问:

开发者真的会把复杂授权/分润逻辑写进链上,而不是继续开个中心化后端吗?

这取决于:工具易用性、成本、以及生态里有没有“必须上链”的理由(像版税、信用、可组合性)。

终局或许是:平台被压成 UI,价值回到资源提供者和逻辑编写者手里。

10)关于投机视角:

Irys 还在 pre-mainnet、pre-TGE。

如果它兑现“数据金融层”的叙事,那当前阶段就是最典型的“技术成型但价值未定价”

结语——

“数据层的 AWS” vs “数据层的以太坊”到底哪个比喻更准确?

Irys 能不能成为“IP 协议们的底层协议”?

当数据会自己收钱,广告模式会被替代吗?

这些问题都非常值得我们思考,我想到这些的时候,其实是非常兴奋的,所以我想说的是:

算力大战是前戏,数据的主权与经济学才是正片。

Irys 可能不是终局,但它把“数据可编程”这件事往前推了一大步!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冲榜 Bitget KCGI 抢600万美金!注册立返10%,赢6200U
广告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