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革命还是叙事泡沫?X402 协议的技术原理与破局困境

CN
7小时前

撰文:十四君

前言

这周,笔者从 Demo 到应用,全面跑了一遍 X402 的流程。

从 2024 年 5 月份 Coinbase 最初发布 X402 时,笔者就已关注到此协议。随后,Coinbase 再次推出完整的支付基础设施,并联合多家探索 AI+支付赛道的头部公司,包括 Google、Visa、Cloudflare,以及从提案作者可以看出,实际参与其中的以太坊基金会、MetaMask(钱包)等机构。通过 ERC-3009(增强版 token 标准,USDC 所用)和 ERC-8004(链上信誉注册市场),Coinbase 形成了一整套颇为清晰的 AI+支付细分赛道打法。

确实可以说,Coinbase 这次是全面的、下定决心的,也很有市场运作巧劲地在探索支付赛道。

但是 Web3 的世界从来不缺爆点,更不缺想象力。然而,很多离谱的想象力总在混淆视听,影响判断。

借此梳理此文,系统分析纷乱的炒作中,哪些是噪音,哪些缺点需要正视。

X402 是什么?

首先,X402 非常简单,它是一套网络 API 交互的流程规范。

X402 采用 402 状态码命名,属于无状态的链上支付协议。通过在 HTTP 请求头中加入 "x-payment" 字段,并借助新增角色 Facilitator(协助者)在链上负责验证,告知服务方后,即可完成一次性支付任务。

其实,HTTP 协议在发展初期就定义了 402 为支付相关的状态码,只不过数十年来并没有被真正启用。

这里 x-payment 的具体内容可以自定义,只要服务方认为其参数可以完成用户付款,那就提供后续服务。

该系统本身结构通用,任意支付体系都可以结合起来。不过,由于此协议是 Coinbase 这家美国上市交易所发布的,自然与区块链模式更耦合。

这套协议的理论对比,看起来充满断代级优势。Coinbase 基于以下 4 点进行比对:平均手续费、确定时间、退款能力、TPS(并发数)。

· 从数值上,显著有手续费优势和确定时间优势,这都是源于区块链本身作为支付系统的价值。

· 从缺陷上,则是退款能力不足——链上自然无法轻易撤销交易,而 PayPal 等传统支付平台的 TPS 是个动态值,不像区块链这样扩容艰难。

详情如下:

所以,当我们聊 X402 的时候,先要明白:它终究是个支付系统,不是一个资产发行平台。目前天花乱坠的一堆 X402 资产只是 meme 逻辑,可以短期图个乐,但长期别当真。

如何运作?

从机制上,X402 在传统的 Client 端(用户、AI Agent、应用,触发支付的一方)以及 Server 端(商家、卖方)之外,额外增加了一个角色 Facilitator,称之为协助者。它是帮助商家判断支付成功与否的中枢,实际上这个角色,也就是传统金融中各个支付平台本身来承担的。

其中核心点是:用户发起链上支付,而协助者负责确定支付是否成功。

Coinbase 支付组合拳

ERC-3009 增强版 Token 标准

支付本身就是个 C 端改造困难的赛道,依赖于双端适配,即卖家能提供服务,且买家也乐意使用该支付形式。Coinbase 的打法是借力 Shopify(全球最大的电商 SaaS 平台之一),通过 Shopify 的一键插件与 SDK 集成,商户可在无需理解复杂加密流程的前提下,支持全球范围的 USDC 支付能力。

不少人奇怪,为什么不是 USDT,而是 USDC 呢?原因很简单:目前唯一支持 ERC-3009 的主流稳定币就是 USDC。

ERC-3009 是一套在 2020 年 9 月就推出的 ERC-20 token 协议的增强标准,在这次支付赛道成为完成免 Gas 体验的关键资产类型,操作流程也很简单。

免 Gas 的运作流程

1.用户签名离线消息

用户在链下使用钱包(如 MetaMask)对一条TransferWithAuthorization类型的消息签名,指定接收人、金额、有效时间区间及随机 nonce。

2.任意第三方提交交易

任何地址(通常是商家、平台或 relayer)可携带该签名调用支持 EIP-3009 的代币合约,触发transferWithAuthorization()或receiveWithAuthorization(),实现实际链上转账。

3.合约验证签名并执行转账

合约使用EIP-712签名格式验证消息合法性,验证nonce未用,且在validAfter和validBefore的时间窗口内,然后完成from -> to的 token 转账。

这套机制在以太坊主网上由 Circle 官方的 USDC 合约执行,实际测试约77,000 gas。而普通的 Gas 开销约45,000 ~ 50,000 gas,因此大概有 40% 的 gas 消耗提升。

可以说是诸多免 Gas 方案中,性价比很高的一类了。

典型反例是之前 MetaMask 官方的免 gas 交易,用 2 笔交易额外辅助,成本暴涨 3 倍。

对比 ERC-4337 的 AA 模型,没有用户早期合约部署的成本,也没有跨合约调用的磨损。最终成本,与基于 EIP-7702 类实现免 Gas 对比,也能略有优势。

可退款的支付流程

免 Gas 之后,让用户无需支付的同时持有原生币,但对标传统支付可退款的逻辑来讲,还是不足的,毕竟链上是天然无 KYC 的模式。

所以 Coinbase 额外设计了一套支付中间流程,如下图:

针对支付流程进行了改造,新增了一个托管模块 Escrow。

· 首先,用户通过签名授权一笔支付行为;

· 资金从用户钱包进入一个托管智能合约;

· 商家通过运营商的服务捕获(capture)这笔支付,并最终提现;

· 若授权过期未执行,用户可以主动取消授权并取回资金。

该机制结合了「延迟执行 + 强制授权 + 可撤销」的链上支付控制权设计,在保障用户安全的前提下,为商家带来资金确定性。

Operator 是支付流程中的中介服务方,职责是发起 gas 代付,捕获用户已签名的授权交易,但无法修改原始意图,通过哈希签名绑定支付对象、金额上限、授权有效期等。

私钥托管问题

这块底层依赖的是近年来大火的 TEE(可信执行环境)技术,各家交易所平台几乎都推出了其新的 TEE Wallet。

Coinbase 的 TEE Wallet 结构如下:

这块底层技术较为复杂,其实核心利用的就是 TEE 里内存不可被外部读取的特性,而 TEE 里运行的代码,又会有一套机制验证其代码版本。所以在不被介入的数据空间里,运行确定性的代码,带来了新的私钥托管安全模式。

之前之所以是那么难用的用户本地托管私钥,是因为平台方很难自证清白。一旦私钥交易上链,没有其他的依据(比如谁是真正发起人)来证明是平台托管私钥泄露,还是用户自己的泄露。

但是 TEE 可以借助开源代码的审计验证,就类似链上合约一样,可以证明自己没有留泄露私钥的后门。

结合支付赛道,Coinbase 提供两种方式供商家集成:

· 托管式接入(CDP SDK):通过 Coinbase 的 Commerce 账户后台管理资产、生成交易等,这里底层就是 TEE Wallet 技术。

· 自托管式 Wallet API v2 接入:商户可自建账户体系、管理密钥、对接支付通知等,适用于中高阶技术能力商家。

总结而言,Coinbase 确实是想清楚、准备好了,一条龙服务都给买家卖家上齐了。

如何理解

从 5 月发布,直到 10 月底,X402 突然爆火,客观来说,正是前面不被看好的 meme 出现了数十倍的价格增长,带来的市场关注。

具体评估其市场热度,可以先通过扫描平台的统计:

图为:10.17 → 11.01,15 天围绕相关交易、交易总额、购买者数量、卖方数量。

数据上,显然是冲高回落了。面对 Buyers 连续下滑,不少声音认为,这是早期大家初步体验过后的建设阶段,要等下一波爆发。

但真会如此吗?我们需要系统地构思其优缺点。

缺点

首先,X402 这套系统并不复杂,这说明过往推动支付落地的卡点并不是技术层的。

现在的爆点,更多是未来叙事逻辑(提前卡位 AI + Crypto 融合这个确定性最强的长期叙事)所带来的想象力。

目前部分圈子主流的发币模式,倒也颇具当初铭文时代的热闹。毕竟支付成功上链后,用户就会得到成功后的响应。至于响应什么,就看服务商想给你什么了,比如发个 token 给你,发个收费材料给你,发个 VIP 服务给你等等,但这些花里胡哨都不属于 X402 的责任范畴。

但这就意味着,支付的本质没有变。虽然 402 这个状态码听起来很唬人、很牛逼,实际上返回什么完全不重要——它可以返回一个 402,也可以返回 200 带一个 JSON,也可以返回任意东西和一堆数据。本质上只是工程上做了一个封装,增加了一个支付流程。

其次,目前火热的点,主打的 AI Agent 支付体验,倒是挺超出 Coinbase 本身的预期。它之前的打法是切在跨境电商支付流程的,这点笔者反而认为是更正确的地方,包括 Token2049 也是可以使用链上支付的。

这点之所以是缺点,就在于 AI Agent 结合支付流的实际需求并未到来。因为 AI Agent 去调用一个 API 获取数据或者获取其他的内容,但是随着这个支付逻辑加入后,整个流程会变得非常长。但是显然,笔者也开发过 MCP,也基本都是用 Agent 来完成日常工作,大家实际使用者扪心自问,在长流程中 AI 有那么靠谱么?

所以,面对真需要购买数据的场景,那我宁愿把它整合为一个低频操作,变为极度简化的流程。

而且,X402 这套支付流程,其实并不完善。我们现在觉得为什么很多跨境支付实际结算都要 1-2 天?这些差劲体验,并不是没有由来的,有很多底层的坑最终形成了上游的形态。就比如说,作为一个面向支付的协议,完全没有看到这个产品作为一个金融中间件的严谨性。

到用户上,是完全不知道它如何处理网络波动导致支付后实际请求的处理方式,也没看到任何 API 请求和交易记录的绑定关系。现在的情况就是,付了,但是这个支付的情况,只在这一次请求中有效,其他的上下文完全消失。

那回归 Web2 的支付流程,不用 402,是因为有很多特殊情况要处理。支付不单单有 Callback 方法(支付完成后跳转到商户指定页面),还有定期重请求(如果 callback 没有执行,会在 3 秒、5 秒、1 分钟等不同时间段尝试重新 callback 直到成功,防止交易丢失)。

并且,虽然 Web3 的世界里,是在追求效率和去中心化的,而这套系统天然无 KYC、无监管,看起来是符合了去中心化的理念。但是,商家不是为了去中心化的呀,他们图的无非是更便捷的支付体验,让用户更方便。但是他们就不怕被属地机构问责么?

结果就是,如果你真使用 X402 来支付,大额你敢用吗?商家敢提供吗?私钥托管你敢内置 AI 里吗?

所以 X402 更像二维码付款,单方向、简单,但需要配套其他才能被真正商用。这也是目前 Builder 们在努力的方向。比如 Cloudflare 的解决方案就是加了一个延迟支付,然后抛弃区块链支付回归传统信用卡解决这个问题;再比如 Coinbase 本身里集成了可退款合约来解决这些问题。

优点

客观讲,支付赛道真的很难推行,因为用户习惯和信任太难迁移了。这就导致,每次支付平台变迁,都是源于技术大规模更新迭代之际。而目前 AI 支付初萌芽,跨境支付有了稳定币合规的契机。这个背景就是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的征兆。

并且,这次 Coinbase 真正把不少好队友给拉来了。在 X402 链路中,还有 ERC-8004,这套链上 Agent 信誉市场的设计者中,就有 Google、以太坊基金会、MetaMask,以及 Coinbase 本身,各出 1 人,形成显著的战略联盟。

另外,VC 机构们看得懂的赛道,现在越来越少了(笑),而支付正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个典型赢家通吃、未来利润巨大的赛道,可以说做这块只要出点产品以及背景别太差,就比较容易拿到 VC 支持。所以可以看到不少机构,都在 X402 第一时间里发布了研报,这个故事对 LP 好讲,且处处站在区块链本身支付能力的优势上。

Coinbase 的首席执行官 Brian Armstrong 刚在推特上再次为 X402 站台,而头部交易所也几乎都介入到这场混战中,诸多劣势都会在正规军的建设中被逐步解决。

也就是这个时候,X402 的 Builder 们格外需要冷静。

这是难得的新一波共识的形成,不能再全军进入到发射平台了。

Web3 的市场里,发射是最后的赞歌,是一个利润分配的环节,是早期注意力吸引的关键,但发射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最后

客观上有优点有缺点,从趋势上笔者认为,后续的X402会步入一段沉寂期,他需要等一个更好的机会。

因为支付是个非常需要巧劲,让我们回想一下,当年支付宝站在商家场景发展起来,被微信支付过年红包珍珠港奇袭的故事。而x402目前最能抓的就是跨境支付场景,毕竟已经无数人在进行openai支付的时候就感受到难点重重。

让新型支付系统结合某个爆款产品的全球支付需求之下,带领更多人首次尝试区块链的支付体验。

直到某个头部平台,再次引来TGE空投期,借助交易挖矿角度再掀起一次热度,不断的进行认知破圈。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