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中文·币圈开麦》是 Cointelegraph 中文站旗下打造的月度加密音频访谈栏目,于每月第二个和第四个周四晚7点准时开播。节目邀请来自区块链、Web3、DeFi、稳定币、以太坊生态、政策监管等多个领域的核心从业者与观察者,走进直播间畅谈行业热点、市场动态与深度观点。在轻松开放的对话氛围中,为听众呈现一个更真实、多元、前沿的加密世界。
本期访谈的主题是:迷因币热潮下的“币安人生”:交易所的下一步棋
我们邀请到的嘉宾包括:
Gate Fun平台运营经理Furina
BNB Chain的BD manager Diana
Web3 AI 项目方CoreonMCP 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Leaf
还有中文社区知名KOL Gabi
(音频转录文字经过AI处理,部分内容有删减修改,完整音频请移步X平台收听)
主持人Eva:
今年以来,我们看到加密市场其实正在经历的一些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市场在前一阵刚刚经历了一个大幅的回调,在十月初的一个单周就蒸发了3800亿美元的市值,其中有1300多亿是来自于山寨币。资金费率也是跌到了2022年崩盘以来的最低点。另一方面,传统机构也在加速的入场。我们看到无论是花旗银行还是摩根大通,传统的金融机构都在更加积极的参与加密货币的交易业务。而贝莱德的CEO也是公开表示说,比特币与黄金的作用相同。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其实迷因币的现象也尤其值得关注。从特朗普家族通过Meme币获利超了4亿美元,到狗狗币的基金会商业分支即将在纳斯达克上市。我们看到迷因比正在经历从社区文化符号向一个成熟金融资产的蜕变。前一阵的币安人生更是就更是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的一个营销事件,也恰恰体现了交易所在塑造市场叙事中的关键作用。今晚我们将围绕一个主题——“迷因币热潮下的币安人生,交易所的下一步棋”来深入探讨交易所在迷因币经济中的战略定位和生态布局。
本期活动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四位嘉宾共同参与今天的讨论。他们分别是来自GateFun平台的运营经理Furina, BNB Chain的BD manager Diana,web 3AI项目CoreonMCP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leaf,还有中文社区的知名KOL Gabi。在我们的AMA正式开始之前,先请各位嘉宾来做一个自我介绍。
Furina :
感谢主持人,大家好,我是GateFun运营经理Furina。非常高兴今天做客CT中文的space,感谢你们的邀请。也非常期待今天晚上和大家的对话,谢谢。
Diana:
大家好,我是BNB Chain的Diana。我相信在座很多人应该已经知道我了,尤其是一些builder们。我们主要是提供一些官方的知识,给我们生态里优秀的builder。很高兴今天和大家在这里讨论了我们生态的Meme。
Leaf:
大家好,我是Coreon的老板Leaf,希望你们喜欢我们的space。中文是我的第二语言,我学了大概三四年,所以我希望你们都能听得懂。
Gabi:
Hello大家好。我自己本身经常活跃在链上,无论说去年的这个SOL还是说最近很火爆的BNB链上的Meme我都有一些参与。也非常感谢CT今天的邀请。
主持人Eva:
好的,谢谢大家。接下来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AMA。第一个问题,我们不妨先从这个币安人生来切入,在前一阵这个币安人生Meme币的热潮中,我们看到何一的一条推文回复就轻轻松松引发了同名Meme币的暴涨。我想先问一下leaf,从你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你认为是一个偶然的流量,还是一个有意的事件营销?交易所在这个热点制造和风险控制之间,又应该去如何去拿捏尺度?当然Diana也可以从BNB chain的角度来同样为我们解读一下这个问题,我们先从Leaf开始。
Leaf:
好的,我觉得这个是有意的,他们真的想扩大他们的影响力。但是我觉得从币安老板们的角度,他们只是想玩一玩,他们就回复一个Meme币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能不能影响它们的价格,或者影响它们的声誉。如果项目成功或失败,他们都不会承担这个职责。
我觉得他们只想在BNB Chain玩得开心,我觉得所有的交易员也想玩得开心。而玩得开心的定义是什么呢——他们既要赚钱又要跟朋友们玩,对吧?这是Meme币的文化,如果一个Meme币达不到这个文化,也会堵死自己的小社区。所以我觉得平衡这两个事情挺重要。我觉得他们做的比较好。
Diana:
关于说一姐的一条回复就能引发币安人生暴涨这件事情,是偶然还是有意识的影响,我觉得这其实既有偶然也有必然。偶然性在于某些话题刚好击中了社区的情绪。你会感受到社区的情绪点和话题点。有时候真的就是某一个人被点燃的。其实并没有任何一个我们公司里的人试图去发一个meme,只是说大家感受到了这个情绪,这个偶然性在于这个话题。
那必然性是什么呢?必然性是在于交易所和链本身提供了高效传播和流动性承接的土壤。今天无论是交易所还是链,整个基础设施都已经足够成熟,信息传播足够快,流动性承接能力也是很强的,所以热点才能够迅速放大。整个Meme的热潮,无论是上一轮这一轮,大家会发现,它能够被迅速的传播,其实都要仰赖于这些传播的途径,我把它称之为“Infra”,所以说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确需要偶然性的情绪,我们也需要必然性的“infra”,能够支持这个情绪的传播,支持这个流动性的承接,支持这个热点去放被放大。
那从BNB Chain的角度,我们是态度是认为流量服务于长期价值。我们当然欢迎社区的自发讨论和热点,但我们也绝不希望它演变成纯粹的短期炒作。所以我们也会从两大概两个层面来平衡。一个是热点的承接,就是说我们允许社区去自由表达,让创意有机会被看到。所以其实我日常生活中会接到非常多的Meme来DM我想让我给他们一些额外的支持,但是我的回复永远都是非常简单一句话——Meme的关键不是谁来endorse你。就像我们团队内部也没有任何人任何组织去endorse任何一个CA。但是我觉得比这重要的是什么?
是你的marketing creativity和你的culture convey,就是你要传播你的文化和你在做marketing上的这些创意。所以我们是希望大家去做更有创意的事情,而不单单的是疯狂DM我。就是说你更有创意的事情会被更多人看到,而不是被我一个人看到。
当然了我们是允许你自由表达,也希望创意者被看到,这个是我们的热点承接,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会尽力通过合约安全审计,风险标控,风险分类做风险控制。我们尽量通过这些风险控制去引导用户区分哪些是真正有建设性能沉淀的社区,而哪些只是短期的热度。换句话说,我们既不扼杀流量的创造力,但也要守住生态的安全边界,还能够让偶然的热点尽可能演化为长期的用户价值。
主持人Eva:
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我是想问一下Gabi和Leaf,相对于传统的这个ICO、IEO或者是其他一些def项目,迷因币发射平台的一个核心创新点在哪里?现在的这种发射平台是真的降低了一个发币的门槛吗?还是说把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包装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这个问题我们想先请Gabi来回答一下。
Gabi:
其实我觉得确实现在的很多无论是发射平台还是说一些bot,目前是非常简化了传统代币发行这件事情上的。比如说,你看传统的一些ICO或者Defi各种项目,核心目标是要去为项目融资,需要去向这个市场和社区,强调它们的技术实力和未来路线。但是对于Meme的发射平台来说,它其实更强调的这个目标是想要去快速启动并传播这些Meme的文化,然后达到这个社区的共认同,让大家来再玩。所以从核心目标上我觉得就是不一样的。
然后刚才提到了说确实是在这个技术上极大的降低了这个发币的门槛。因为对于传统的ICO平台来说,它的这个基础门槛还是相对比较高的,至少你要自己懂一些coding,自行编写,审计。但目前的这些Meme的发射平台,它技术门槛是非常低的。你不需要会coding,你可能就是看到任何一个叙事,然后通过这些Meme的发射平台,只需要去添加名字,添加这个代币的图片,头像,只需设计一些简单的东西,点几下就可以发币了。甚至前期这些Meme币在建设的初期,也不需要网站,不需要有自己的社交媒体,所以这个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包括这些Meme的平台,它不需要去走交易所的流程。因为传统的ICO或者Defit项目如果想要去listing它们的代币,相对于这些Meme发射平台流程还是要更长的,它需要有交易所的审核,然后需要跟IDO和各种交易平台都达成合作,但是Meme发射平台是非常快的。
这个过程中大家炒作的东西也不一样。传统的这些ICU和Defi项目炒作的是这个项目的产品,项目未来发展的预期,盈利的可能性。而对于Meme来说大家炒作的就是一个纯粹的情绪和传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Meme发射平台比较创新的一点也是把这个过程中的投资者,包括一些KOL、内容的创作者和普通的散户都融合在一起了。因为可能从传统的ICO和Defi项目来看的话,他们还是分的比较开的,比如说VC去投资,然后项目方去建设,然后这个过程中有一些早期参与产品的散户,有一些去购买代币的散户。这个过程中大家都是在不同的这个位置上去参与。但对于Meme来说,你可能发现去传播它的人,去创建它的人,都是在这个市场上共同存在的,大家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共同去传播。我觉得这一点也是比较有意思的一个点。
但Meme的发射平台现在也是有两面性。因为从技术上它是做了减法,但是这个减法也是加剧了大家通过这种偏向于情绪或者说炒热度的方式,去快速的投机变现。这个过程中就是在技术上做了减法,但是在情绪和文化上做了一个加法或者乘法。
但我仍然觉得Meme还是一个比较大的创新。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无论你想要参与进去,或者说自己去做一个在其中炒币赚钱的人,都变得非常的简单,甚至比之前所有的一些资产发行方式都要简单。总的来说,就是既有很多创新,但确实也带来了一些市场上的风险。
主持人Eva:
我想追问一个问题,Gabi刚才你提到你自己也是Meme的玩家,可能在这上面是有一个想要赚钱的一个想法。那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散户投资者,怎么去辨别这个项目是否是有一个成长潜力的?
Gabi:
像去年大家在pump.fun上面玩了一圈之后,真正这些玩Meme的人的这个思维已经是非常成熟了。其实Meme发展多了,就会有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出来,甚至有很多诈骗的手段。比如说今年大家现在都在BNB Chain上玩,这两天也出现了很多有诈骗风险的一些Meme,但是现在大家的辨别都已经比较成熟了,散户都已经被教育过一遍。
大家可以去看它关联的地址,筹码的分布,整个叙事,还有一些coding的东西。像AI相关的,或者说一些有产品的Meme,反而更容易有诈骗风险,而对于纯情绪的Meme很简单,看它的筹码分布就可以。
其实Meme市场上不同的资金体量,或者说不同的人,大家的逻辑其实也不太一样,所以我也不做太多的建议。
主持人Eva:
Leaf怎么看这个Meme币发射平台的核心创新点有哪些?
Leaf:
我认为像Pump.fun和FourMeme它们就像在贩卖梦想,你有钱,或者你关系网发达,你就可以试试看做一个项目,你不需要任何的程序员的经验,你不需要任何的技术。
主持人Eva:
接下来两个问题,我们也想从平台的角度去看一下。想问一下Furina和Diana,就是在GateFun还有BNB Chain方面,两个平台在推动Meme币加游戏化的方向上有哪一些尝试?在你们看来这种游戏化的机制又是如何帮助Meme币项目去构建一个更健康的社区循环呢?我们先从Furina开始。
Furina:
其实在做GateFun这个平台的时候,我们的团队核心的想法就是不要再让发币变成只有技术团队才能玩的事情,而是让创作者、社区还有玩家都能在其中参与。在这个整个过程当中,游戏化成为了我们特别重视的一环,因为迷因文化它的本质就是参与感,共创感,乐趣感,那你不能指望一个冷冰冰的技术入口去承载这么多的情绪,所以GateFun在机制上做了很多创新。
每一个在GateFun发射的代币都会自动生成一个专属社区。所有用户都可以直接进入讨论、发帖,还有互动。发帖的热度和讨论度会实时累积手续费奖励,进入社区奖池,用户按贡献分配奖励,简单的说在这里讨论就像是在挖矿一样。同时我们还加入了排行榜、热度榜等机制,这样我们大家可以看到有哪些项目的社区最活跃,哪些用户是真正推动项目成长的。这种可视化的激励会让用户更有参与的动力,也让项目方更容易识别自己的核心社区力量。
还有就是我们想强调游戏化的价值在于它不是单纯给你玩的,而是让玩儿本身变成一种经济行为,一种共同建设的行为。从发币到建设,从建设到上币,这个过程被我们做成了一个生态的闭环。它不仅仅是投机行为,而也是一种社区驱动的进化路径。我们也是非常希望GateFun能成为迷因项目的孵化地,而不只是结束的地方;通过游戏化机制让热度能够循环,而不是昙花一现。
Diana:
从BNB Chain的角度来说,其实我们并没有官方去做这件事情,更多的是我们的生态一些builder来做。比如像刚才GateFun提到那些生成社区,社区互动的功能,FourMeme也是有这样的功能的。我相信在BNB上打狗的人应该可能比我更了解FourMeme的功能。我觉得更多的是我们的一些生态的builder做了很多社区的一些连接和功能。
提到整个loop的闭环,大家可以看到,像Binance wallet也做了一部分这样的功能,但是这个是我相信在BNB上打狗的人应该比我更了解,因为我这个打狗经验应该是没有大家丰富的。我其实是更多会选择一些真的能触动到我的情绪这样的Meme。我也很开心的见到社区的粘性,再通过情绪的分类而把人聚在一起。比如说我为一姐的这篇文章点燃了情绪,那么我就会和同样被这篇文章点燃情绪,被这个情绪感染到想要去买Meme的人,聚到一起去。我们就会发现相似的人拥有着相似的文化,聚到了相同的地方。这个粘性其实是非常高的,激励也是非常强大的。另外一点我想讲的就是Meme的这个好处在于门槛非常低,也是给普通人参与的。我还想说的是我从来没有anti-builder,我们非常支持builder,但是与此同时,我们想要提到的是retail,有的散户他他比较擅长分析项目,能够去找到一些alpha去提前一些布局。但是有一些散户是小白,在这种情况下,Meme就是非常公平,也非常符合我们crypto的草根文化,就是大家是平等的。可能这个项目非常难以理解,但是今天这个情绪我觉得是人都能理解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就把所有参与者拉到了一个公平的起点上。此外,Meme通过其他的一些方法,比如说游戏化、任务,社区积分机制等等能够降低门槛,增加粘性。我觉得Meme的存在也是非常有益于更多的散户的参与的。
主持人Eva:
好的,我们也看到迷因比现在经常被视为一个交易所的入口资产,那这个问题我想再问一下Furina和Diana,能不能从不同的这个角度去谈一谈这些迷因项目除了去吸引用户带来流量外,是否也能够去反哺生态呢?
Furina:
当然可以,而且我们现在已经在看到这样的趋势了。很多人认为迷因项目只是短期的爆点,但实际上他们是整个链上生态最强的用户引擎。每一个在GateFun上发币的项目背后都意味着一批新用户在接触web 3创建钱包参与交易。你看一个项目发币、建设、上榜,它不只是让自己热度上涨,同时也在推动整个gate layer公链的活跃度,交易量的上升,钱包交互的变多,跨链数据更丰富,这些都是对生态的直接的贡献。
同时GateFun的社区机制,让发币不再只是项目方的行为,社区用户的讨论热度,帖子的互动,内容的创作,都会带动平台整体内容生态的丰富度。换句话说,迷因项目不只是流量的来源,而是活力的来源。
更有意思的就是我们发现这些项目它会形成一个正循环。这个正循环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社区越活跃,项目的讨论度交易量越高,平台的流量自然的增长。而平台的流量又会反哺给这些项目,帮助他们扩张,这就是一种新的共生关系。在这里GateFun的角色就是提供一个土壤,让每一个项目都能够吸引用户,带动讨论,同时让这种能量反向滋养整个生态。这个就是我们理解的流量反哺,它不仅带来交易,也在创造长期的生态价值。
主持人Eva:
下一个问题我们会比较关注一下这些项目的一个长期的一个宿命。很多迷因币项目其实是昙花一现,那我想问一下Gabi和Leaf,你们认为如何才能让这个项目去突破一个投机底即巅峰的一个宿命呢?
Leaf:
我只有一个很简单的答案,就是生意模式对吧。怎么赚钱,就是要抓住你的用户的注意力,要吸引他们用你的平台,要让他们很享受用你的技术或者你的平台,让投资人和用户都能够看到你在很认真的做这个平台。不管是什么项目,都需要扩大自己的文化和想法。
Gabi: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话归根到底就是说如何让项目的社区和它的代币长期去持续下去。一个点就是这个社区的领导者或者项目方本身,需要去引导社区一起共建。对Meme来说,大家一起去做事情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去外面就是让更多新的人去进来,去引导大家拿一部分代币为社区做一些实事。这个就是让社区的成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参与进去,也让他们对这个社区是有归属感的,使自己愿意想要给这个社区去做贡献。第二点就是Meme长期存在还是需要有一些交易所和平台支持的。它长期发展的话,你不可能是让你的社区只停留在拥有现在的这些人,而是说如何把这些看热闹的人变成愿意跟你成为自己人的这些人。因为如果它仅仅是一个一个梗,或者说它是一个纯Meme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大家会淡忘。所以一个长期存在的一个理由,也是比较重要得吸引别人的一个东西。以上就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几个答案。
主持人Eva:
接下来请Furina来跟我们进行分享一下,GateFun在支持在这种迷因项目的长期发展上,是否有一些像是社区共建,或者是激励机制的措施呢?
Furina:
关于这个长期发展的一些机制,我们当然是有的。而且这也是我们GateFun的灵魂之一。
我们不希望项目只是发完币就消失。所以在设计机制的时候,我们是直接内嵌了社区激励的系统。比如当项目刚发射的时候,系统会自动匹配一部分手续费进入社区奖池,用户的发帖、评论、互动热度越高,获得的奖励就越多。而且这个比例,它也会随着项目的成长逐步的调整。当项目市值超过一定的水平,奖池的结构也会变化。从而引导社区从短期的热度转向一个长期运营的方向。
这个其实是一种代币化的社区激励机制。用户不再只是投资者,而是社区的参与者,内容的创作者和流量的贡献者。项目方也能通过这些数据了解到社区真实的活跃度,做出更精准的运营决策。更重要的是这个机制让迷因项目不再一是情绪,而是建立在真实的互动的基础上。这个就是我们GateFun想要带来的持续共建逻辑,让社区的热度有延续性,让项目的成长更可持续。
主持人Eva:
我们的最后一个问题想邀请Furiba和Gabi来分享一下你们的看法。你们如何去看待交易所和迷因文化的一个关系演化。你们觉得它会成为一个新的用户增长引擎吗?还是说他可能只是一个周期性的市场泡沫?
Gabi:
这个问题可以从交易所它为什么会需要跟一些Meme去绑定来回答。第一个方面就是Meme它本身借助的就是传播性、社区文化和低门槛去吸引到更多的用户来参与进来。比如说刚才Diana也提到了,Meme可以带来一些新的一些用户,甚至现在玩Meme的很多都是年纪很小的小伙伴。所以说我觉得Meme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吸引用户的工具,或者说是一个流量引擎。因为一方面对于交易所所来说,这就代表着它有非常大的用户基数,能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交易量,也能带来更具传播性的流量和声音。
第二个点的话就是因为Meme它本身的话也是非常适合去检验”infra”一个工具,它可以检验公链的性能,或者说”infra”它抗压的能力。
第三个来说的话,Meme对于交易所或者说对于这些平台来说,都是有很好收入的一个地方。因为像pump.fun.去年的收入是非常巨大,所以也能看到大的交易所现在都在做自己的这个钱包和发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它提供给大家一些能来玩的地方,从中又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手续费或者收益,让整个生态变得更活泼。
说回来,结合这几点,交易所肯定是需要去跟Meme有一些互动和支持的。但是Meme其实很容易形成泡沫,或者说很容易变成一个投机行为,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交易所是也需要去有一些平衡。
现在交易所或者很多平台都已经做到了更深入的在整个Meme的产业链里,比如说做自己的lunch pad,给项目重启,到流动性提供和上市的一站式服务。币安这个就做的很好,使交易所跟Meme的关系已经从以往单纯上架一个热门Meme,变成参与到整个产业链里面,然后想要一站式去服务这个Meme市场的一个关系了。
当然用户在参与的过程中也需要有一定的把控。目前对于整个市场就是Meme市场来说,整个市场热起来其实是最重要的。
Furina:
我自己是认为未来交易所和Meme文化之间的关系,肯定是会越来越深。我们知道在过去交易所只是一个市场,然后它提供了流动性和撮合。但是现在像GateFun这样的产品,它现在就让交易所成为一个创意的发生地。迷因文化本质上是情绪的一个放大器了,而交易所天然是流动性的一个放大器。这样两者一结合,就会形成一个非常强的共振。用户不只是来交易,他们还在这里创造、互动、传播、表达,而交易所的角色在这里从交易平台进化为了社群生态系统。
未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这样的模式。代币也会从发射开始就带着社区,社区在讨论中生成热度,热度又推动交易,然后交易又回馈给社区,这样形成这样的一个循环。这也是我理解的Web3的精神,是一种开放共建共享的一个精神。
Meme也是一个起点,它让交易所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更加的立体,更有温度了。所以我觉得包括我们自己的这个平台,它想做的就是让这种关系从一场热潮变成一种生态。
主持人Eva:
好的,谢谢嘉宾的非常精彩的分享。我们今天的这个AMA活动的深入探讨了迷因币热潮下的交易所策略、社区建设,还有风险控制等议题。迷因币市场也正在从一个单纯的投机炒作向更具实用性和社区驱动的方向发展。但是这个市场的高度的这种波动性,还有监管的不确定性,其实还是需要我们投资者非常关注的一个风险因素。我们也希望今天的讨论能够为各位听众朋友提供有价值的视角和思考。
我们也期待在下一期下一期的活动中和各位听众朋友再次相聚,CT中文币圈开卖的这个AMA,会在每个月的第二个和第四个周四的晚上七点准时播出。我们将也会持续为您带来最前沿的这种加密市场资讯,深度行业分析,还有精彩的社区访谈,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热情参与,也更再次感谢各位听众朋友参与到这场AMA中,我们下一期再见。
原文: 《 《CT中文·币圈开麦》 | 迷因币热潮下的“币安人生”:交易所的下一步棋 》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