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香港数字资产上市公司联合会(HKDALA)主办,Techub News、Uweb 协办的上市公司会员走访调研・德林控股专场讨论会顺利举行。德林控股(1709.HK)代表,HKDALA 秘书处代表,以及来自新火科技(1611.HK)、大洋集团(1991.HK)、博雅互动(0434.HK)、华科智能投资(1140.HK)、国富量子(0290.HK)、HKE Holdings(1726.HK)、胡桃资本(0905.HK)、比特策略(6113.HK)、Antalpha (ANTA.US)、Nano纳比特(NA.US)、Metalpha(MATH.US)、Techub News、Uweb 等企业与机构的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数字资产交易、币股联动、港股与美股上链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碰撞行业发展新思路,为数字资产与传统金融融合探索方向。
核心议题一:币股联动与 DAT 模式分化 增量买盘成行业关键衡量标准
德林控股代表在会上提议以“币股联动”为核心讨论主题,并邀请会员机构及行业代表分享实践经验。会议讨论中,各位成员总结道,币股联动的核心在于“业务联动”——只有当数字资产与主营业务深度结合时,才能获得合规层面的支持。
Antalpha 从行业视角分析 DAT 模式,将其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拓宽传统金融通道(帮助无数字资产投资权限的传统投资者通过购买股票间接入场),且能将募资资金转化为市场流动性,现阶段是数字资产与传统资本融合的优质路径;第二类是短期溢价难以持续,且窗口期较短,后续进入者将面临更大挑战。他认为,币股联动为市场注入了新活力,早期布局且表现优异的企业将在赛道中获得竞争优势与发展奖励。
HKDALA会长Vincent进一步补充,从资本市场视角来看,DAT 的核心价值还包括激活港股市场流动性。 DAT 公司可细化为“增量买盘型”与“非增量买盘型”:其中“增量买盘型”又分为两类,一是自有资金雄厚的企业,这类企业借助上市融资功能(如发行可转换债券、股权募资等)获取资金,凭借长期布局获得市场高溢价;二是资产置换型企业,若用比特币等高流动性资产有望提升股权价值。而“非增量买盘型”企业(如部分用小市值币种置换股权的公司),未形成有效买盘,其模式难以持续。
核心议题二:港股上链的合规挑战与发展前景 美股成熟模式提供参考方向
Techub News 的 Alma 在提问环节抛出“港股上链”话题,询问各企业在可行方案探索方面的进展,以及港股上链与 DAT 的潜力对比。
Uweb 校长于佳宁从全球视野补充观点,他认为港股上链未来可探索“程序化交易”潜力——股票代币化后,API 获取将更便捷(如 Kraken、Bybit 等平台),AI 工具能降低机器人交易的开发门槛,非程序员也可参与交易;同时,新兴市场(非洲、东南亚、南亚)的需求是重要增长点,例如非洲有 500 万 Redpay 用户无银行卡,可通过 USDT 参与代币化资产交易。
他还提到,纳斯达克最新文件提出代币化股票方案,虽暂不推行全天候交易,但承认底层资产转移的合法性,未来香港 RWA 产品或可申请在纳斯达克上市以获取更多流动性,这一方向值得行业关注。
德林控股代表也指出,美股上链的核心价值是服务传统金融覆盖不足的人群,港股上链需权衡合规成本与实际收益,长期来看需通过生态联动激活市场潜力。
总结:摒弃短期投机思维 聚焦合规与生态协同发展
德林控股代表在总结中强调,币股联动与资产上链的本质,是传统资金与新资产、新玩法的有机结合,而非单一的股价炒作。未来行业需深耕 Web3 基础设施建设,激活传统资产流动性,同时顺应香港监管层“降温”导向,摒弃短期套利思维,注重构建行业良性循环生态。HKDALA会长Vincent表示,“数字资产上市公司联合会”将继续整合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资源,探索交易所业务、Web3 细分赛道等多元发展机会,欢迎行业各方参与合作。
此次专场讨论会不仅展现了数字资产与传统金融融合过程中的现实挑战,更明确了行业发展方向——只有以合规为基础、以业务联动为核心、以长期价值创造为目标,币股联动与资产上链才能真正实现“破局”,为企业、投资者与行业带来可持续回报。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