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稳定币牌照最后读秒,中银、京东与蚂蚁上演“暗战”

CN
1小时前

随着香港金管局(HKMA)稳定币发行人牌照申请的“关闸”时间9月30日24:00日益临近,77份申请正进入最后的“读秒”模式。这场历时13个月立法拉锯、7个月沙盒冲刺、4轮监管质询的“合规马拉松”,即将迎来终局。多位接近审批组的人士透露,首轮牌照“极大概率”只发3张,且“材料补件窗口已一次性关闭,不再接受任何更新”。这意味着,香港在Web3领域的雄心壮志,正通过一场严格的牌照筛选,塑造着未来数字金融的格局。究竟谁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香港首批合规稳定币发行人?


香港金管局的稳定币牌照审批,并非简单的形式审查,而是进入了白热化的“暗流涌动”阶段。


关闸≠发牌: 金管局内部时间表显示,10月1日起将进入“静默评审期”,最快11月15日行政会议批复,2026年1月2日刊登宪报生效。这意味着即使关闸,结果也并非立即揭晓。


“3+2”候补机制: 首批3张正式牌照之外,将同步锁定2家候补机构。一旦正式持牌人触发2500万港元资本金不足或储备缺口≥2%,候补机构可30日内“顶班”入场。这体现了监管的审慎和对市场稳定的高度重视。


现场检查突袭: 本周起,金管局、证监会、警务处商业罪案调查科组成联合小组,对10家“第一梯队”机构进行“No-Knock”现场抽查,重点核查冷钱包私钥托管、HSM物理隔离及链下法币账户匹配度。这表明监管机构对技术安全和合规运营的穿透式审查。


在77份申请中,传统发钞行的竞争尤为激烈,它们正通过创新方案,力求在数字货币时代保持领先。


中银香港: 在9月27日最后一刻增补“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结算”技术白皮书,提出以港元稳定币HKDCNH直接对接数字人民币(e-CNY)子钱包,实现“离岸港元—在岸人民币”秒级兑换。该方案被监管视为“人民币国际化压力测试”而加分,显示出其在跨境支付领域的战略雄心。


渣打+香港电讯+Animoca联合体: “Anchorpoint”联合体已完成200万钱包用户KYC预注册,储备金托管于渣打香港QDAP信托账户,并承诺每日链上PoR哈希值同步至金管局API接口,技术分领跑。这表明其在用户基础和技术透明度方面的优势。


汇丰“掉队”: 虽为三大发钞行之一,汇丰却罕见“掉队”。其8月提交的赎回智能合约被审计机构发现存在“重入攻击”中危漏洞,需重新部署,已错失首轮窗口。这凸显了即使是传统巨头,在Web3技术创新面前也面临挑战。


除了传统金融机构,科技巨头和Web3原生企业也在积极探索稳定币的应用场景和技术创新。


京东币链科技: 将港澳版“京东全球售”升级为“稳定币结算专区”,用户可用JD-HKD购买3C产品,平台补贴1%汇率折扣;同时与天星银行完成储备金每日自动对账,链上PoR验证时间压缩至8秒。这体现了科技巨头在场景应用和效率优化方面的优势。


蚂蚁国际: 未直接递表,却通过战略投资持牌信托机构“众安银行”曲线入局,计划推出面向东南亚外卖骑手的“日结工资稳定币”,首批试点10万菲律宾用户。这显示了其在跨境支付和普惠金融领域的创新探索。


圆币创新科技(HKDR): 以零知识证明(ZKP)储备金证明系统获得监管技术加分,其“动态储备池”可实时把110%超额抵押的港元国债ETF拆箱为1:1稳定币,已被中东支付巨头Lulu Exchange预采5亿港元额度。这表明Web3原生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先。


HashKey旗下“亮像科技”: 推出全球首个“量子安全冷钱包”,采用CRYSTALS-Dilithium签名算法,宣称可抵御未来10年量子攻击,已获金管局纳入“创新观察沙盒”。这展示了Web3企业在安全技术方面的超前布局。


香港稳定币牌照审批的进展,不仅影响本地市场,更在全球范围内激起涟漪。


美元稳定币面临“香港合规税”: 若USDT/USDC欲在港展业,需把100%储备迁入本地持牌银行并接受月度审计。Tether首席执行官Paolo Ardoino表示“正评估分拆香港合规子公司”,暗示或出现“HK-Tether”双轨架构。


欧盟MiCA法案引用香港标准: 欧盟MiCA法案起草组9月26日最新修正案,直接引用香港“储备资产独立托管+每日链上披露”条款,市场评论称“港元标准”正在输出全球。


数字人民币与港元稳定币互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本周在港透露,正在研究“数字人民币与合规港元稳定币”的跨链互操作协议,被市场解读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开绿灯”前奏。


数字港元债券: 香港特区政府第三批代币化债券将不只是资产端代币化,也考虑落实资金端的代币化,鉴于香港资金端代币化发展早、最成熟的是央行数字货币(CBDC),这批代币化债券的资金端有可能接入CBDC认购。


金管局今晚再次重申,9月30日后任何“未获牌照”机构若在香港公开推广稳定币,即属犯罪,个人最高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2年;公司罚款最高500万港元。这再次强调了香港在数字资产领域的严格监管立场。


当倒计时进入最后48小时,香港不仅在选择3张牌照的主人,更在定义下一代数字美元的竞争规则——是继续容忍离岸匿名,还是拥抱“100%储备+链上透明”的新范式?答案,将在本周晚些时候揭晓。这场Web3合规化大考,不仅将重塑香港的数字金融格局,更将为全球稳定币市场树立新的标杆。


相关推荐:比特币(BTC)的道德价值:终结战争机器的数字货币


原文: 《 香港稳定币牌照最后读秒,中银、京东与蚂蚁上演“暗战” 》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