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布稳定币研究课题,究竟说了什么?

CN
3小时前

9月7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应急管理项目——《全球稳定币风险治理与跨境协同监管体系研究》。这一举动,不仅标志着中国最高级别的科研机构对稳定币这一新兴数字资产的高度重视,更是在全球金融格局深刻变革、大国金融博弈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寻求构建自身风险治理与战略应对体系的关键一步。稳定币凭借其高效跨境流动性,已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生态的核心桥梁,其规模和影响力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与全球金融监管框架构成了深刻挑战。NSFC此次立项,旨在突破当前稳定币领域面临的“四重割裂”困境,为中国应对挑战、参与全球数字金融治理贡献兼具中国智慧与全球视野的理论框架与政策选项储备。


一、应急管理项目:快速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的应急管理项目,旨在对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重大管理问题快速做出反应,及时为党和政府高层决策提供科学分析和政策建议。该项目主要资助在已有相关科学研究基础上,运用规范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开展关于国家宏观管理及发展战略中急需解决的重要和关键性问题的研究,以及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实践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的研究。每年启动3-5期,资助若干方向的研究。


此次将“全球稳定币风险治理与跨境协同监管体系研究”列为应急管理项目,充分体现了稳定币问题在国家战略层面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这表明中国高层已充分认识到稳定币对国家货币主权、金融稳定和宏观经济运行的潜在影响,并急需科学、系统的研究成果来支撑决策。


二、稳定币挑战:大国金融博弈前沿与中国的双重战略压力


稳定币的崛起,并非一片坦途,其内在脆弱性、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冲击以及大国金融博弈的属性日益凸显。


内在脆弱性与系统性风险: 稳定币的“稳定”并非绝对,一系列风险事件已暴露其稳定机制的深层缺陷与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国际清算银行(BIS)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亦对其是否具备现代货币的核心特征及其法律属性提出了根本性质疑。


大国金融博弈前沿: 稳定币已演变为大国金融博弈的前沿阵地。美国已签署《指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GENIUS Act),旨在构建联邦层面的支付稳定币监管框架;欧盟《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已逐步生效;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条例》亦已正式实施。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加速构建稳定币监管框架,抢占数字金融规则制定的制高点。


中国的双重战略压力: 在此背景下,中国面临着私人稳定币的隐性流通可能削弱资本管制有效性,以及美元稳定币全球扩张对人民币国际化构成潜在挑战的双重战略压力。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挑战,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货币主权,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这些复杂局面凸显了当前在应对稳定币挑战时,全球所面临的“四重割裂”:理论割裂、监管割裂、数据割裂与政策割裂。其根本在于,既缺乏精准预判冲击路径的量化分析工具,也缺少有效阻断风险跨境传染的协同治理机制。NSFC此次项目旨在突破上述困境,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为中国应对全球稳定币挑战、参与全球数字金融治理贡献兼具中国智慧与全球视野的理论框架与政策选项储备。


三、研究框架与重点内容:系统性应对稳定币挑战


此次应急管理项目总课题为“全球稳定币的演进趋势、风险传导与中国的风险治理与战略应对研究”,拟构建“态势研判、机理剖析、风险评估、策略构建”四位一体的研究框架。其重点研究内容涵盖了稳定币的方方面面:


全球稳定币的演进趋势、风险传导与中国的风险治理与战略应对研究


系统研判全球稳定币发展的最新态势、技术演进与市场结构特征,评估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性影响。


剖析稳定币对中国货币主权、金融稳定与宏观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传导机制,并进行量化评估。


对构建兼顾安全与效率、开放与主权的中国稳定币治理框架进行学理探索,立足于支付工具本质与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定位,评估不同政策路径的先决条件、可行性与潜在影响。


研究中国在全球稳定币治理体系中的战略定位与参与路径,为提升中国在国际数字金融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提供理论支持。


全球稳定币的结构演化与国际货币体系影响研究


聚焦美元主导的私人稳定币体系可能引发的“数字美元化”趋势,及其对新兴经济体货币主权的冲击,旨在为探索构建更加公平包容的国际货币新秩序提供理论依据。


稳定币内在脆弱性、风险传导与宏观审慎管理研


剖析私人稳定币的挤兑风险及其与实体资产通证(RWA通证)融合可能衍生的新型风险,探索将其纳入中国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有效路径。


稳定币对货币主权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系统解析稳定币跨境扩张对传统货币主权边界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冲击,为维护国家金融主权与优化货币政策框架提供理论支撑。


数字货币对中国金融中介体系的冲击、传导与应对策略研究


评估新兴数字货币对传统金融机构业务模式的影响,探讨央行数字货币与合规私人稳定币的并存模式,特别是对公私合营模式(PPP)的可行性、适用场景与核心监管先决条件进行研究。


全球稳定币监管框架、金融基础设施与跨境协同研究


系统比较分析全球主流监管模式,探索提升跨境协同监管效能的创新路径,聚焦金融基础设施风险,强化KYC、AML与CFT合规能力,并针对司法管辖权冲突等难题,探索设计创新的跨国监管协作机制。


四、申请要求与资助机制:鼓励团队协作与政策导向


此次应急管理项目鼓励并优先资助团队整体申请,要求申请人将本项目作为一个整体来申请,包含1个总课题和5个子课题,并分别提交项目总体申请书和各子课题申请书。每个子课题资助直接经费不超过20万元,总课题资助直接经费不超过30万元。项目研究期限为10-12个月,研究成果最终体现为政策建议报告、媒体报道、研究报告、专著及学术论文等形式,其中政策报告将作为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的重点。


这一资助机制,旨在汇聚中国国内顶尖研究力量,形成合力,快速产出高质量、可操作的政策建议,为国家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结语: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布稳定币相关研究课题,是中国在数字金融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这不仅是对稳定币挑战的积极回应,更是中国在全球数字金融治理中提升话语权、贡献中国智慧的战略部署。通过系统性的研究,中国有望在稳定币的风险治理、跨境协同监管以及宏观审慎管理等方面形成独到的理论框架和政策选项,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构建更加公平包容的国际货币新秩序贡献力量。这场由稳定币引发的全球金融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改变着全球金融的未来,而中国,正以其独特的智慧和战略,积极参与其中。


相关推荐:国企资金曲线入场!香港金融圈传出“币股联动”项目重要进展


原文: 《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布稳定币研究课题,究竟说了什么? 》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火币HTX助力新朋友起航,交易瓜分50,000 USD1
广告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