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总在推前浪。”这句话,如今正精准地映射在支付巨头PayPal身上。当年,PayPal以“颠覆者”之姿,汇聚马斯克、彼得·蒂尔等一众创新先锋,怀揣颠覆传统金融的雄心,开创了在线支付时代。然而时过境迁,曾经的颠覆者如今却面临被颠覆的命运。在Block、Apple Pay、Google Pay等层出不穷的竞争对手围剿下,PayPal正经历市占率流失、交易活跃度与付款笔数下降的困境。雪上加霜的是,随着稳定币向支付环节的深度渗透,Shopify与Coinbase合作提供链上支付服务,直接威胁到PayPal的核心电商支付腹地。面对内忧外患,PayPal望着如今众星捧月的稳定币,眼里满是自己曾经的影子。
一、支付巨头PayPal:被围剿的“前浪”
乍看业绩和股价,有些投资人可能认为PayPal被错杀了。从营收看,PayPal的收入增长虽不迅猛,但也算稳健,2022年至2024年,其营收从275.2亿美元增长至318亿美元,营收增速分别为8.4%、8%、7%。这样的增长在美股长期牛市中,本不应导致股价大幅下跌。然而,与2021年的高点相比,PayPal当前市值仅为峰值的1/5,业绩与股价严重背离。
这种背离,源于PayPal的业务结构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PayPal的业务主要分为支付服务(如PayPal、Venmo等支付、转账)和技术业务(如Braintree等支付网关产品)。支付业务因直接连接用户,利润率和战略价值更高。然而,PayPal的交易额(GTV)增长,实则更依赖Braintree这类偏技术类的业务。瑞银测算显示,2021年至2025年,以Braintree为代表的支付解决方案业务,其GTV占比将从33%提升至44%。
与此同时,利润更高、更有价值的支付业务,却因竞争加剧导致市场份额流失。根据瑞银数据,2024年PayPal线上支付增速仅为4%,低于美国电商行业增速(6%-7%)。在2020年-2023年,PayPal支付市占率已从54.8%下降到40.29%。市场份额流失也导致PayPal用户增长瓶颈,2024年活跃用户数量较2022年减少100万,进入2025年后,交易频次也出现下降,二季度交易笔数同比下降5%。
在激烈竞争下,PayPal只能一边降take rate(近两年下降0.14个百分点),一边加大投入(24年营销费用同比增长10%)。费率降低与投入增加,直接影响了盈利表现。2022年,PayPal净利润一度同比下降4成,虽通过成本控制实现利润反弹,但年利润停滞在40亿美元上下。面对亚马逊、苹果、谷歌等流量巨头持续拓展支付业务,以及Wise、Payoneer、Stripe等低费率竞争,PayPal的地盘大概率还会继续萎缩,缺乏差异化优势使其发展难言乐观。
二、稳定币的“偷家”威胁:电商腹地告急
与国内电子支付的高渗透率不同,北美因信用卡普及较早,线下刷卡支付一直是主流,电子支付渗透率相对较低。因此,美国支付战争的竞争逻辑是“得线上者得天下”。PayPal能做到行业老大,除了先发优势,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抓住了线上场景,尤其是电商支付的机会。PayPal在北美和欧洲电商支付中占比超50%,是其核心优势所在。
然而,时易世变,原本PayPal抓住电商是优势,但稳定币出现后,电商却成了最容易被冲击的场景。以USDC为代表的稳定币正野心勃勃地向支付领域拓展,而电商具备规模化、高频化特征,是最适合支付的场景。电商平台也乐于与稳定币合作,毕竟使用稳定币支付可以绕开传统金融2.5%-3%的交易费率,商家自然愿意推广。
电商与稳定币的合作正纷至沓来。亚马逊已公告将与Circle合作,全面接受USDC稳定币支付。在独立站场景中,Shopify也和Coinbase合作,计划上线USDC支付。在电商的稳定币支付场景中,PayPal等传统支付工具正面临被绕开的趋势,其交易量和业绩也将受到影响。
从商业竞争的角度看,在稳定币面前,PayPal并无优势。PayPal的商业模式是交易驱动型,其收入依靠对资金的“移动”收费,相当于传统零售中赚商品加价率的钱。加上PayPal的支付业务仍需依托银行等传统金融,因此其在交易流程中,必须收取2.29%-3.49%不等的费率。而稳定币的核心商业模式是“资产驱动型”,它可以不收交易费,靠用户沉淀下来的资产进行美债变现,相当于互联网生意中的“羊毛出在猪身上”。这意味着,一旦稳定币普及,其明显的费率优势将大幅蚕食PayPal的电商支付份额。不过,美国监管规定稳定币不给用户付息,大部分消费者仍然更倾向于法币消费,这给了PayPal一定的缓冲期。
三、PYUSD:难成亮点的“自救”尝试
部分投资人认为,真正强大的支付结算体系,应是建立法币与加密货币无缝衔接的平台,而非单纯的加密币结算平台。因此,在加密货币交易所被热炒的背景下,PayPal显然被市场忽视了。这一观点虽有宏大叙事支撑,但结合实际业务来看,逻辑存在一定瑕疵。
即便PayPal成为链接稳定币与法币的首选支付平台,它依然无法改变“支付通道”的角色定位,能否延伸出新的业务场景仍有待观察;更何况,仅靠这一角色,也难以改变电商场景中“稳定币与电商平台直接合作、吞噬PayPal支付份额”的现状。
因此,相比集成稳定币的支付功能,PayPal在链上金融时代更大的机遇,其实是自家发行的稳定币PYUSD。一旦从“支付通道”转型为“铸币者”,其商业想象空间与价值都将大幅提升。但PYUSD的发展并未达预期。尽管早在2023年8月便已推出,但目前PYUSD与USDC、USDT等主流稳定币仍存在明显差距,市占率不足0.5%。
PYUSD发展不及预期的原因不难理解:当前稳定币的支付场景仍在开拓阶段,在大部分货币主权稳定的国家,稳定币的核心交易场景仍是加密货币交易。具体来说,在稳定币出现之前,法币与比特币的转换必须通过银行,不仅流程缓慢,还会产生币值波动、交易风险等问题。而稳定币恰好解决了这一痛点——它无需经过银行,与比特币一样依托区块链技术,可实现与比特币的快速撮合;同时,稳定币还像一道“防火墙”,能阻断交易者敏感信息的关联。
在当前稳定币交易主要集中于币市的背景下,依托Coinbase等加密货币交易所的USDC,势必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即便日后稳定币支付逐渐普及,PYUSD又能有多大胜算呢?与部分人的预期相反,PayPal的支付生态并不能为PYUSD提供太多助力,反而PYUSD可能成为PayPal的“价值分水岭”。在PYUSD成为主流稳定币之前,PayPal大概率是稳定币冲击下的“受害者”。
结语:
PayPal的困境,是传统支付巨头在数字时代面临的普遍挑战。在多方竞争的围剿下,稳定币以其低费率、高效率的特性,正悄然侵蚀着PayPal的核心电商支付市场。尽管PayPal尝试通过发行PYUSD进行自救,但其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稳定币的崛起,不仅是技术创新带来的冲击,更是商业模式和竞争逻辑的根本性变革。对于PayPal而言,这或许是其“至暗时刻”,也是其必须直面并寻求突破的关键节点。能否成功转型,将决定其在未来支付格局中的地位。
相关推荐阅读:香港复星3.28亿美元股票代币化,一文看懂RWA未来金融全景!
原文: 《 北美支付宝迎来“至暗时刻”,稳定币如何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