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资科企可能与香港数字银行合作申请稳定币

CN
5小时前

香港作为全球数字金融枢纽的地位日益巩固,其清晰的监管框架正吸引着全球资本的目光。近日,港媒报道称,中资科技巨头正积极寻求与香港数字银行合作申请稳定币牌照,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一趋势不仅预示着香港稳定币市场将迎来新的格局,更可能加速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进程,引爆万亿级市场。


一、中资巨头“抢滩”香港稳定币牌照:数字银行成新宠


合作模式: 港媒称,中资科企可能与香港数字银行合作申请稳定币。中资科技巨头是香港本地数字银行股东之一,关注代币化资产交易和跨境支付。


富途证券的探索: 富途集团董事总经理曾煜超表示,将探索用户使用稳定币作为平台余额或持仓资产买入股票,并协助处理法币清算及结算环节,以便投资。


RWA的吸引力: RWA是指将现实世界中的资产,尤其是可产生稳定收入的资产,如酒店租赁、光伏发电、甚至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等,可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代币化,使其能够在链上进行交易、管理和流通。


“命题作业”: 多位在港中资机构的金融从业者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他们将“尝试落地RWA项目”,甚至有人直接将其称之为“命题作业或指定功课”,反映出国内总部对RWA的重视。


律所生意兴隆: 香港部分律所在币圈板块的生意开始增多,其中包括金杜律师事务所及君合律师事务所,这使得香港中资机构的从业者变得更加繁忙。


RWA会议爆满: 8月7日,蚂蚁数科和其他机构等一起在港交所举办了一场关于RWA的行业会议,其中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梁振英,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等人出席了会议。当日下午2点半开幕时,会场爆满,大多数人都没有座位,站在会场后方。


二、在港中资金融机构踊跃尝试RWA:自上而下的战略部署


“Top Down”驱动: 一位外派驻港的国企资管负责人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现在这一波其实是top down(自上而下)的,总部希望驻港的机构尝试去做RWA,为以后稳定币发行后的生态发展做准备。”


先行者: 华夏基金香港公司、太平资管香港公司、嘉实基金、博时基金等中资机构在港发行了部分币圈产品。华夏基金(香港)公司已经于2024年在发行了比特币现货ETF、以太坊现货ETF以及2025年2月在港发行了港元货币基金代币化基金,并于今年7月又推出了人民币货币基金代币化和美元货币基金代币化基金。


业绩亮眼: 截至8月21日收盘,华夏基金比特币现货ETF的规模约20.72亿港元。嘉实基金和博时基金的比特币ETF规模分别为2.6亿港元、14.75亿港元。太保资管香港曾于今年3月推出了首只美元货币市场基金代币化产品(CPIC Estable MMF),发行规模1亿美元。


未来展望: 一位在港的中资机构负责人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这并不意外,未来所有人都得学习上链产品。在他看来,随后可能会有更多的金融产品上链。


三、RWA的“虚火”与冷静思考:并非所有机构都适合


“虚火”论: 太保资管香港CEO周成岗对腾讯新闻《潜望》表示,当下RWA在香港“过于火热了,这是虚火,得冷静。”他认为,所有的金融资产将来都有机会上链,但暂时无法预测具体的时间表,因为这取决于RWA整个生态的发展。


金融逻辑与解决问题: 并非所有的资产都要上链,资产上链本身需要符合金融逻辑,且上链是为了解决具体的问题。对于不足够优质的底层资产来说,即使上链了,其流动性依旧堪忧。


法律权益与底层资产: RWA实际上基于一整套法律系统而建立的产品。不管是对于投资者持有RWA资产的代币的权益、还是该权益对应的底层资产的所有权等,都需要有明确的法律规范。


结语:


中资科技巨头与香港数字银行合作申请稳定币牌照,是香港数字金融领域的一大亮点。这不仅预示着香港稳定币市场将迎来新的格局,更可能加速RWA代币化进程,引爆万亿级市场。然而,在RWA热潮背后,也需要冷静思考,并非所有机构都适合参与,且RWA的落地需要符合金融逻辑,解决具体问题。香港正试图在严监管与创新之间寻求平衡,以巩固其作为国际数字金融枢纽的地位。


相关推荐阅读:香港确定2026年实施巴塞尔加密资产资本金新规,严禁稳定币炒作


原文: 《 港媒:中资科企可能与香港数字银行合作申请稳定币 》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