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大公司都开始陆续发布自己的二季度财报,各个基金公司也开始发布自己的持仓数据。比起一些令人“意外”或者格外亮眼的财报以及数据,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一些知名投资者只言片语的点睛评论。
比如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布的最新持仓中,再度减持了苹果并加仓了一家此前不太为人所知的公司“联合医疗保险(UNH)”。
很多财经文章就借此怀疑苹果是不是隐藏了什么风险?巴菲特是不是看到了苹果一些潜藏的问题?
总之就是各种猜测苹果的基本面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所以巴菲特才会卖出。
看到这些文章,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对劲,觉得他们的猜测有点离谱。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看巴菲特的持仓我们就会发现苹果依旧是他持仓最大的标的之一。如果巴菲特认为苹果的基本面出问题他会清仓或者至少较大规模地卖出,而不仅仅是减持。
实际上这并不是巴菲特第一次减持苹果,去年就有过减持苹果的操作。
那时,段永平对巴菲特的减持评价就很有意思,而且很有预判性。
在去年8月4日的点评中,他写道:
“我能理解老巴卖出苹果的原因,毕竟这不是他自己很舒服的领域,又因为一个更不太了解的原因而变得那么高,加上他心里有可能有很多备选,或者就是单纯觉得目前股市过高,存点现金等待机会啥的。如果苹果股价一直这么坚挺的话,老巴卖完了我也不例外的”
总结一下,段永平认为巴菲特减持苹果的原因就就几点:
- 价格过于高了
- 苹果的价格如果继续坚挺,巴菲特还会继续减持
- 卖掉为了买其它的备选公司或者单纯拿现金等机会
现在回看段永平的这些评论,感觉段永平和巴菲特有点俞伯牙和钟子期那样的心有灵犀-----只有知己之间才能理解和看懂对方的操作和内心。
我特别对段永平提到苹果不是巴菲特很舒服的领域而卖出很有感触。
因为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我彻底清仓特斯拉前的感觉---总是心神不宁、觉得这里不对劲,那里有问题。
不是说特斯拉这个股票不好,而是觉得至少在当时特斯拉不是让我很舒服的公司。与其强拿着这样的公司还不如彻底放掉,再找更合适自己、拿着更舒服的标的。
从去年开始,我形成了一个新习惯:每个季度当各大公司发布自己的财报、各大机构发布自己的仓位时,我都会有意看看财经媒体对这些财报和仓位的点评---不是为了跟随它们进行各种操作,而是想用这些实例来锻炼一下自己对他们操作的理解和判断,然后再把自己的判断和一些知名投资者的点评进行对比,看看观点的差异以及形成差异的原因。
我发现这是个很好提高自己理解和认知的机会。
其实上面那些段永平对巴菲特操作的点评在巴菲特股东大会实录里面都有过记载,我自己也读到过多次。
但读到并不代表真的能够理解更不代表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知。真正要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还需要在实践中反复锻炼和检验。
而这些财报和点评就是最好的实操训练。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