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祝维沙
笔者发表了《稳定币法案推出后会引发金融海啸吗?》一文,该文主要聚焦稳定币带来的风险,《稳定币:美国保卫金融霸权之道》是回答对「海啸」一文的问题。而后又陆续收到读者的意见,希望我解释「霸权之道」文中提到:「美国的天才法案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结果是跑得慢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先死」的原因是什么?
稳定币不是支付工具是货币
货币的有三性:储值价值、支付工具(交易媒介)和定价单位(标尺)。稳定币出现后,美国和香港的有关发言人说稳定币是支付工具。原因是法案规定稳定币不能支付利息,这样人为地让稳定币失去储值价值,从而使得稳定币不是完整货币。
天才法案未明确禁止稳定币借贷,仅对稳定币相关业务作出了诸多限制,这可能会使稳定币发行人难以开展借贷相关业务。
但是,稳定币几经转手后的借贷如何禁止?现在加密货币从事借贷的协议有很多,常见的包括Morpho、Compound、Aave等。稳定币的借款年利息收入3%~8%。
在加密货币的实践中稳定币具有货币的完整属性。在匿名的世界里一纸不完整的规定其作用是有限的,不会改变稳定币的货币属性。
人为制造对银行的保护,立法者用心良苦,留下时间给银行转型,发展相适应的新业务。
发行人法币资产有利息收入不能给稳定币兑换人
法案规定允许发行人收取背书资产的利息收入,禁止向稳定币兑换人支付。绕过这一点很容易,可以用兑换的稳定币在加密市场买数字化的美国国债,同样可以获取收益。这与用法币购买国债并无差异。而加密货币的贷款收益比国债还高。
对于大笔的稳定币持有人必须找到获取利息的出路。绕过的办法很多,市场决定此规定不可行。如此规定还可列举。
这些规定很滑稽,同样的美元只因为用途的不同,一个有利息,一个没有利息。犹抱琵琶半遮面,目的还是保护银行。这种保护期必然会被创新打破,部分跑得慢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会在竞争中败北。因为货币发行的底层逻辑变了,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受到挑战。
稳定币挑战银行的商业模式
1.商业银行的存贷差盈利的模式受到挑战
商业银行的基本商业模式是收取利差,给存款人较低的利息,然后用较高的利息放贷出去。中国的银行存贷净息差在1.27%~1.87%,大商行在1.4%左右。美国的银行多是混业经营,净息差率比中国高,在2%~3.5%左右。
银行将法币兑换稳定币给用户,并将法币购买债券获得稳定的收益,这是一个投行业务,假如银行购买美债是4.5%的回报,剔除市场的波动因素,有4%的净回报的可行性非常大。如果给稳定币兑换者2%的回报,对银行的净息差影响不大。看似对银行是一个有利可图的生意,应该不被限制才对。
问题是商业银行基本业务是放贷,放给企业的贷款企业不可能立刻花出去,资金存留在银行成为资金沉淀,可以再贷出去。商业银行的货币流通速度是4~5次/年。如果资金都被理财了,银行就没有了贷款业务。也就是稳定币将影响商业银行的货币流通率即乘数V使得乘数V下降,靠泡沫放贷模式盈利的银行,利润会下降。买债券的利息收入不给稳定币兑换人,算是填补了商业银行的利润损失。但是债券利息下降怎么办?如果债券的利息趋近于零?
2.费雪方程式需要重新定义
稳定币的出现使得货币发行出现变化,基础货币M发行由央行控制,稳定币是货币创造属于广义货币M2的范畴,它的周转率还没有银行资金周转率4~5次/年这种经验常数,两种货币流通速度的差异影响费雪方程式的表达。
费雪方程式是描述货币发行是否合理的著名公式:
MV = PT………………(1)
其中:
M = 基础货币
V = 货币流通速度(乘数)
P = 价格水平
T = 总交易量
这个公式描述的是货币和总价值(广义商品交易价值)的对应关系。公式(1)的左边代表金融,右边代表总价值。这个方程式表示货币发行和货币应用的对应关系。稳定币市场乘数和法币市场乘数V是不同的,我们将稳定币市场的乘数定义为V1。稳定币应该在货币这一边即公式左边。货币供量分为两个部分,法币市场和稳定币市场,用S代表稳定币,M、V含义与公式(1)相同,假设PT不变,那么费雪方程式可以写成:
M*V+S*V1=PT………………(2)
这个公式涵盖了天才法案出台后货币发行量和总价值应该有的对应关系。这里稳定币的数量在加密货币是透明的,比银行的货币创造还好统计。而V1是可以通过加密货币PT/S被统计出来。
如果银行同时做法币和稳定币业务,对商业银行冲击不大。但是稳定币市场现在不是银行的强项。银行要做好这个生意必须创新。
3.个人「银行」参与竞争
加密货币的实践告诉我们,借贷是在私人之间通过智能合约进行的。你可抵押稳定币USDT和USDC或者比特币、以太坊等可信资产进行借贷,用户的收入是贷款利息收入,明显高过银行的存款利率。Morpho、Compound、Aave等协议已经成熟,他们是去中心自动的借贷中介机构,相比银行的息差,协议只收取手续费,以Aave为例:
手续费根据不同业务类型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 存款与取款手续费:存款通常无手续费。取款手续费一般为0.25%。
- 借贷手续费:借款时会收取0.01%的费用,
- 贷款发放费0.00001%。
- 交易手续费:在Aave的去中心化交易所(DEX)进行代币交换时,每次交易需支付0.3%的交易手续费。
- 钱包转账手续费:将代币在钱包之间转移时,需支付0.001ETH的交易手续费。这是一笔很高的收费,也是加密货币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不用以太坊网这笔费用会很低,这是以太坊网络收取的千分之一的手续费。这个费用会随网络的拥堵而改变。
上述费用换成法币加起来也不会超过1%。
少了银行的盘剥,散户收息率几乎是贷款息率。也就是散户借贷可能抢了银行的生意。如果银行做公式(2)稳定币这部分业务,转型做借贷协议,它有客户有信用这是优势,但是收费将小于息差的收益。主营业务利润下滑是不可避免的。
在Aave中不需要审查,甚至连借款人是谁都不需要知道。考虑到天才法案出台以后匿名就有困难了。这是这类协议所面临的制度困境。思路是正确的,解决方案一定会涌现。
私人借钱是无需牌照的。加密货币借款主体面对的不是银行,而是单独的个体。个体的钱不需要通过银行这个中介借出,也就是银行这个中介被去掉了。加密货币基本原则是智能合约抵押借贷,按此操作不存在泡沫;银行是泡沫放贷,俗称10个马桶几个盖。没有泡沫放贷,就减少了经济泡沫,经济危机的危害会大大减小。
银行被弱化,谁会强?加密货币的理念:自己的钱自己把握。显然加密货币钱包会崛起成为新的「个人银行」。
加密钱包重压银行
1.加密钱包的功能超银行
现在加密钱包普遍带有货币兑换和理财功能,并且也可接交易所。整体的功能覆盖远超过银行,所以称为个人银行并不过分。之所以加密货币还不普及,除了法律问题,还存在三个关键问题。
2.钱包是个人银行不是平台
钱包是个人的,它可连接加密货币的各种平台,是各个平台入口,但他本身不是平台。而现在的区块链平台都是To B的与钱包的持有者联系并不紧密。个人银行的商业模式是对的,做好入口也是一个巨大的生意,天才法案已经折射了政府对银行的保护,这是不讲理的。所以商业模式正确也未必能赢。
清晰法案还在争议中,他们挥舞大棒:「同等业务同等监管」,这一条难道不对吗?仅加强实名,就此一条,就会令纯匿名的生态被淘汰,加密货币的大震荡也在所难免。
这是一条充满风险、机会和博弈的利益巨大的道路,正规军入场,增加了加密货币创业成功的难度。
3.安全性和易用性问题
加密钱包分为中心化钱包和去中心化钱包。中心化钱包有挪用用户资产的风险,并且频繁发生。
去中心化钱包分为冷钱包和热钱包。热钱包是联网钱包,表面安全,理论上不如大交易所安全措施完善,也就不如币安、Coinbase等交易所安全。但是,交易所钱包的钱究竟不符合个人钱个人掌握,有经验的大客户会把加密资产存放在不联网的「冷钱包」中。冷钱包的问题是操作复杂。
4.继承问题
加密钱包钱在自己手里是通过私钥实现的。谁掌握了私钥谁就掌握了钱。因此私钥是不能泄露的。由于私钥的保存不便,常有丢失的问题。丢了私钥,钱包里的钱就取不出来了。如果用户在生前告诉了别人,就不敢保证钱是否安全。
我们需要银行的安全程度和易用性,即使出现意外,都可把钱取出来。
加密货币钱包如果达不到银行的安全程度和易用性战胜银行就是一句瞎话。
技术问题都可以解决,我们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无链多签钱包系统。
无链下一代加密金融操作系统和平台
基于区块链的无链系统,它像互联网 HTTP 或 TCP/IP 那样是数字文明的底层。「无链」不是没有链,而是链不再成为阻碍用户体验的显性存在。就像我们在银行存钱不会关心他的底层技术一样。15年该有的技术都有了,淡化链关注应用是无链的本意。
无链是To C和To B的统一平台,像微信的小程序平台一样,只是无链关注金融,是金融小程序平台。在未来的几个月将逐步开放小程序接口,上述的借贷和理财项目都有机会接入。Swift是金融传输协议,Aave是加密借贷协议,传统的银行彼此之间的连接是协议注意不是金融平台。年轻的Vitalik创造了一个智能合约金融平台,成为沟通各个金融应用的共同账本。这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开创了金融的新未来。稳定币就是以太坊上开出的一朵美丽的花,然后被推广到其他公链上。以太坊的是To B的金融平台,无法把C端用户和以太坊联系起来,无链除了是To B的平台也是To C平台,传统银行有机会成为无链金融平台的节点和小程序,享有无链的共同账本,而这个账本和以太坊一样都是公开的。
除了平台问题还要解决安全、易用性和继承问题。
无链钱包是多签的,最多12个。并根据你需要的转账数额设定多签。平台不触碰用户资产。在整个安全设计上,遵循多验证的原理。比特币是六个区块验证,币安是验证码+邮箱验证+谷歌验证,做得很好。他的缺点是无论转多少,都需要三步验证,对于小额就不方便。银行是验证码验证,但是在大额转账时会有客服与用户确认,资金数额分层管理是正确的决定。参考币安,多签用3个是安全的。因为当币安设计了三步验证就没有再暴露出用户的安全问题。
无链多签验证是由手机完成的,它的多签和加密货币的平等多签是不同的,存在主控的主手机,个人的主手机和验证多签的手机绑定,对于继承也可自动完成。
只有超过银行的安全程度和易用性,才能够使金融变革走到新的阶段。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