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研究中国经济发展

CN
Rocky
关注
6小时前

最近一直在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以及最近开始投资一些民宿和酒店行业。我个人认为中国下一步的机会,不在工厂,而在服务业。说实话,咱们过去几十年的成功,是靠“世界工厂”这套打法打出来的。大搞出口、大上重工,靠生产拉动GDP,这是我们的强项。但现在,这条路越来越窄了——全球消费放缓、地缘政治、欧美去风险……你再怎么拼效率,别人就是不买账。

那怎么办?很简单,得从“出口导向”变成“内需驱动”,从“制造立国”变成“消费立国”。

📉 先说现实:服务业太薄弱

现在服务业在中国GDP里占比差不多 50%,就业占比也就 47% 左右,而欧美发达国家早就到了70%左右。

什么意思?就是我们还有一大块“服务经济”的潜力没挖出来。这就跟当年城镇化率的路径是一致的。

你看年轻人不想进工厂、不想996,他们要的是生活,是体验,是“有尊严的收入”。现在很多年轻人回到自己的家乡,用在大城市获得技能和认知,去重新改造家乡的旅游业,服务业等。这不是什么“躺平”,而是产业转型的前奏。

💡 那服务业的机会在哪儿?

1️⃣本地化服务经济

以前大家往北上广挤,是因为那儿有工厂、平台、机会。但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搬回二三线城市创业、做内容、做本地生意,这背后其实是“本地服务经济”的崛起。

比如:城市更新里的餐饮、健身、宠物、文旅;

结合数字经济的新消费体验;

政策扶持下的新型社区服务(养老、托育、家政);

这些都不是过去那种重资产,而是轻服务、高附加值、靠创意的生意,这是我最近在云南旅居2个月,考察和调研中得到的结论。

2️⃣数字平台+服务融合

移动支付、即时物流、短视频、#AI 生成内容,这些技术已经从平台端跑出来,开始落地到小B和个人创业者。

我们看到的不是大平台卖服务,而是每一个普通人变成“服务者”:美甲、摄影、私厨、家教、陪诊……服务行业从中心化走向长尾,这很像当年淘宝带动一批小老板,现在是“服务电商”的时代。最近我们看到很多通过 #AI 视频做自媒体创业的人群,获得了较高的收入来源和客源,并带动了一系列周边经济的案例。

3️⃣高端制造+服务一体化

别小看“制造+服务”的组合拳。现在很多产业链在升级,背后需要的其实是大量配套服务:

工业设计

设备维护

芯片测试

SaaS系统服务

工业AI解决方案

这是下一代“服务业里的科技含量”,不光是茶饮店和美甲店。

我认为,服务业是中国下一个十年的最大结构性机会。只要政策重心从“拼生产”转向“稳消费、扩服务”,很多机会都会自下而上地爆发出来。

尤其在二线、三线城市,不动产不再是唯一增长引擎,当地服务成了新的“新动能”。

我们要做的,是:把就业重心转向服务业;把财政支出从补贴生产转向社保、教育、医疗,让人愿意消费;给年轻人更多创造性劳动的舞台,而不是进厂当螺丝钉。

这个现象我在浙江安吉看到很多这样的案例,当地政府支持年轻人,组建数字游民的部落,然后提供土地,财政,房屋等无偿的支持,从而吸引小镇年轻化,吸引更多有趣有学历的年轻人,来家乡共创共建共赢的例子。

整体大趋势来看,中国先利用制造业让我们富了起来,未来将会利用服务业才能让我们稳下来、强起来。未来十年,中国真正的机会,不在工厂机器里,而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里。服务业,是中国经济从“有速度”转向“有质量”的关键一跳。这也是我们开始建设和投资酒店以及像交易员小院的底层逻辑。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ad
追热点必备!注册HTX领1500U
广告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