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重难返的互联网,我们要如何从底层改造它?

12 天前
標籤:比特币0555
文章來源: 链捕手

过去一年, AI 走到了互联网舞台的聚光灯下,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潮。

但在生成式 AI 概念大热的背后,整个 AI 领域内的创投活动却在急速降温。根据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的一份报告, AI 领域相关并购投资的金额巅峰出现在 2021 年。近三年,相关投资交易金额其实是连年下跌的。

原因也不难理解, AI 已经成为了巨头的游戏。无论是微软、谷歌、 Meta 还是苹果,都在自行采购芯片、收集数据进行训练,也只有这些公司,能获得算力和数据上的优势。对创业公司来说,想要从零启动一个 AI 项目,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

在大部分人眼里,这大概只是 AI 这一个垂直领域的问题。但有没有一种可能, AI 创投领域所呈现出的「寡头化」趋势,背后隐藏的是一个更大的,从互联网被发明之初就长期存在的底层问题?

比如我们在接入互联网的时候,为什么很难弄到一个公网 IP ,为什么 IP v4 地址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为什么各种数据泄露、隐私侵犯问题层出不穷,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被提醒要修改各种密码?为什么我们要买的各种互联网服务越来越多,从视频网站、音乐会员到云盘空间,负担越来越重?

这些细碎却具体的问题背后,其实都是互联网架构设计的问题。可以说,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互联网,它的底层设计,并不充分适应今天的网络规模和应用形态,需要一次从头到尾的改造。

传统互联网的底层难题

想要理解传统互联网的底层问题, AI 领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AI 对数据的收集、储存、计算提出了很高的需求,成本极高,这是 AI 领域在发展初期就迅速寡头化的核心因素。

其中算力缺口已是众所周知, AI 训练需要大量 GPU 算力,且这个需求随着模型迭代、参量增加还在不断增长。围绕英伟达最先进 GPU 的抢购潮已经持续了一年,带动英伟达股价在过去 12 个月翻了 3 倍。很多人都因此感叹,算力是 AI 时代最重要的资源。

但实际上,在算力之外,数据也同样重要,目前阻碍 AI 大模型迭代的最大阻力之一就是数据。过去大模型厂商都是从公开的互联网上获得数据,构建语料库,但随着大量社交媒体网站都开始阻止 AI 公司爬取数据,想要构建一个高质量的语料库已经变得越来越难。而下一代模型的训练所需要的数据量还在增加。

就拿 GPT 举例,据华尔街日报报道, GPT 4 在训练过程中使用的语料库总规模大约为 12 万亿个 token , GPT 5 的数据需求则在 60-100 万亿之间,增加了 5-8 倍。如此规模的数据,光凭一家公司其实很难获得。且当下互联网上 99% 的数据都是用户生产的,但它们的归属权却不属于用户,这无疑是一种不公平。

不只 AI ,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一切数据的体量都在迅速膨胀,从图片、音频、视频,到空间模型。数据规模的增大导致服务器、 CDN 成本居高不下,用户使用网络的资费也水涨船高。

这一成本的体现无处不在,从视频网站一涨再涨的会员费,到 5G 套餐的资费,再到每年都在变得更大更贵的手机储存空间和云储存服务,以及今天 AI 训练的极高成本和门槛……互联网不只是中心化、寡头化,还在变得越来越贵,且用户在整个过程中已经失去了话语权。

数据交换的成本这么高,效率这么低,有不少人都会问:为什么我们不能重新利用过去 P 2 P 下载时代的理念,让更多人参与构建网络,贡献自己闲置的算力、储存和通信资源呢?

问题的核心就在于这里。

我们今天使用的互联网,它的底层设计,从最初就是一个放射的树状结构,上层是服务器,中间层是辅助分发数据的 CDN 节点,最底下是终端。虽然两台终端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建立连接,但这样的连接依然是少数,绝大多数的数据依然仅仅流动于终端和服务器之间。

所以 Web 1.0 的核心逻辑是「分发」,互联网的信息流动是单向的,更像是电视、广播,只不过分发的内容变成了一篇博客、一首音乐、一个游戏,托管信息的服务器和请求信息的终端,是一对多的关系。

到 Web 2.0, UGC 出现了,数据的流动开始变成双向,但依然只是终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流动,没有真正地网络化。因为直到 Web 2.0 时代,全球接入互联网的终端数量也并不够多,且早期能保持长期稳定在线的终端也并非多数,需要服务器作为网络的基石。

「网龄」大一点的朋友可能会很容易理解问题出在哪。就像早年间我们使用 P 2 P 下载软件的时候,需要有人「做种」,才能达到很高的下载速度。 P2P 下载是一个完全去中心的网络结构,但那个时候我们往往都不愿意让下载软件一直停留在电脑后台,为其他人「做种」,因为没有好处,且那时我们的电脑可能大部分时候是关闭的。

近年来大家都在提的 Web3 革命,就是要打破过去「树状」的中心化网络结构,带动终端和终端互联,最终形成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而在 Web3 时代,一个最大的变化就在于,可以长期在线提供资源的终端变多了,我们家里的路由器,我们的手机都不再「关机」。另一方面, Web3 的下的各种代币又给所有「共享资源」的行为提供了激励机制。

某种程度上,针对互联网「效率太低」的问题, Web3 已经提供了一套完备的理论基座,也拥有了改变的背景条件。

实际上,「效率低下」还只是传统互联网问题的一个切面。我们今天所使用的互联网的基本结构框架,是 90 年代确定下来的,当年的工程师们其实很难想到,互联网会普及到今天这个程度,我们今天面对的一系列网络问题,比如 IPv4 地址资源不足、 DNS 服务器容易遭到劫持污染……都可以追溯为传统互联网的底层设计缺陷。

多年来,行业内一直有「推动互联网底层框架更新迭代」的声音,但因为切换成本太大了,需要全球各个国家、各个垂直领域的通力合作才能做到,所以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就连 IPv6 ,也从未完全普及。

可以说,今天我们所乘坐的这艘互联网大船,已经是一艘补丁满满的「破船」,越来越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最终必须有人肩负起这一使命,推动互联网从底层更新换代。

用「去中心化」思想改造互联网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改造互联网,就是要改造它过于中心化,以至于被掌握在少数巨头公司和组织手里的垄断现状。进入 Web3 时代,一大批开发者和企业都开始将目光投向这个问题。

从比特币到 NFT ,整个 Web3 行业似乎一直聚焦于应用,交易、合约、认证……这些应用构成了 Web3 的第一波生态。

但去中心化的思想,并不只是可以解决具体的应用问题,而是有机会对互联网的底层技术栈进行一次彻底改造,颠覆目前过于中心化的互联网所导致的效率、安全问题。

DePIN 应运而生。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它就和 Web3 领域的所有产品缩写一样陌生,但这一名词背后隐藏的,却是 Web3 领域里最大的野心。这群开发者,正在尝试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物理网络基础设施」。

很多 DePIN 项目,从设计之初就是在解决传统互联网在物理层、网络层、应用层存在的一系列遗留问题。比如目前国内这一领域的头部创业公司 SendingNetworks ,就提出了一套从上到下的解决方案。

在物理层,他们设计了一个去中心化的路由器硬件,来解决传统互联网框架下,算力数据通信资源都过度集中的问题。通过网络里大量的去中心化路由器,数据可以进行分布式存储,利用每一个用户的闲置带宽进行传输访问,使流通速度、效率都能得到提升。

在网络层, Sending Networks 则解决了传统互联网 TCP / IP 协议最棘手的 IP 地址分配问题。新的网络框架下,用户可以直接通过钱包地址这一 Web3 时代天然的「 ID 」来接入互联网。而基于钱包地址,通信协议也会变得更安全可信,规避了当下常见的通过 IP 漏洞进行攻击的情况。

而基于去中心化的物理层和网络层,又可以催生出多种多样的去中心化应用层。

比如最基本的,将一个 Web 网站部署在基于钱包地址的网络中,这样可以带来更高速的访问,且因为这个网络是去中心的,它也更加安全,很难被攻击;开发者还可以基于去中心化的网络,来构建一个拥有更庞大节点网络的 CDN ,利用其中每一个终端的空闲带宽资源,让内容分发的成本降低、效率变高;以及也可以构建流媒体、 IM 软件等等应用,都能利用到 DePIN 最核心的优势:高效、私密、安全。

而这样的底层革命,最终更是有可能带动 AI 应用,摆脱寡头的控制,回归到每一个互联网的参与者手里。

今天的大厂在训练 AI 时,都是先从各种 UGC 平台比如 reddit 收集用户的语料数据,形成语料库之后,再集中进行模型训练。但在一个去中心化的基础网络里,数据的产生、储存,模型的构建、训练、验证和最终的应用,都可以在一个网络下进行,过程所有人参与,所有人监督,成果所有人共享。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不需要恐惧 AI 技术被少数寡头支配,被用来剥削用户甚至作恶,一切的数据和模型,都会被容纳在一个更透明也更安全的环境里。

目前, DePIN 赛道里关于 AI 的去中心化项目是最多的,因为 AI 训练过程中的算力和数据缺口,把互联网过度中心化的问题带到了聚光灯下。但包括 SendingNetworks 在内的一批开发者依然认为,只有从底层,彻底改造互联网从物理、通信到应用的整条链路,才能推动它进入一个新的未来。

开启未来的第一步

当然,这不是第一次有人提出要「颠覆互联网」,在描绘 DePIN 的美好未来之余,更大的问题也依然悬在头顶:要如何将它变成现实?

传统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是一个从上到下的单向过程。极少数计算机科学家在早期设计了互联网的底层框架,之后越来越多企业、开发者、用户参与进来构筑生态,才实现了互联网的推广普及。

也正因如此,传统互联网的整套运行机制尽管陈旧、尽管过时,却依然很难动摇,愈发地积重难返。

所以,想要推动整个互联网世界向 DePIN 的未来过渡,最迫切的需要的,是创造新的「动机」。

当互联网已经覆盖了地球上的绝大部分人之后, Web3 时代的革命,不可能像过去一样从上至下,一夜之间完成替换,而是必须自下而上,由第一批种子用户向上带动开发者,企业转变,逐渐扩大为全行业的转变。所以 Web3 所有协议、应用的核心,都在讲「激励机制」。

SendingNetworks 选择用路由器产品,作为整个去中心化网络的冷启动基石,搭建去中心化物理网络,通过 Web3 的金融属性和激励机制,构建 DePIN 的未来。

之所以选择路由器产品作为突破口,一个最大的因素就在于,路由器是真正穿透了互联网所有层级的产品。在这套未来互联网的框架构想中,路由器既是用户访问互联网的信息交换终端,也是一个去中心化网络里能长期保持在线的边缘节点,同时还能够把局域网内的储存和计算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粘合起这一切的,就是 SendingNetworks 所设计的「共识层」,如果用户能够长期保证自己的路由器,也就是边缘节点在线可用,且提供更多的通讯、计算、储存资源,就能在区块链上转化为可量化的「贡献证明」,最后得到奖励。

早期的 DePIN 网络,将会和传统互联网充分兼容,保证用户的基本体验不会有损失,但去中心化网络的火苗会被点燃,流动在去中心化终端之间的数据会越来越多,价值会愈发得到体现,直到点燃整个互联网基础架构的革命之火。

很多人大概也会好奇, SendingNetworks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凭什么能够推动如此底层的变革。实际上, SendingNetworks 的团队脱胎于早年间微软 Windows 开发团队,移动互联网时代,他们还做过活跃用户达 2 亿的海豚浏览器。

从操作系统到浏览器,过去 20 年, SendingNetworks 的核心团队其实一直在和计算机、互联网最底层的技术打交道,解决的就是「信息如何流动、分发、呈现」的问题。只是在 Web3 时代,他们逐渐意识到,想要改变信息的分发和呈现形式,就必须改造互联网本身。

而现在,他们迈出了这一理想的第一步。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评论

暫時沒有評論,趕緊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