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ews
PANews|2025年10月22日 02:18
一封旧信,让以太坊基金会再陷信任危机。 10月20日,前以太坊核心开发者、Geth 维护者 Péter Szilágyi 公布了一封去年致基金会领导层的内部信,揭露 EF 的治理困境与利益失衡,再次引发社区地震。 随后,Polygon 联合创始人 Sandeep Nailwal 与 Yearn 创始人 Andre Cronje(AC)相继发声,质疑 EF 的权力结构与资金分配,Vitalik 则罕见回应。 作为 Geth 的主要负责人,Péter 指控 EF“被金钱收买、压榨开发者、形成封闭精英圈”。 他称曾拒绝一笔 500 万美元的要约——对方希望将 Geth 私有化并削弱原团队;还透露 EF 暗中资助新团队、边缘化旧成员。他在信中写道,自己只是被包装成“象征性领导者”,却无实权。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六年总薪酬仅 62.5 万美元,“ETH 市值飙升数千倍,而核心开发者几乎无回报”。在他看来,EF 已丧失理想,生态被少数 VC 与意见领袖操控。 Sandeep 随后发帖表示“开始质疑自己对以太坊的忠诚”。他称 Polygon 长期忠于 L2 定位,却得不到 EF 认可,估值和话语权均受损。 AC 则直指:“如果 EF 不支持核心开发者、不支持头部 L2,那钱去了哪?” 两人言辞激烈,引发 Solana 联合创始人 Toly 与 Raj 在线“挖角”。 面对发酵,Vitalik 出面“技术性回应”,称赞 Polygon 对以太坊扩容与 ZK 生态的贡献,并公开肯定 Sandeep 的诚信与公共善举。但他避谈 EF 治理问题,仅强调“聚焦产品与技术”,被认为是一次巧妙的“安抚而非回应”。 从 Péter 的旧信,到 Sandeep 与 AC 的公开质疑,这场风波撕开了以太坊最深的裂痕——理想与利益的冲突、去中心化叙事与中心化权力的矛盾。 八年后的以太坊,或许已到了重新回答那个老问题的时刻:谁在决定以太坊的未来?(PANews)
+3
曾提及
分享至:

脉络

热门快讯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