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匡
大匡|2025年10月16日 03:44
兄弟们今天继续来了解一下融资 1.3 亿美元的隐私计算项目 @zama_fhe 先说结论:Zama 不是在堆新名词,而是在把“链上公开=隐私缺席”的老问题,换成“默认加密、可验证计算”的新范式。它把 FHE(完全同态加密)做成开发者真能用的基础设施,让合约在数据不解密的前提下完成计算,既保密又可组合。这个叙事,一旦落地,就是一条和“公共透明链”并行的轨道。 为什么这次不是空转的技术秀?几个硬信号摆在那:Zama 今年 6 月公布 B 轮 5700 万美元,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加上 2024 年的 7300 万美元 A 轮,累计融资约 1.3 亿美元,进入加密隐私赛道的“基础设施梯队”。同一天,他们把“保密区块链协议”与公测网一起开出来,把钱与产品放到一张图里,这是强执行的典型节奏。 性能是大家最担心的一环。Zama 把 TFHE 的关键步骤“bootstrapping”压到了 1ms 以内(GPU 端甚至达到微秒量级),相对早期 CPU 版本是数十倍级的提升——这意味着“加密态计算”不再天然慢如蜗牛,很多日常场景开始有了可用的时间尺度。 “开发者能不能用得上”决定这类技术的生死。Zama 的 fhEVM 做了兼容路径:Solidity 写合约,引入加密数值类型即可调用 FHE 能力,避免把团队逼进“重学一门密码学”的死胡同。配套库与示例在 GitHub 常态更新,对应的是“让普通 EVM 团队两周内能跑出 demo”的落地目标。 生态联动也不是嘴上说说。安全组件这边,OpenZeppelin 正在共建“保密代币”接口与工具库,围绕加密余额与加密转账金额等基础能力做实现(注意:官方文档明确该库在快速迭代,尚非正式审计版本,用于生产需自行评估)。基础设施这边,Zama 与 Conduit 搭建了专用的 Arbitrum Rollup 作为协议网关与加速层,目标是把 FHE 计算从主链卸载出去,同时保持可验证与低费用,后续还会向 Conduit 生态链分发这套“保密合约能力”。 对创作者与开发者的激励也做成了制度。内容侧有 Creator Program,月度 5 万美金奖励池,前列可领取 USDC 或在 TGE 后换取 ZAMA ;技术侧有 Developer Program,每月两条赛道合计 2 万美金,把“能跑的 demo”“通用工具/SDK”都纳入评审,这类小额高频激励,目的是尽快堆出一批可复用样板。 怎么参与,才不至于只当“围观群众”?给一个务实路径:先用他们的公测网与开发者中心把最小闭环跑通——领取测试资产、完成一次保密转账与“加密→解密”的往返,再对照 Dune/区块浏览器看到账级与合约交互的变化;如果你是团队,优先把一个“有隐私刚需的小功能”迁到 fhEVM(比如加密出价、加密白名单限额),别一口吃成胖子。 风险与注意点也得说清:一,当前并非主网生产环境,组件仍在快速演进,务必区分测试与真实业务;二,官方多次强调尚未发行 ZAMA ,市场上出现的同名代币请直接视作高风险或骗局;三,OpenZeppelin 的保密合约库属迭代中版本,未纳入其常规审计与赏金计划,接入方要自建防线。 我对 Zama 的定位是“把隐私做成默认选项的通用层”。如果它把“可用性+性能+可组合性”三件事都守住,DeFi 的保密撮合、机构合规的加密支付、身份与信誉的私密证明,都会自然长出来。主网与 TGE 的时间点值得盯,但更值得做的是——现在就把团队的一个真实场景丢进去跑通它,看看你能不能因此多拿到一个“必须上链、又必须保密”的增量业务。 @zama_fhe解决的是“链上必须公开”的老逻辑,把“隐私”变成基础设施;你要做的,是尽快验证它在你手里的速度与可用性。等市场共识形成,再来争前排,往往就晚了半拍。 #ZamaCreatorProgram(大匡)
+3
曾提及
分享至:

脉络

热门快讯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