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匡
大匡|2025年10月08日 13:55
Rubic:用一条链接解决跨链交换的所有难题 , @CryptoRubic 本质上是一个跨链聚合器平台,但它做得比绝大多数同类工具都更彻底—— 支持 100 多条区块链,覆盖 330+ DEX,整合了 30 多个桥接方案和意图订单提供商; 当前支持 15,500 多种代币,已经完成了 500 万+ 次链上交换; 路由公开透明,签名前即可预览费用与滑点; 报价页面会同步显示桥接成本 + Gas 费用,并附有倒计时,防止订单过期; 跨链成本仅为 2 美元起,链内交易低至 1 美元,小额交易甚至免手续费。 对普通用户来说,不需要理解什么叫做 intent relay、modular router、EIP 2535,只需要打开 Rubic 的 App,输入代币对,确认路由——就能直接完成交易。 更重要的是,它不是一个“闭环产品”,而是一套可以嵌入合作方前端的 API。很多钱包、项目方甚至 CEX 都可以直接集成 Rubic 的最佳交换路径,作为自己的后端支持。做的是最底层的“基础能力提供商”,但接口做得极简,用户感知极好。 Zama:让链上的隐私计算进入实用阶段 Zama 做的事情很“硬核”:把同态加密(FHE)这件过去被称为“密码学圣杯”的事情,真的落到了链上可用阶段。 简单来说,在传统链上应用中,用户的数据一旦提交链上就默认是公开的;而 Zama 构建的 FHEVM 环境,可以让输入、状态、结果始终保持加密,合约本身却仍能正常运算。这种方式不是“隐藏过程”,而是“在加密状态下完成整个过程”。 开发者不需要换工具,仍用 Solidity + Hardhat/Foundry 开发部署; 基于 OpenZeppelin 的构建块已经能实现保密的 AMM、密封拍卖、隐私投票等场景; 用户端也做好了解密流程,Gas 成本预测也明确列出,不是做科研,而是真落地; 最近 TFHE 的内核更新,进一步压缩延迟、优化构建流程,让链上运行更稳定。 FHE 技术最容易被误解的就是“是不是比 ZK 更好”。其实两者方向不同:ZK 是“做过这件事”的证明,而 FHE 是**“不公开内容就能完成这件事”的计算本身。如果你要在链上运行 AI 模型、金融逻辑甚至数据推理,FHE 才是真正能撑得起复杂计算的隐私计算核心。 为什么这两个项目值得一起看? Rubic 解决了“怎么换”的问题,Zama 解决了“怎么保密”的问题。 如果说 Rubic 是让交易体验和流动性聚合进入了一种无感操作的状态,那 Zama 做的是让隐私保护变成 Web3 开发的默认选项。 Rubic 让你可以在任何一个 UI 上使用跨链服务,而不需要学会每个桥的用法; @zama_fhe 让你写的智能合约能直接处理用户加密的数据,同时保持 EVM 相容和开发体验。 两者结合的意义是:未来的链上应用,不需要牺牲隐私,也不需要牺牲易用性。 你可以先试用一下 @CryptoRubic 的 Swap Arena 活动,有榜单、任务和邀请机制,还能赚积分换代币。再去了解 Zama 的 FHEVM 工具套件,看下一个时代的智能合约,可能会长什么样。当然别忘记了 @MindoAI 的榜单活动。 隐私与流畅体验,不该再是互斥选项。而 Zama 和 Rubic,正在让这件事真正变得可实现。 #Mindo #Rubic #ZamaCreatorProgram(大匡)
+4
曾提及
分享至:

脉络

热门快讯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