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Lab .eth🌿|2025年11月02日 03:12
时常在想一个问题:现在很多项目需要KYC,收集的KYC会不会被项目团队或黑客利用去CEX盗走资产。
在Web3安全永远是第一,本金都没有了何谈利润。当今做数字身份验证的项目方不少,比如之前的BrightID(开视频一个个面试通过,不过貌似现在被唾弃了)、新项目@billions_ntwk 、@Humanityprot 、@worldcoin …
最近 H  较低位也有10x 浮动,当时没拿住拍断大腿。今天就从已经发币的 Humanity 、Worldcoin着手,从多方位分析下这两款应用的区别。Humanity 定位为 B2B 信任基础设施,可接入银行、支付网络、AI 系统;Worldcoin 更侧重 C 端拉新 + WLD 激励,生态相对封闭。
1、隐私与技术
Humanity Protocol采用 零知识证明 + 去中心化存储,系统从未直接看到或保存用户的生物特征或个人数据。验证过程在链上完成,用户的身份信息始终保持加密且不可追溯;而Worldcoin依赖 虹膜扫描仪收集生物特征,并将这些数据与中心化的 World ID 系统关联,虽然声称在设备端删除图像,但仍存在中心化存储和潜在泄露风险。
2、互操作性与生态开放性
Humanity Protocol设计为 模块化、开放的基础设施,可对接银行、支付网络、社交平台、AI 系统等多种现有业务。任何链或协议都能通过标准化的 Humanity ID 接入,降低企业集成成本;Worldcoin构建的是 封闭生态,主要围绕自有的 World ID 与 WLD 代币经济展开,外部系统若要使用必须依赖 Worldcoin 的专属 SDK 与治理框架,互操作性受限。
3、企业级准备与合规性
Humanity Protocol从合规角度出发,遵循 隐私保护法规,不存储可识别信息,便于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以及大型企业直接集成;Worldcoin因中心化的生物识别系统,在多个司法管辖区面临监管审查,合规成本和法律风险相对更高。
4、收入模型与代币经济
H
·验证费用:每次身份验证收取少量 H 作为服务费。
·凭证发行:企业可发行基于 H 的可编程凭证,用于防欺诈、广告定向等场景,产生持续的使用费收入。
·质押与奖励:验证者质押 H 以获得验证权,网络使用费回流给质押者,形成激励闭环。
WLD
·治理代币:持有 WLD 可参与协议治理,但并未直接绑定验证服务费用。
·空投与激励:通过向已验证用户空投 WLD 吸引用户加入,主要依赖代币分发与投机需求驱动价值。
5、 监管与合规挑战
Humanity Protocol去中心化、零知识证明的技术路径天然符合多数监管对“最小化数据收集”的要求,降低了监管阻力;Worldcoin中心化的生物特征存储引发隐私争议,近期在泰国的执法行动凸显了监管不确定性,可能限制其在受监管行业的落地。
6、长期网络效应
Humanity Protocol每新增一个经过验证的用户都会提升整个系统的价值,形成 企业锁定效应——企业越多,验证需求越大,网络效应越强;Worldcoin虽然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但其价值高度依赖代币价格和投机情绪,网络效应相对弱化。
7、身份验证机制
Humanity Protocol:掌纹 + 掌静脉扫描,结合 zkTLS 链接 Web2/Web3 凭证。不需要专用硬件,主网后支持即时验证;Worldcoin Orb 设备虹膜扫描,高效防 Sybil,需线下 Orb,门槛较高。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 Humanity 隐私基础设施方面更胜一筹;Worldcoin 在用户数和 UBI 概念上领跑消费者市场,但是监管障碍还需要解决。如果二者能够互补,在 AI 洪流中,隐私与信任将重塑万亿身份经济。(追风Lab .eth🌿)
分享至:
脉络
热门快讯
APP下载
X
Telegram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