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tian | CryptoInsight
Haotian | CryptoInsight|2025年05月26日 09:08
最近,一个名为 @hemi_xyz 的项目让人眼前一亮。1,5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Binance Labs领投,Jeff Garzik @jgarzik 这位比特币早期开发者亲自操刀,以及主网上线38天TVL就突破10亿美元的数据等等亮点,让人感觉又是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VC宠儿。但深入了解后发现,其实没那么简单: 在BTC layer2赛道普遍低迷不振的当下,Hemi抛出了一个颇为"大逆不道"的技术路线:直接把比特币节点塞进EVM里,试图打造所谓的BTC-ETH"超级网络"。 1)技术架构上有点"暴力美学"的味道:和市面上那些要么搞桥接、要么玩中继、要么发合成资产的"隔靴搔痒"方案不同,Hemi的hVM虚拟机直接把完整的比特币全节点塞进EVM里,让智能合约可以原生读取比特币状态。如何才能做到呢? 首先是PoP(Proof-of-Proof)共识机制巧妙地"寄生"在比特币算力上,既避免了独立POS链的冷启动问题,又不需要比特币矿工的额外配合; 其次是双隧道系统针对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不同特性设计了差异化策略,体现了对两个网络的深度理解;最重要的是,整套架构让用户可以在不放弃BTC托管权的前提下参与DeFi,解决了BTCFi的根本痛点; 老实说,这种技术路线虽然实现难度极高,工程复杂性堪称BTC layer2赛道之最,但一旦成功就能形成相当强的技术壁垒。 经历过上几轮牛熊的朋友都知道,真正的技术突破往往在熊市默默耕耘,然后在牛市爆发。Hemi这种"人迹罕至"的技术路径,反倒可能是一种潜在机会。 2)其商业逻辑瞄准的是BTCFi的"最后一公里":毋庸置疑,比特币持有者对DeFi收益的渴望一直存在,但苦于没有好的解决方案。Wrapped BTC虽然能用,但托管风险让大户望而却步;Lightning网络虽然支付体验不错,但DeFi类可编程功能极其有限;至于各种layer2方案,技术大多还在襁褓中,技术实现标准还尚未统一,生态还可谓一片荒芜。 从这个角度看,Hemi的技术架构确实为原生BTC Lending、BTC Staking等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有意思的是,其"超级网络"叙事不仅能吸引BTC holder参与DeFi,还能让以太坊DApp直接使用比特币原生资产,这种双向赋能的商业模式确实有想象空间。主网上线38天TVL就破10亿美元,支持超过50个协议,虽然不乏有“羊毛党”的成分,但这在当前荒芜的layer2赛道确实算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3)关键问题在于,Hemi能否从"技术演示"快速过渡到"生态落地":目前看来,技术路线的独特性和团队背景的权威性是Hemi最大的差异化优势。Jeff Garzik的比特币早期开发者身份在技术权威性和社区影响力方面确实加分不少,Binance Labs的背景更是带来了生态资源和市场影响力。 但我也注意到一些潜在风险:技术复杂性可能带来稳定性问题,"统一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叙事虽然性感但用户是否真的需要还有待验证,同时在两个生态建立影响力的难度也远超专注单一生态的项目。 在我看来,这个项目的成败不在于技术有多先进,而在于能否找到真正的PMF(产品市场契合度)。短期内,需要证明技术架构的稳定性和实用性;中长期看,BTCFi市场的真实需求规模是关键变量; 如果两个生态继续各自为政,那统一的意义就会打折扣;如果未来确实需要更多跨链协作,那Hemi的技术路线就可能成为行业标准。 说到具体的关注点,我觉得有几个时间节点值得重点观察:一是主网稳定运行3-6个月后的真实数据表现;二是头部DeFi协议是否愿意接入Hemi生态;三是代币经济模型的设计和TGE后的市场表现。如果这几个关键指标都能跑出来,那Hemi就真的有可能成为这个赛道的"黑马"。 以上。 总的来说,Hemi Network技术路线确实具有开创性,团队和融资背景也都过硬,早期市场表现算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但BTC layer2生态可是个“硬骨头”,这个充满竞争的赛道,最终能胜出的往往不是技术最炫酷,而是最能解决真实问题并建立可持续生态的项目。
分享至:

热门快讯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