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Uweb直播课187期
内容整理:Peter_Techub News
内容整理:Peter_Techub News
声明:本文内容只做学习交流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025年9月9日晚,Uweb直播课187期邀请到通证概念提出者、Solv联合创始人孟岩,与Uweb校长于佳宁展开深度对话。孟岩老师刚刚结束硅谷深度调研之行,带回了大量一线洞察与前瞻判断。围绕“硅谷归来,下阶段行业趋势解密”主题,从加密周期、未来趋势、投资准备三大核心维度,为行业带来了一场兼具深度与前瞻性的思想碰撞。
一、周期之辩:4年定律松动,长牛逻辑浮现
“加密行业4年一个周期”的规律,曾是无数从业者与投资者判断市场的重要依据。但在此次直播中,孟岩结合硅谷一线观察,提出了一个颠覆性观点:加密行业4年周期已开始被打破,市场正进入一个被拉长的新周期。
孟岩指出,过去两轮牛市(2017-2018年、2021-2022年)中,周期规律清晰可见——比特币先突破、以太坊接力,随后山寨币迎来“狂欢季”,板块轮动中泡沫不断累积,最终因政策调控或项目暴雷(如2022年Luna崩盘)触发熊市。但当前市场已呈现全新特征:自2023年起,加密市场与美股联动性显著增强,比特币、以太坊走势与美股同频,且行业总市值已突破4万亿美元,背后是资金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美国机构资金的大规模入场,正在重塑市场规则。”孟岩强调,从灰度(Grayscale)、微策略(MicroStrategy)持续增持比特币,到特朗普批准美国401K养老金可配置加密资产,美国主流资本正以“集团军”姿态进入加密领域。这些机构资金规模庞大、投资周期更长,与散户“追涨杀跌”的短期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客观上延缓了市场波动节奏,使得周期从“爆发式涨跌”转向“平缓式演进”。
于佳宁进一步补充,硅谷资本对加密的态度转变更具代表性。过去因政策不确定性,硅谷风投多聚焦AI、生物医药等领域,但当前美国政策转向明确,即便尚未出台完整的Clarity法案,硅谷已有大量基金开始配置加密资产——“对他们而言,配置加密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若不跟进,就可能跑输行业平均收益”。
不过,两位嘉宾也提醒,周期拉长不代表“无波动”。孟岩认为,市场仍会经历调整期,一方面等待Clarity法案等关键政策落地,另一方面需时间打通华尔街、硅谷与亚洲市场(如香港、新加坡)的联动机制。但长期来看,在机构资金持续入场、合规框架逐步完善的背景下,加密行业有望告别“短牛短熊”,进入更稳健的长期发展阶段。
二、趋势前瞻:三大主线引领加密行业下一程
谈及未来加密行业的主流趋势,孟岩结合硅谷游学见闻与自身研究,提出“B股联动、美股上链、万物交易所”三大核心方向,且三者将按逻辑顺序逐步推进,甚至可能重叠发力。
(一)B股联动:开启“双向赋能”新玩法
“B股联动不是‘左脚踩右脚’的空想,而是已有成功案例的落地路径。”孟岩以微策略为例,解析了这一模式的核心逻辑: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或加杠杆,买入加密货币并减少其流动性以推高币价;币价上涨又反哺股价(因股票与加密资产价格存在杠杆关联),进而帮助企业在股市进一步融资——形成“股市融资-买币推价-股价上涨-再融资”的正向循环。
当前,通过DAT(Direct Asset Tokenization)财库模式实现B股联动已成为主流路径,部分团队已积累了通过SPAC上市、反向并购(RTO)等方式操作的实操经验。孟岩透露,未来B股联动还可能探索更多模式,如将Crypto业务打包走S1上市路线,或复兴STO(证券型代币发行),为行业提供更多元的融资与价值流通选择。
(二)美股上链:打破壁垒,激活资产流动性
“美股上链不是‘多此一举’,而是解决了传统股市的核心痛点。”孟岩指出,全球至少有20亿人有能力、有意愿投资美股,却因地域限制、资本利得税过高、流动性不足等问题被挡在门外。而美股上链(本质是股票股权通证化)能有效突破这些壁垒:一方面,基于规则的KYC机制可让更多人参与美股投资,潜在投资者或增10倍;另一方面,未上市公司可通过股权通证化增加退出渠道,提升融资效率,甚至用股票币开展通证经济激励,快速积累网络效应。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趋势已现加速迹象:纳斯达克已提交股票全面通证化提案,Kraken、Robinhood等平台分别上线50只、500只美股相关代币。孟岩判断,香港也将很快跟进,未来股票股权通证化将成为加密与传统金融融合的重要纽带,而AI、生物医药等硅谷优质项目的股权,有望成为首批“上链明星资产”。
(三)万物交易所:打造“超级交易生态”
“万物交易所不是脑洞,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孟岩介绍,美国证监会主席Atkins提出的“Super APP”概念,本质就是能让用户在单一平台交易美股、美债、大宗商品、加密货币等所有资产的“万物交易所”。目前,Coinbase已提出“Exchange of Everything”愿景,Hyper Liquid等去中心化交易所也宣布计划支持全品类资产交易。
孟岩认为,万物交易所将重塑金融交易格局:它不仅能提升交易效率,更能打破不同资产类别的壁垒,形成“全品类资产流动”的生态。对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未来可在同一平台实现跨市场配置;对行业而言,每次“资产换筹”都是新交易所崛起的机会——正如2013年比特币、2017年ERC-20代币推动交易所迭代,此次RWA(现实世界资产)上链浪潮,也可能催生新的行业巨头。
此外,孟岩还补充了对稳定币的看法:稳定币大战虽未如期爆发,但未来必然到来,且首个爆发场景将是RWA交易(而非日常支付)。当RWA交易带来10亿级用户后,稳定币将逐步向跨境电商、线上打赏等场景渗透,最终冲击传统支付体系——这一路径与当年支付宝从电商支付走向全场景支付的逻辑高度相似。
三、投资应对:在市场变迁中把握确定性机会
面对行业周期与趋势的深刻变革,投资者该如何应对?两位嘉宾从风险规避、机会把握、能力提升三个维度给出建议。
(一)规避“伪机会”,聚焦高价值赛道
孟岩明确提醒,传统意义上的“山寨季”大概率不会再现,低市值、低流动性的纯Crypto山寨币风险极高。未来市场的增量资金将更多流向RWA资产(尤其是股票、股权类RWA),以及B股联动、美股上链相关项目。“投资者要告别‘炒小、炒新’的惯性思维,优先关注有真实资产支撑、合规框架清晰的标的。”
于佳宁也补充,当前加密市场已进入“机构主导”阶段,散户在资金规模、信息获取、专业能力上均不占优势,盲目跟风炒作山寨币、MEME币极易被收割。相比之下,比特币作为“主权金融压舱石”,以太坊作为RWA发行的“最大公约数”(发行在以太坊上的RWA资产认可度最高),仍是长期配置的基础选择。
(二)把握三大确定性机会
结合前文提到的三大趋势,孟岩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三类机会:一是B股联动相关的合规服务机构,如提供SPAC、RTO咨询的团队;二是美股上链的基础设施项目,如支持股票通证发行、交易的平台;三是万物交易所生态,既包括传统交易所的升级方向,也关注从外汇、贵金属等领域切入的新平台。
“硅谷项目从首次融资到退出,平均有1200倍的增值空间,且A轮后项目近半数可体面退出。”孟岩以硅谷为例,强调优质资产的长期价值——未来随着美股上链推进,投资者有望接触到更多硅谷优质项目的股权,这将是加密行业下一阶段的重要财富机遇。
(三)提升“跨市场”认知与链上分析能力
“市场变了,投资者的能力也要跟着升级。”于佳宁指出,过去仅看K线、听消息的投资逻辑已失效,当前需重点提升两大能力:一是跨市场认知,理解股市与加密市场的联动机制、不同地区的合规差异(如美国与香港的政策导向);二是链上数据分析能力,通过比特币、以太坊的链上数据判断资金流向、市场供需,而非依赖单纯的行情预测。
Uweb也针对这一需求调整了课程体系,如每周日晚开展链上数据解析,9月底在深圳开设的“WEB3未来财富课程”将聚焦B股联动机遇、BTC/ETH布局与逃顶策略、宏观周期分析等内容,帮助投资者搭建系统化的知识框架。
结语
从周期打破到趋势重塑,从硅谷观察到全球联动,孟岩与于佳宁的对话,为加密行业从业者与投资者提供了一份“清晰的路线图”。正如孟岩在直播中所说:“加密行业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在与传统金融的融合中创造新价值。”未来,随着B股联动、美股上链、万物交易所的逐步落地,加密行业将真正实现“连接传统与创新”,而那些能把握趋势、提升能力、理性布局的投资者,或将成为新一轮行业变革的受益者。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