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生存法则(合集):博弈胜率和项目基本面研究

1年前
标签:比特币/以太坊01015
文章来源: 区块链空神

    博弈对手和胜率


    在去年的内部分享中,我从自己过去在传统 VC、加密行业的投资经验,用最宏观的角度,最底层的思维逻辑,分享了整个市场结构、财富分配、投资和投资形成的原理,也总结了我们面对这样一个最前沿的新兴市场,需要具备(学习)哪些能力。


    但今年自从 Terra 崩盘,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以后,整个市场就开始进入到“凛冬期”。很多朋友,在经历了资产的大规模回撤时,心态不自觉地会发生一些变化。


    因为我自己也在经历这样的回撤,所以我逐渐意识到,当时讲的一些东西,可能还没有讲透。所以这次我会分几篇文章,来聊得更加细致一些。


    分享之前,我还是要强调一下。这些方法论,不是听一次分享,学一次课程就能够让你 100% 赚钱,而是需要持续地学习,并从实践中“知行合一”。


    加密行业是科技属性非常强、具有非常大风险的投资市场,可以有几倍,几十倍,上百倍的回报,同样也会让本金出现极大的损失。我们如果有一套方法论来降低犯错的几率(20% 以下),那一定就是值得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学习。


    并且,只有投资才有这样的“体系”和“方法论”,是能够让人积累学习的。今天这部分,我们主要聊的是:


    在投机(博弈市场)中,散户的对手有哪些?优势是什么?散户的处境如何?


    散户只能赚到行业发展的钱。散户在加密行业最常见的操作方式,就是在某群、某新闻、某高人口中听取一些“机构要进场”、“庄家要拉盘”的消息后,就开始持仓某个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代币,最后亏损很多。


    当然,从这些渠道中得到的“代币消息”不全是骗局,也有“黄金”,比如在某个群里听到"AAVE",听到“SNX”,或者听到了“DOT”。


    所以很多早年进场的朋友。不但听过很多十倍、百倍、千倍币,甚至在过去自己也持仓过这样的项目,但最终为什么又一一错过?是运气不好吗?


    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即便是参与到这个市场,仍旧没有搞清楚自己在赚什么样的钱,凭什么去赚钱,对市场没有概念,对自己的“资源”没有概念,所以不管市场是处于牛市还是熊市,最终 90% 的参与者都是亏钱的。


    只有明白自己在这个市场的对手是谁,在加密行业到底能赚什么样的钱以后,你才能降低犯错的概率,去拥抱这个行业制造的巨大财富。


    下面,我把加密市场结构和财富分配本质跟大家拆解一下,同时提出一些我们需要具备的性质和能力。


    大部分散户进入市场都是参与零和博弈。博弈的本质就是所有参与者凭借自己的信息和认知来分取市场的利润,并且这个利润总额是固定,意思是一方受益必然会有一方损失。零和博弈市场中出现的主要角色除了散户之外,还有机构(基金)项目原始股东以及交易所


    机构的优势在于专业的分析团队和硬件设备。更专业的团队在消息面上具有优势,更专业的硬件设备确保了操作速度,散户不具备这样的优势。比如交易所上币可以一分钟拉到极高的位置,但散户是拿不到这种价格。


    项目原始股东的优势来自于价格。原始股东即来自项目的一级投资者和创始团队,他们的建仓成本往往是散户的几十分之一。比如 SOL 在 2020 年 2 月时候私人融资的价格是0.25U,上二级市场的价格是2.8U。SOL 在实现百倍涨幅之前,经历过2.8U到1U的价格下跌。这时候,散户实现的是接近 3 倍的亏损,而原始股东仍旧是 5 倍的利润。这时候,原始股东可以用极大的成本优势迫使散户交出筹码,从而为后续“拉砸套”获得更高的控盘力度。散户只能被动接受。


    交易所的优势是不败。严格意义上来说讲,交易所的存在,使得本属于零和博弈的市场变成了负和博弈。因为在每次交易的过程中,交易所都会向买卖双方抽取手续费。并且大部分交易所的关联交易甚至违背了市场的一般规则,比如“老鼠仓行为”、“联合作恶行为”。散户在面对交易所亦是无能为力。


    统计几个大部分人都忽略的残酷数据。


    1)关于交易派的投资回报率。加密市场的交易是 7*24 小时,主流交易所的现货交易费用是 0.1%,假如某交易者以每天一次的频率在市场上交易,那么交易一年的手续费损耗是0.1%*365=36.5%。这意味着,当你的年化回报达到 36.5%,才能覆盖你的亏损。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做到平均年化收益达到 36.5%,即便是巴菲特,都只有 20% 不到。而参与博弈市场的散户,假如本金是 10W,那么一年赚 3.65 万才没亏本。这是很恐怖的事情。


    2)关于代币的正回报概率。加密市场明面上有两万多种数字货币(还不包括已经归零、没有统计的代币),其中 99% 都会在措不及防中归零。其中只有 200种代币是“有用”的;这里面又只有 50% 会实现正回报;而这些能实现正回报的代币中,又有 50% 跑不过 BTC 和 ETH。


    这意味着,你想要赚钱,就必须从这20000个代币中挑出100个来,概率是0.5%;你想要赚到超过 BTC 和 ETH 的回报,就必须从20000个代币中挑选50个出来,概率是0.25%


    散户参与短期博弈市场的情况就是这么残酷。


    * 首先,散户无法在资金体量、软件、硬件、持仓成本上战胜需要战胜的对手;而对手的收益就来自散户的亏损。

    * 其次,因为交易所的存在,即便是在不考虑交易回报的前提下,都会承受巨大的交易费手续损失,从零和博弈变成负和博弈。

    * 最后,即便是不考虑项目长期发展逻辑,从概率学上进行操作,散户的胜率又会低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因此,散户在博弈市场几乎是无法生存的。任何一个资本市场从诞生到成熟的过程,就是“消灭散户”的过程。美股发展至今,散户在市场占比从 60~70% 降低到了现在 8~10%,取而代之的都是机构巨头互相内卷。


    港股是这样,A 股是这样,未来币市同样会如此。就好像一场牌桌上,技术差的人除了偶尔运气好会赢钱,大部分时候都是会输给技术好的人。当这些技术差的人输光以后,剩下还能在牌桌上继续坐着的人,都是技术好的,并且会持续的互轧。散户就是这些牌桌上技术差,但偶尔运气好的人;机构就是那些技术好的有钱人。


    所以这个市场上,大部分散户唯一的生存、盈利的办法,不是与现有的对手去博弈,而是用时间换取空间。去赚取那些,因为行业爆发增长过程中所涌进来的财富。


    基于此,我们散户应该学习的并非 K 线的技术指标,市场消息面。而是要去获得认知,能判断行业如何发展的认知,能判断哪些赛道会爆发的认知,能判断哪些项目能持续保持垄断地位的认知。


    =====

    如何判断项目基本面


    投资能形成方法论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对于投资标的分析能形成方法论。这是“投机”和“投资”最大的不同。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切的运转其实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如何更好的追求利润”。在这个前提下,通过对资产的私有权,那么企业主就可以通过调配资源来实现对利润追求的最大化。譬如如何降低成本,譬如如何提高收入。


    在这个制度下,关于利润追求的条件,都尽量在变得可量化、可计算,从而达到一种可以预测的状态。恰恰是这种可预测性,就是我们能去做投资的核心条件。同样,也是我们去调研项目基本面的核心条件。


    关于项目的题材和赛道。


    项目的题材和赛道背后所代表的就是市场。市场规模越大,供需关系的两端才能容纳更大的资金,占领市场的龙头企业才会有更大的估值空间。所以为什么估值最高的一批企业全都是平台型企业(C 端企业)。因此,在 VC 的视角中,他们最先需要的就是市场规模要有足够的想象力,才会去考虑项目的商业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大规模市场就一定值得投,这里面还有一个产业整合的问题。互联网时代的投资,关注的不是项目的盈利能力,而是项目是否有迅速获得、垄断性获得市场份额的能力。如果可以,那么恭喜,你就能有极高的估值。


    但这种能够让某个项目获得垄断的赛道,一定是经过互联网时代而被整合的赛道,但有的赛道并不如此。比如燃油车赛道,市值最高的是 1862 亿美元的丰田,市场占有率历史最高仅仅只有 12%,同样的,女装市场,尤其是国内的女装市场,前十的市场份额加起来还不到 15%。


    这就是问题,这些赛道背后的市场规模同样非常大。但如果没有被产业整合之前,市场的财富不够集中,自然就没有更大的预期,也不会有特别高的估值。那么对于投资人而言,你的估值上不去,我的投资回报率就上不去。


    总结一句话:题材要大、赛道要宽、市场要经过整合。


    从这个投资逻辑衍生出来的就是龙头板块、龙头项目。很多会说投就要投龙头,但是逻辑讲不清,自然就搞不懂为什么要去买。龙头企业表现出来的状态都是估值很高了,所以很多人就会去买赛道那些还没站起来的项目。


    但如果看到这篇文章,你就会明白哦,这些龙头项目之所以能涨得这么高,就是因为它背后的市场足够大,同时已经占据了市场的最大份额。这时候他对同赛道的其他项目就有极大的挤压能力。


    这就是马太效应的底层逻辑。基于此,剩下的项目极难有爆发性,而龙头企业往往会继续巩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巴菲特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不要相信坏学生会变好,要相信好学生会更好”。因为你投资的终极逻辑是追求更大的利润,而不是冒着损失本金的风险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钱。


    总结一句话:关注龙头赛道,关注龙头项目。


    关于项目&管理团队调研


    Crpyto 这样的前沿领域,是非常典型的、自上而下的投资策略。即领域长期发展逻辑的关键赛道→关键赛道的关键项目。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对于项目&管理团队的研判对于个人投资的渠道需求相对是比较高的,因为项目内部基本都极不透明。


    我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过去大 A 的某子岛就搞出了一个“扇贝事件”。“扇贝事件”的根问题就在于你很难去做一个统计,只能看财报 ------- 难道你能摸到养殖区里一个个数他们到底有多少扇贝么?但如果没办法搞清楚他们到底有多少扇贝,那你又怎么确定他们到底会有多少利润?同理,畜牧类型的公司都有这样毛病。


    第二个例子是我身边朋友的一个事,他做的事我定义为“芯片收破烂”。就是四处收报废芯片,然后自己再加工。工厂简陋,也没有什么核心的竞争力。就在快破产倒闭的时候,正好碰上芯片风口,他一举站在风口当中,被迫成了行业明星,各种风投找过来,估值一天一个变。


    这样的公司,如果作为个人投资者,看到财报也非常漂亮,看到风投们在抬轿子。但真上市你投了那基本就完蛋了。


    所以,作为个人投资者对于公司的研判,一定是要找那种业务线尽量单一,容易调研的公司。所以对于国内传统投资者来说,C 端的消费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你很容易从生活常理中去判断一家公司的好坏。你常用消费品背后的公司,比如双汇,海天等等,这些都是可以从最基本的常识常理中去判断,并且并不复杂。


    科技类就相对复杂得多,尤其是互联网投资。互联网很多人的定义都有问题,他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并不是一个赛道,一个细分领域。尤其是在看不到利润和没办法了解到公司经营全貌的情况下,你根本就无从下手去了解。


    加密行业也是同样的道理。但稍好一点的是区块链去中心化、透明的特性,项目的一些情况相对透明。我也想说那些互联网的黑话,同样的就用最简单的白话来跟大家分享这样一个问题。


    首先了解项目的地方肯定是白皮书。某种意义上来说,白皮书跟企业的年报或者招股书有相近之处。一般来讲,我们遵循的原则就是,在一定认知之上,通俗易懂的大于晦涩难懂的。


    逻辑很简单,作为一个项目要成功,无非就是要赚钱,或者要吸引到足够的用户以后赚钱。假如是一个非常优质的项目,他一定要写得非常清楚,因为它生怕别人看不懂他有多厉害;反过来,假如是一个诈骗项目,他一定要写的非常模糊,因为它生怕别人看懂了他是准备割韭菜。


    那么在加密这种很长时间看不到技术落定的领域中,白皮书中提到的愿景就非常重要。这里面有个误区,很多人喜欢看所谓的代码,当然,能看懂固然有用处。但作为普通投资者、非专业人士,你这个代码真的看得懂吗?其实是看不懂。


    但他要做什么事,实现什么目标,这个目标能大概有什么想象力,这些问题,具备一定行业认知和思考能力的个人投资者,却比较容易能看出一个“模糊的正确性”。


    不过这仍旧是不够,因为还需要时间去验证。有的项目去年做跨链,今年又说自己做隐私,明年又说要梭哈 GameFi,这样的项目连自己的能力都不清楚在哪,纯粹的去追市场的热点,什么热做什么,什么都会做不好。


    这里再举个 AAVE 的例子。AAVE 是个非常有参考价值的标的,早年他提出的设想是做去中心化的 P2P 借贷,当时项目名叫做“ETHlend”。具体的研判我在《我看 AAVE:估值篇。》说过,这里就不细说了。


    大致逻辑是 AAVE 持续坚持在做 P2P 借贷,并且都能及时地在版本更新中解决过去出现的核心问题。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对借贷池的调整,过去是撮合交易,借贷双方订单匹配难度极大,所以导致了 TVL 和成交量都非常小。但 AAVE 在借鉴 COMP 的借贷池以后,核心问题得到了解决,锁仓量和成交量都有了爆发性增长,但这种对基本面关键性的改善却没有体现在币价上。那这时候就是非常好的建仓机会。

    总结起来一句话:理解项目的愿景,关注成长过程。


    同样的,这里面还衍生出一个个人投资者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体验项目。作为一个用户,完全可以从用户角度去体验项目的交互,这对于了解一个项目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实际上很多人并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最终就会沦为赵括,只会纸上谈兵。


    再举个例子,即关于 FIL 的投资。假如你去体现了项目,你就会发现他根本没办法为用户提供存储功能,但他的愿景又是必须要利用所有人的闲置存量来达成。这完全是事实背离的状态,即便是 FIL 未来真的能有所作为,那么此时此刻,除去投机炒作,是不具备任何投资的价值。


    到此为止。我们才需要去了解项目团队的情况,比如创始人的气质、项目的社群运营情况、市场营销、开发进度以及融资情况。


    这里重点讲关于融资的问题。很多人关注项目都以著名机构为主,但凡有大型机构,比如 A16Z,币安实验室或者 CB 实验室就不顾其他,这是非常有问题的投资思路。


    诚然,大机构具有垄断性资源,能够比个人投资者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所投资的项目大部分确实是较为优质的项目。不过我们要考虑的方面需要更多。机构的逻辑,尤其是大型 VC 机构,他们的布局方式都是赛道布局。


    尤其是是现在的顶级机构,他们都不局限于某个赛道,而是全行业性的布局。对于他们的资金体量来说,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投出 N 个项目,只要其中有项目能有 N 倍以上的收益就可以覆盖了。


    个人投资者资金有限,做不到这样的全景式投资,并且,在抄作业的过程中,大多数时候还不能抄到一个“好价格”--------- 而“好价格”往往是最为重要的。


    Crv 是好项目,但二级上币时候估值就到了单币 30U,这时候能买吗?过几天就跌了几百倍;同样的类型还有 DYDX、IMX,这都是极其优质的项目,背靠很多顶级 VC 机构。结果上所反而成了私募轮的接盘侠。


    难点在于,好价格的判断是整个投资体系中最为非标的地方。你需要建立一个映射,如果定义加密行业是对传统行业的颠覆,那么过去在传统市场中已经成熟的赛道和市场,就可以作为参考去判断项目的预期估值。这样你才能明白即便是好的公司,在此时此刻,他的价格是否是有吸引力。否则,投资仍旧很难成功。


    总结起来一句话:好赛道,好项目,好价格。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赶紧抢沙发吧!